摘自诸贤海会实修群分享
绝大多数谈自己“已见性”之人,皆非真见性。
包括汇编元音老人那篇“明心见性”文章的人。明眼人一看该文便知是零散开示、拼凑偶合而成,作者半知半解,雾里看花,终归懵懂。
可以确定的说,“明心见性”是根本无法以人类有限的语言文字而能描绘出来的,即使佛陀在世也无法做到,否则他不会四十九年宣法,八万四千法门,终不抵拈花一笑。
历来祖师大德为何对描述“见性”,或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或斥骂、或棒喝、或譬喻、或缄默,皆因见性实无可得、实无可说。
真正的见性,并非善恶不思、一念不生下彻见性光遍照那么简单,更不是头脑知解中那“前后念断、了了分明”的那一刻或那一灵明觉知,说好听点这都是“方便语”,说难听些,这都是合头语、系驴橛!
当你真正见得了那“一念不生、了了分明”之后才会发现: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见性是当下的事,是临在的事,是正用正行的事,是正于这么时而没生这么想的事。
谁能用语言文字把这流淌不住、刹那变迁的自然发生描述的出来?等你描述出来时,是时已过,当下早已不是了!
说出来的“见性”已经成为了一个头脑意识里的投影和尘相,一堆意识观念、文字概念,哪还是真佛本来面目?然而学人却抱着这个“投影和尘相”为见性,嚼文嚼字的一定要证得个“虚空粉粹、大地平沉”,一个个东施效颦,纷纷陷坑落套~
真正的“明心见性”是大彻大悟、大机大用的,是既炼成金不复为矿的。
说开悟见性还分程度、还有悟后迷,这都是鼓励学人的方便戏论。
见性就是彻见本性,不是管中窥豹、时见一斑,也不是光明定中见种种光、种种色,乃至见证“虚空粉碎、大地平沉”,自他化空,不复有我,更没有见性深浅程度的不同……
性,无生灭,无深浅,无次第,无方所。
如果说之前见性,现在又没见性,又迷了,那就是无常生灭相,那就不是真见性,只是见了个定中的空性境界(空相),而非真的明心见性。
真正的明心见性是见地和行持的圆满合一,是时时见性、事事见性,随缘任运、无烦无恼、功夫的成片,而不是随便鼓励学人的一句方便。所以我们对见性的认识要究竟而不假方便,不要自以为是的认为“见性很容易”,在头脑想象中见性,还是要在见地上不断修正直至究竟圆满,达至真正的明心见性、知行合一,方知一切“谈见性的文字皆是权化迷者的戏说”,莫当真,莫把“见性”泛滥成灾了。
那见性既然不可说,那是不是就不说了?当然不是,当然可以“说”。诸佛祖师不就是为此而来的吗,明知不可说、不可为之事,不也随顺世间,应机循缘,百千化现,万般妙用、八万四千法门,门门权巧方便而“说”而“为”了嘛。所以怎能不赞叹释迦牟尼佛及无量诸佛菩萨的大智大悲、大机大用!变着法的引导开化众生见自本性,证真如身,行真实道。
作者:初心初心无心言下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