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言
发
展
helloAutumn
——孩子到了两岁了还不会叫爸爸妈妈
——三岁还不会说句子
——说话不清楚,只有爸爸妈妈才能听清楚孩子说的话
——在沟通交流中结结巴巴,讲一句话很费力才能说完
语言正常发展的标准
0~3个月:会利用不同哭声表示不同意义,2-3个月开始会发出如呜呜、啊啊、哦哦等非哭声的喉音来吸引抚养者的注意。
3~7个月:会发出单音节的声音,如啊啊或呜呜,以及结合元音和子音发出多次重叠的声音,如ma-mama、ba-baba等,会发出非语言的声音。
7~12个月:能了解大人的表情、手势,能听懂常见物品名称并能发出成串的声音组合,如大大、爸爸,会尝试用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如脸部表情、眼睛注视、出声音、指手势、摇头),用时婴儿也开始模仿一些非语言的声音或成人发出的声音。
12~18个月:1岁时,可能会说出人生中第一个有意义的字汇,此时进入单词期,会说一些两个字的名词,比如孩子说“饼干”可能指要吃饼干,也可能是告诉妈妈饼干吃完了或者饼干掉地上了等等,也会利用身体语言来沟通,如指东西、点头或摇头,开始建立说话的字汇库。
18~24个月:表达性词汇逐渐增加,进入双词期,能组合语汇,如爸爸车、妈妈抱抱等等,可以准确地把词与物品或动作联系起来。1岁半约可10-20个词汇,2岁约40-50个。
2~3岁:会发展出完整的简单句及较复杂的句子,比如会使用“还有”、“也”、“又”、“就”等等,会用因为、但是等,说话较清晰,家人多半听得懂。
3~4岁:能使用“只好”、“非要”、“偏要”等关联词,能回答许多问句,如这是谁的?为什么?等问题,能说出合乎文法的句子,语音清晰度外人多半也能听懂。
4~5岁:比较完整的描述事情,用连接词语音多数正确。
5~7岁:学得较简单而抽象的概念,复杂句子结构渐渐成熟。
语言发展迟缓的原因
1、听觉障碍或构音、发声障碍:听觉障碍就是聋、重听、听力损伤等,导致听力出现丧失或减退。构音、发声障碍则是在言语获取中没问题,而发声的系统功能的异常,以及与言语有关的肌肉麻痹或运动不协调。
2、看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因为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都是单向信号接受,孩子在看电视、玩手机等长期都是单向信号接受,不用孩子给予回应,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会失去语言回应的能力和习惯。
3、喂饭、从小到大都在吃流食或软烂的食物:婴幼儿从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辅食也需要从细到粗、从软到硬循序渐进,孩子在吃饭通过咀嚼、吞咽等动作,可以锻炼孩子的口腔肌肉。而有些孩子到两岁、三岁还是吃软烂的食物,家长在喂饭的时候,每次都是塞得慢慢的一口,孩子本身的口腔就小,只能含在嘴巴里面动不了,所以也失去了咀嚼的过程。
4、自闭症或亚斯伯格症等:自闭症是会影响到孩子行为、社交和沟通能力的疾病,可以伴随患儿终身,而且会严重损害孩子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亚斯伯格症的孩子和自闭症的孩子在交流和社交能力一样很弱,不愿意与人交往,所以亚斯伯格症的孩子也被称为社会交往障碍。
5、语言缄默症:作为特种症状的缄默,指言语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智力发育也无障碍而表现沉默不语。选择性缄默症多发育敏感、胆怯、孤僻性格儿童,平时父母过分溺爱、保护、因初次离开家庭、环境变动、或突发事件而起的病症。
6、失语症:是言语获得后发生的障碍,是由于大脑损伤所引起的言语功能受损或丧失,常常表现为听、说、读、写、计算等方面的障碍。障碍的形式取决于脑损伤的部位,一般分为运动和感知两大类,分别涉及言语生成和言语理解两个方面。
7、家庭教养习惯:当孩子有需求的时候,习惯直接拉着家长的手,或用手指着物品,或是以哭闹等方式表达,让父母猜测孩子的需求,猜中了满足后孩子就会停止哭闹。长此以往,孩子的语言能力就会逐渐退化为动作语言,甚至最后完全没有语言。
语言、口肌测评的好处
语言发展迟缓是儿童时期各项能力中,发生概率最高的一种,出现率高达7%,即平均每个班级里约有2名儿童有不同类型和程度的语言发展问题。
而普遍很多家长的一些错误观念、偏见,比如“贵人语迟”,误导了所有家长,从而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期。
0—6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不管是孩子不说话、发音不标准、语言逻辑混乱等,这些问题都不会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而得到解决,反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错过黄金时期,对干预和训练的效果大打折扣。
如果你有关于孩子的任何问题,可以给我们留言或添加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