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上学恐怖症

6.5什么是儿童恐怖症   儿童恐怖症是一种神经症性的情绪障碍,往往因为某种情境的出现或参与某项活动时产生过度的、持续的、不适宜的紧张、恐惧和回避反应。儿童恐怖症有主要以下三个表现:   1.对某种物体或某特定环境产生强烈、持久的恐怖。患儿虽然明知恐惧对象对自身无危险,也没有必要恐惧,但无法自制,内心极为痛苦。   2.回避行为。患儿有逃离恐怖现象的回避行为。如对昆虫恐怖者,一见到昆虫即刻逃离现场。   3.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为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或潮红、出汗、心慌、胸闷、血压升高、恶心、四肢震颤或软弱无力,重者瘫痪在地、昏厥、痉挛或有饮食和睡眠障碍。   正常儿童都或多或少地会产生恐惧反应,一般儿童对某些物体或情况,如黑暗、动物、传说中的鬼怪、死亡、登高、雷电等产生恐惧,但恐惧程度轻、时间短,为正常情绪反应,不属于恐怖症范畴。但如果儿童对某种刺激产生特别强烈的、不合理的、无法克制的恐惧,则通常是患了某种恐怖症。   不同年龄阶段的常见的恐惧对象   关于儿童恐惧症病因的研究非常有限,根据成人患者的研究结果推断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发病中都起作用,可能存在神经机制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异常。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对恐怖发生的原因也有不同解释:   如社会学理论认为恐惧体验是在条件反射基础上学习得来;   精神分析学假设这是潜意识内的冲突产生焦虑,而又移置和外表化于外的害怕的物体和境遇所致;   发展学说提示对恐惧、焦虑应在发展的过程中理解,它们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合理,而在另一段时期内不合理;   相互影响学说坚持认为恐怖是发生和保持在特定的家庭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的。   6.6儿童恐怖症的类型   一、特殊恐怖症   指面对特殊物体或情境而发生过度的恐惧害怕。根据恐惧的对象不同分为下列几种类型:①动物恐惧,如害怕猫、狗、昆虫等;   ②自然环境恐惧,如对暴风雨、登高、水的恐惧;   ③注射与血液恐惧;   ④特殊情境恐惧,如对黑暗、隧道、电梯、桥梁、飞机、公共汽车或其他封闭场所等的恐惧,这也称之为广场恐惧;   ⑤特殊物体恐惧,如对尖锐物体的恐惧;   ⑥疾病恐惧,害怕患癌症、肝炎、心脏病,害怕死亡。   特殊恐怖症   资料:儿童恐怖症诊断标准   1.由于存在或与预期某种物件或情景(如飞行、高度、动物、注射、流血)而出现过度或不合理的显著而持续的害怕。   2.接触所恐惧的刺激,立即发生焦虑反应,采取一种仅由此景所诱发的惊恐发作形式。其焦虑表现为哭闹、发脾气、惊呆、紧抓住他人。   3.患儿一般都设法避免这种情景,否则便以极度焦虑或痛苦烦恼忍耐着。   4.这种对所恐怖的情景的回避或焦虑的期待,会显著干扰个人的正常生活、职业、学习、社交活动或关系,使患儿感到痛苦和烦恼。   5.应有至少6个月的病期。   6.这种该对特殊物体或情景的焦虑、惊恐发作或恐怖性回避,不属于其他精神障碍,如强迫症,创伤后应激性精神障碍或分离性焦虑。   二、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以前被称为回避性障碍。儿童在与陌生人交往时,存在持久的焦虑和回避行为,对此儿童本身有自我意识,并且表现出尴尬或过分   资料:社交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1.在面对陌生人(包括同龄人)的社交情境下出现持续的焦虑,年幼儿童表现为哭叫、发脾气、冷淡或恐惧害怕;   2.患者知道这种恐惧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在年幼儿童则本身没有这种认识;   3.回避恐惧的社交情境,若忍耐着不离开时将伴随强烈的焦虑或痛苦;   4.这种现象显著地影响个人的日常生活、学习、社会活动或关系,或者为自己的社交恐惧而感到痛苦;   5.在18岁以前起病,病程至少持续6个月;   6.患儿与家人或熟悉的人在一起时,社交关系良好;   7.症状不能以其他儿童心理疾病以及引起恐惧和焦虑症状的躯体疾病来解释。   三.选择性缄默是一种特殊的社交恐惧现象,多在3~5岁起病,表现为在某些特殊场合拒绝说话或不愿意说话,从在家中不对同胞说话发展到在学校不与陌生成人说话。主要是在离开家庭时不愿讲话,以在学校不愿讲话最多。从对象上看,主要是不愿对成人说话,其中也包括熟悉的非家庭成员,以对不熟悉的非家庭成员不愿说话最多。一些儿童在缄默的场合无任何交流,一些儿童则可以使用手势、点头、摇头、耳语等方式交流。他们表现为不成熟、发育延迟、情绪与行为问题。缄默的患儿常常伴有胆小、害羞、退缩、粘人,社交焦虑也往往是他们的特点。   虽然目前DSM-IV-TR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选择性缄默症被列在“其他儿童障碍”中,但当前的研究表明它与焦虑障碍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例如,90%的年幼的选择性缄默症儿童,除了他们不愿意说话外,其他都符合社交恐惧症的诊断标准。虽然这些研究并不是结论性的,但选择性缄默症可能是一种社交恐惧症,而不是一种独立的障碍。选择性缄默   资料:选择性缄默的诊断标准   对于选择性缄默症的准确诊断相当困难,需要一个全面的检查评估,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精神心理检查、听力检查、社会交流能力检查、学习能力检查、语言和言语检查以及各种相关的客观检查。目前,美国有关专家认为有5个临床特征可作为诊断依据:(1)在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不能”说话,而在另外一些环境说话正常。(2)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3)无言语障碍,没有因为说外语(或不同方言)引起的言语问题。(4)是由于入学或改变学校、搬迁或社会交往等影响到患儿的生活。(5)没有患诸如自闭症、精神分裂症、智力发育迟缓或其他发育障碍等发育或心理疾病。   我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对选择性缄默症的诊断标准如下:   1、在某种或多种特定社交场合(如学校)长时间拒绝说话,但在另一些场合说话正常或接近正常,其言语理解和表达能力正常;   2、症状至少已持续1个月,但不包括初入学的第1个月;   3、排除言语技能发育障碍、广泛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四.学校恐怖症学校恐怖症是小学生恐怖症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儿童对学校特定的环境异常恐惧,强烈拒绝上学的一种情绪障碍。据国外报道,这种恐怖症占就读儿童恐怖症的60%左右。其发病率的高峰年龄为5-7岁、11岁、14岁。学校恐怖症多见于女孩。患儿会寻找各种理由不去上学,到学校或临近学校就会出现各种躯体不适和焦虑紧张情绪。若是寄宿的学生,这些不适的症状与情绪反应在面临上学时即出现,在星期一、星期二最重,以后逐渐减弱,到星期五最轻,星期六与星期天在家时症状全部消失,因此被称为“星期一综合征”。如果儿童患学校恐怖症是人格因素占主导地位,则被称为人格型学校恐怖症;而由其他外因导致的叫非人格型学校恐怖症。人格型的学校恐怖症预后较差,而非人格型学校恐怖症则较好。学校恐怖症资料:儿童拒绝上学行为问卷   1.早上醒来后还是觉得累,没有精神;   2.在学校的时间过得慢一些;   3.记住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不容易;   4.听课时,容易犯困;   5.上课或做作业时,注意力不如玩电脑或玩手机时集中;   6.上学是件让人筋疲力尽的事情;   7.把课堂上学的知识弄懂不容易;   8.在学校容易发生倒霉的事情;   9.周末想起学校会心情不好;   10.做作业需要有人督促,才能完成;   11.上学让人紧张和害怕;   12.放学后,想迫不及待地离开学校;   13.课堂上不想听讲时,可以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14.作业中遇到的难题,可以不做;   15.早上起床上学是件困难的事情;   16.跟老师对着干,很开心;   17.除了必须完成的作业,其他练习可以不做;   18.在课堂上捣乱很好玩;   19.老师不检查作业的话,可以不做。   注:1=完全不同意;2=部分不同意;3=不确定;4=部分同意;5=完全同意。≤46分是正常,46-67分是可疑,≥67分是拒绝上学行为。 6.7儿童恐怖症的辅导一、特殊恐怖症的辅导   下面以一则案例,来解释儿童恐怖症的常见辅导方法。   案例:小贝,6岁,男,在一次吃过酸汤水饺后,正逢天气发生变化,患上了感冒,出现头痛、发烧等症状。自此,小贝就不再吃酸汤水饺,认为吃过身体就会不舒服,会出现头痛、发烧等症状。并且一看到酸汤水饺,就恶心,恐惧。   分析:由于偶发性时间产生了错误认知,把吃水饺与头痛等不良刺激联系起来,形成了吃酸汤水饺的心理恐惧。   辅导方法:针对小贝的实际情况,应消除他错误的认知观念及由此导致的拒绝吃酸汤水饺的行为。   (一)合理情绪治疗   在这个案例中,头痛、发烧这些身体不舒服得刺激事件(A)发生,而小贝非合理地去思考它(B),认为是吃酸汤水饺造成的,他则体会到了困扰的情绪(C),从而拒绝再吃。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让儿童挑战自己的非合理观念,并用一个合理的观念来取代(一个新B),这样就能减轻他的情绪困扰。   首先要对小贝讲明白,他的头痛发烧症状是由于天气变化诱发的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烧是感冒的症状,而不是食物中毒的症状。其次,告诉小贝相关的卫生知识,为了让小贝彻底打消顾虑,让家长带他参与买菜、包饺子的全过程,告诉他学校的饭菜也是这样做的,所以不可能出现食物中毒现象,其他人也并没有出现同样的症状。 (二)系统脱敏法   先从进食与酸汤水饺相似的刺激物开始,如包子、蒸饺等。这就如同在咨询过程中,先让咨询者放松,给他一个能引起轻度焦虑情绪的刺激,让他先吃小笼包,等他习惯了,再让他接触另一个更强的诱发焦虑紧张的情境,让他进食蒸饺,再用上述同样的程序,予以消除,一层一层,直到最后接触最严重的焦虑情境,进食酸汤水饺。在小贝的症结解开后,从刚开始的犹豫,到慢慢适应,直到最后接受,整个过程让小贝从现实行为角度接受了进食酸汤水饺。   二、学校恐怖症的辅导   (一)支持性心理疗法   所谓支持性心理疗法就是对患儿加以疏导、鼓励,耐心地询问患儿的担心和焦虑,向他(她)做出解释和指导,并在设法改善环境条件的同时,向患儿做出力所能及的承诺。   (二)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疗法就是家长和学校相互配合,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使患儿减轻对学校的恐怖心理。开始时,可让孩子在学校里停留的时间短一些,以后时间逐步延长。在此过程中,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要尽量予以关心、支持、鼓励,但表面上也不要显得过分   (三)暴露疗法   对学校恐怖症的治疗还有人主张采取暴露疗法。具体作法是,强迫患儿去学校上学,这时孩子可能会出现哭闹、头晕、腹泻等症状,但只要对孩子的健康不会有影响,就应该强制执行,这样使之适应学校生活,消除恐惧心理。







































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的
北京哪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gzhoumeirongyuan.com/jmzyf/499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