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6月的尾巴上,感慨一届届孩子走出华校去远行,回想他们一个个青春可爱的脸庞,追忆一幕幕我们曾经历的故事,对我,也是一种成长:
感谢那一分钟的“倾听”我和一个“选择性缄默症”孩子的故事他叫佳敏,一个可爱的小男孩,雪白粉嫩的皮肤,大大的眼睛,洁白的牙齿,朱红的嘴唇,像个女孩子一样漂亮,看着就让人喜欢。他于年9月进入我带的七(3)班学习,然后,就有了下面这些我和他之间的故事。
难忘的初识
开学第一天,我就认识了他。
新班级,新老师,新学生,照常是要先点名确认人数的。一个个孩子听到老师点名,立刻伴着略带兴奋或羞涩的清脆嗓音起立喊“到!”,可是,点到“佳敏!”,没有回应,再点,还是没有回应。
我环视整个教室,问:佳敏没有来吗?终于有一个面带微笑的白净女孩子指着第一排一个正襟危坐的大眼睛小男孩说:“他来了,他从来不说话。”
我不相信,于是,用最柔和的目光注视着这个可爱的漂亮小男孩轻声地问:你就是佳敏吗?他也注视着我,可是,近在咫尺的他那红红的小嘴巴一动也没动!只是略略地点了个头。
我无比惊讶!从教13年来,还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孩子!难道我班上来了个哑巴?
这个“哑巴”男孩是个新的住校生,开学第一天的晚自习,我在教室值班,清点人数,数来数去少一个人,一核对,佳敏没来。问同宿舍的孩子,都说不知道。
我等了5分钟、10分钟,还不来,我急了,跑到宿舍区去找,一上楼就看到小小的他穿着大大的校服,高高地卷着裤腿,端着盆子呆呆地在走廊里张望,脸上满是泪水,再三问他怎么了,他只管哭,一言不发。
真急人啊!只好和他家长联系,家长来了,帮着他理好穿戴,告诉我一个让我啼笑皆非的原因:佳敏第一次住校,在宿舍区迷路了!
唉!从这一天开始,我结识了这个孩子——一个漂亮可爱的孩子,一个一声不吭的孩子,一个性格古怪的孩子。
耐心地守望
从教13年来,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孩子,家长说孩子一切正常,不是哑巴,在家里会说话,只是进了学校就从不说话了,医生诊断说孩子患的是一种少见的心理疾病——选择性缄默症。
他小学六年都是这样“一声不吭”过来的,家长在家辅导功课很用心,所以孩子学习成绩中等。可是,七年级功课数量和难度都加大后,即使老师们都用了很大的耐心来鼓励他,可他的学习还是跟不上了,更严重的是,他从不与老师同学有任何交流,班上同学都把他当怪胎,生活上也不能自理,开学一个多月,他已经在宿舍迷路3次、丢失衣服5次、手表一块、忘记穿袜子和不叠被子几乎是隔天就发生一次。
生活老师说:这孩子不能再住校了!
任课老师说:这孩子太怪了,别提问他,浪费课堂时间。
放弃他?想到他妈妈那无奈的眼神和恳切的话语:王老师,把孩子送到华校来就是希望孩子能换个环境有所改变,让他住校就是为了让他能够融入集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独立生活。您千万不要把他当哑巴放弃他啊!
同样身为母亲,我为脑海中闪过的“放弃”念头而无比自责,对这样特殊的孩子,我们太缺少爱心和耐心啦!这样的孩子正是考验我们教育纯粹性的试金石!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善于在每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吸取力量,让他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种精神丰富的人。”“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
我想,我能做的就是耐心地守望,爱他,就在拐角处等候。
机会来了!按学号轮流演讲到第三周,课代表来问我:王老师,这回要轮到佳敏了,要跳过去吗?我犹豫了一下,也许,这正是建立他信心的时候呢!我说:不,就让他讲,先通知他准备好稿子!
到了演讲这一天,我像往常一样作为评委坐在教室最后面。有几个演讲的孩子讲得很风趣,全班孩子都很兴奋。轮到佳敏了,他怯生生地走上讲台,学生们都好奇地看着他,不知这个“哑巴”同学将如何演讲。
奇迹发生了!从不开口的佳敏动嘴了!但是,只是动嘴而已——嘴唇在动,但完全没有任何一点声音发出。
在一片寂静中,孩子们的好奇劲头过了,纷纷幸灾乐祸地回头看我——等我宣布让佳敏下去。可是我没有,我知道,此刻我的态度将决定佳敏能否在新班级建立初步的自信,于是,我就那样保持微笑地注视着台上的佳敏,非常享受似的“倾听”着他的“唇语”,学生们陆续调过头去,也像我一样认真“倾听”起来。
一分多钟后,佳敏结束了“演讲”,对大家一鞠躬,走下了讲台。我带头热烈地鼓起掌来,孩子们也都激动地跟着鼓掌!
在后来的日子里,佳敏终于夸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无论哪个老师提问,他都能“动嘴”用唇语来回答了。佳敏的妈妈好兴奋,说孩子现在总是喜欢和她滔滔不绝地说教室里发生的种种故事,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她真为孩子高兴!
真实的变化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些特殊儿童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是啊,“漂亮的孩子人人爱,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此后,我给了他更多的北京白癜风那里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