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首发赵树义抑郁症上

我与世界的

N种关联方式

抑郁症

      

赵树义

      壹

“你是东西吗?”

回答“是”,你便上当了,说明你不是人。

回答“不是”,你还上当了,说明你不是好人。

本是文字游戏,只因“东西”一词所指涉的含义可以在物与人之间随意转换,这个问题便成为一个陷阱。

“东西”一词是陷阱,类似的语境设置都可能是陷阱,就像我说你可以不承认自己是病人,但你绝不敢说自己是百分百健康的人一样。这样的话题有些悖论的意味,稍不留神你便会掉落到文字设置的陷阱里。事实上,有生以来我们一直在陷阱边行走,既然如此,冒一次险又何妨呢?

我决定以看似枯燥的理论布局这篇文章的开篇,让枯燥做新鲜事物的酵母。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冒险,但我总感觉太阳底下的许多故事已经霉变,只有站在更复杂的维度审视这个世界,才可能打开引人入胜的另一重大门。请注意,我说的是更复杂的维度,而非换一个角度,匍匐在四维的时空里,无论我们站在哪个角度观察,事物都仿佛一块陈旧的抹布。我一点都不担心失败,我相信好读者都是耐得住枯燥的,而你也明白,只有越过空无人烟的枯燥地带,才可能别有洞天。

此时,此地;某事,某人。很久以来,写作者讲故事——不论小说的、散文的,还是诗歌的——通常都不忘这四大要素。文字是自由的,写作者却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限制在四维时空中去,似乎文字也像操纵她的人一样,最大的自由度便是四维空间。可真相果真如此吗?或者说,人到底是几维的生命?人所在的宇宙又是几维的世界?

排列这四大要素时,我刻意把它们分成两组,因为在现实逻辑里,此时、此地是构成四维时空的要素,某事不过时空中的道具或桥段,某人不过时空中的表演者或幕后推手。很显然,在我们通常的时空里,事是作为物而存在的,人虽非物,有时也作为物而存在,在这一时刻,人无形之中被物化了。人一向以主宰者自居,喜欢凌驾于万物之上,颐指气使,却又在不知不觉中,自由落体为物,岂不怪哉?

人之所以自视甚高,只因人相信自己的思维比动物或物更高级。这一判断无疑是成立的,可很多时候,人却喜欢把自己仅仅当作肉体存在,似乎虚无的、捉摸不定的思维是一团空气。不,有时候,思维甚至连空气也不如——空气还可测量,思维却不可测量,思维仿佛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存在,是空。可恰是这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空,才让思维显得非同寻常,或者说,思维是超越时空的、没有边际的维度,人因拥有这一特殊禀赋,才成为多维时空中的最大变量。

如此看来,人的思维无疑是时空之外的另一宇宙!

这一结论与众多物理学家推断出的宇宙可能维度是一致的。物理学家认为宇宙是十维的,与此同时,他们还给出一个十维宇宙的创世时间表——

☆10E-43(读10的负43次方,以下同)秒,这是宇宙大爆炸的起爆点,从这一瞬间开始,十维宇宙分裂成一个四维宇宙和一个六维宇宙。六维宇宙崩溃,缩成10E-32米。四维宇宙,即我们今天所生活的宇宙则迅速爆炸,此时温度为10E32(读10的32次方,以下同)度;

☆10E-35秒,大一统作用力崩解;

☆10E-9秒,电弱对称崩解,此时温度为10E15度;

☆10E-3秒,夸克开始凝聚,中子与质子出现,此时温度为10E14度;

☆3分钟,质子与中子开始凝聚成稳定的原子核;

☆30万年,电子开始凝聚在原子核周围,第一个原子出现;

☆30亿年,第一个似星体出现;

☆50亿年,第一个星系出现;

☆~亿年,太阳系诞生。又经过数十亿年,地球上出现第一个生命。

毋庸置疑,这是一张特殊的时间表,表中所列时间、长度、温度等数值虽不可直接测量,但科学家超常的心智足以破解这一组谜题,而开启谜题的钥匙之一便是普朗克单位,即已知体积单位中最小的体积单位。普朗克是一位物理学家,他是普朗克常数的发现者,也是普朗克常数的命名者,普朗克单位只不过这一常数的应用之一。在我的眼中,普朗克单位仿佛实世界与虚世界的临界点,高于这一临界点,时间、长度、温度便可测量,低于这一临界点,时间、长度、温度便不可测量。临界点,这是世间最微妙的状态,也是世间最微妙的词汇,而懂得并掌握微妙,恰是人类高于动物的灵光乍现。在这里,我们没有必要怀疑创世时间表中每个数字的精确性和真实性,它们看似从天而降,实非凭空而来,在它们的背后隐藏着一堆严密的公式和复杂的演算。不过,这些都是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的事,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畴。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的脑容量惊人庞大,宇宙的奥妙最好交由他们去破解,而我们只管把结论拿来谈论我们感兴趣的话题,只有这样,我们才无须为大脑缺氧而纠结。

设想一下,把史上最聪慧的大脑镶嵌在蔚蓝的穹庐之上,这该是怎样一幅景象?阿基米德、伽利略、开普勒、牛顿、赫兹、拉格朗日、法拉第、高斯、安培、麦克斯韦尔、布朗、爱因斯坦、普朗克、玻尔、薛定谔、海森堡、克劳修斯、波恩、狄拉克、费曼、霍金、杨振宁,当然,还有罕为人知的黎曼、罗摩奴詹、维藤、温伯格、格拉肖、希格斯、格林、施瓦茨、爱德华威滕,等等。这群星光灿烂的智者仿佛附着在天幕上的幽灵,他们从一维空间开始一层一层揭开宇宙多维的帘幕,他们在纷纭的现象中抽丝剥茧,终于将宇宙的四种基本作用力一一呈现出来,这便是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和重力(或称引力)。普罗大众的大脑和眼睛仅为四维时空而生,我们匍匐在大地之上,只需懂得双手、肌肉与力的关系,便可从容应付日常生活。物理学家却不然,他们对宇宙的起源和消亡充满好奇,激情和创造力一代一代传递下来,超弦理论(也称弦论)便是他们最富想象力的发现之一。“弦”本指乐器上发声的线,物理学家以“弦”来论宇宙,想象力不可谓不玄妙。在他们的眼中,宇宙的时空是十维的,其中,四维空间为爱因斯坦的时空流形,也即我们的日常生活空间,“垂直”于此四维空间之外,还存在一个很小很小的六维流形,“弦”便自由纵横在这两个流形构成的十维空间中间,状如古希腊哲人所描述的“小到不能再小,完全无法分割的”“原子”。古希腊哲人的“原子”是泛指,性质类似基本粒子。物理学家把宇宙看作一把巨大的琴,十维空间便是音箱,拨动琴弦便会产生不同的基本粒子,这些基本粒子便是宇宙的琴声。超弦理论之妙,俨然老庄论道,它只







































北京看白癜风好的医院
治疗白癜风有好办法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gzhoumeirongyuan.com/jmzyf/39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