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孩子在家活蹦乱跳出门一言不发看专家怎

●本报记者刘沙沙

在家活蹦乱跳,与家人交往言语一切正常,出门换个环境就一言不发,对谁都不理不睬。今年5岁的雯雯便是如此。

雯雯是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小时候的她活泼好动招人喜欢。近几年,因为父母的工作越来越忙,雯雯平时就跟着爷爷奶奶。爷爷奶奶性格内向,不喜欢热闹,所以并不会经常带雯雯出去玩。跟着爷爷奶奶的时候雯雯就在家看电视,玩玩具,很少和同龄小伙伴交流。

最近一年,雯雯的妈妈刘女士发现女儿不但没有了小时候的活泼,而且看到熟人也不打招呼,到了陌生环境更是抱紧她的大腿寸步不离。刚开始刘女士以为女儿可能比较害羞没在意,后来发现,女儿不但在陌生的环境如此,在就读了两年的幼儿园里也是如此。问了老师才知道,雯雯不但在幼儿园很少和老师、小朋友交流,就算被小朋友欺负了也会一声不吱,谁也不告诉。刘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在家里雯雯表现的很正常,和每个人的交流都没有障碍,所以从没有想过她外面的表现会和家里的不一样。

针对雯雯的情况,南马路小学心理咨询室的张珎老师说,雯雯可能患有儿童选择性缄默症。“这种症状通常在3-5岁起病,多发于幼儿园、小学低龄段的孩子,其中女孩偏多。但这种心理行为障碍有一定的隐匿性,因为孩子在熟悉的环境里是完全正常的,因此在上学前,因为没有和其他孩子的对照经验,家长往往很难发现异常,通常以为孩子只是有点胆小害羞,不会很在意。”张珎表示,孩子进入新环境,比如进入幼儿园一个月以后,还是沉默不语,并且伴有焦虑、退缩、违抗等情绪的出现,父母就要注意了。引发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原因很复杂,有先天遗传性,也有后天影响。比如幼年时经常窝在家里社交很少,对外面的世界就会感到恐惧害怕,缺乏人际处理能力。

“不过对于这种症状家长也不必太过担心,因为这仅仅属于小朋友的部分社会功能没有发育好,一般不需用药,通过心理调整干预后,大多都会好的。”张珎表示,虽然不用用药,但任其发展,有选择性缄默的孩子会因为童年缺乏与同龄人交流,总是孤零零的,性格发展上会朝着压抑、抑郁的方向走,没有表现欲,群体生活的参与感下降,朋友少,社会支持系统也少,成年后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张珎说,真正患有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并不多,但在家里活蹦乱跳,出门紧张胆小的孩子却有很多,因此家长可以给孩子的性格做些干预和训练,比如让孩子和外向话多的长辈一起住,这样对孩子的语言刺激会丰富些。可以邀请一两个小朋友来家里,然后鼓励孩子和他们多交流。因为是在熟悉的环境中,孩子看到少量的陌生人也会相对放松些。如果看到孩子和小伙伴有交流了,哪怕只说了一两个字,家长也要马上鼓励,以正面强化,千万不能因为孩子不讲话而呵斥、强迫、惩罚他。与此同时,父母在家可以跟孩子做些游戏。让孩子扮演讲话很多的一方,父母扮演不说话的一方,还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诱导“不说话”的父母说话。这样的场景模拟,既能让孩子体会到不说话的不利之处,又能使孩子积累正向情绪,使孩子有信心解决自己的问题。张珎表示,等孩子在家里能和别的小伙伴玩得比较好了,就可以鼓励孩子出去玩,最好是让已经熟悉的小朋友带着出去,自己远远地跟着即可,以免孩子到了陌生环境产生紧张的情绪。这样慢慢锻炼,孩子的选择性缄默症就会慢慢好起来。

(如果您看到新闻正在发生,或者您正遇到新鲜的事儿、有趣的事儿、烦心的事儿——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告诉我们:1、《呼和浩特日报》24小时新闻;2、《呼和浩特日报》官方







































北京中科是公立医院吗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gzhoumeirongyuan.com/jmzyf/50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