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五四青年节了,小编这次想给大家推荐的人是——王小波,一个只活到45岁,却仿若做了一辈子少年人的作家。
王小波就像一个接头暗号
在动笔写王小波之前,我至少犹豫徘徊了半个月,一是因为,他是我最喜欢的作家,甚至说最喜欢的人中排行前几的人,也是我想要写人物的初衷。
另外,王小波其人自他离世之后,世人对他的或褒或贬的评价,或捧或踩的定位已经太多太多,我亦恐自己有跟风消费他的嫌疑。
但谁让他是王小波呢,就如同李银河所讲的“很多人用对小波的喜欢程度的不同,来辨别对方是否是同类。”
他的风格在中国文坛中太过于独特,以至于大家对他的评价近乎完全趋于两级。喜欢他的人赞他是浪漫骑士,拥有自由而有趣的灵魂。厌弃他的人则声称他不过是一介流氓,不堪登大雅之堂。
因而我今日也仍然想要为大家介绍这样一位平凡普通而又特立独行的青年人,王小波。
荒诞的年代里最正常的人
我很喜欢的评论作家张佳玮在王小波逝世21周年的时候发了一篇旧文,题目就叫做《王小波,一个过于正常的人》这恰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作为一个既爱好科学又热爱写小说的人,王小波生活在一个相当糟糕的年代。
整个国家刚刚从战乱的生活中挣脱出来,人们都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着一种荒诞的愿景。
他们相信一亩地可以产三十万公斤粮食,知青下队参与劳动就能消除阶级等等明知不可行的事情。
可就在这种荒诞的背景之下,王小波却忍不住在自己的文字里一次一次的表达着自己对这个狂热的时代的困惑和不解。
有人说王小波所有的创作基本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写荒诞的人间,写理智的重要,写正常的人如何和荒诞世界相处。
或许说,不是他与世界格格不入,是荒诞世界跟不上正常的他。
爱你就像爱生命
如果说王小波最遗憾的是,生在一个无法理解他的世界。那么他最幸运的事情就是在荒诞的世界里遇到了能与他同行,相互扶持,并肩战斗的亦是爱人亦是知己的李银河。
如他在写给李银河的一封信里所说的那样:
你是我的战友
因此我想念你当我跨过沉沦的一切向着永恒开战的时候你是我的军旗
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从初始到恋爱结婚,他们的爱情,遇到过分别的考验,李银河父母的阻挠,但却始终坚定如磐,相互扶持,相互理解着一路走到王小波生命的最后。
在王小波还处于籍籍无名的状态的时候,李银河就无比笃定地信任他的才华,相信总有一天他在写作上的天纵奇才会为人所了解,因此她也一直毫无怨言地支持甚至督促着王小波的创作。
相对的,王小波也一直支持帮助着李银河做有关同性恋人群的调查,甚至假装成同性恋人卧底调查。去了解他们的生活,为他们而发声。
但这并不仅仅是出于对爱人事业的支持,他是诚心诚意地为他们考虑,为这个一直保持着沉默的群体说出一直被人置之罔闻的话,为他们在当时那个对他们存有巨大偏见的社会谋求一些话语权。
这里再提一句,在王小波突然地离世后,那些曾与他有过交流的同性恋者还自发地去王小波的葬礼上悼念。因为他们认定王先生是一个好人,一个真正把他们当成正常人来尊重的人。
沉默的大多数与特立独行的猪
虽然在王小波短暂的一生中,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小说的创作上。但他最为人所称道的其实还是他的杂文。
依笔者愚见,如果说小说代表着王小波的自说自话,自由而随性地追随着他的内心世界。杂文就代表着他对于外部世界,对于旁人所说的话,隐含着他对荒诞的世界一日一日变得更好的期待。
而在其中最为知名的两本则是《沉默的大多数》与《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既是王小波亲选的书名,亦是两篇独立的杂文。
在这两篇杂文中,王小波所表达的,也不是批判沉默的行为。而是希望这个世界能变得更加自由,让沉默的大多数人能够选择从沉默中走出。
图中左二为王小波
当我们在怀念王小波时,我们在怀念什么
而如今,在时间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以后。沉默的人群越来越少,但沉默带来的悲凉却一如既往。
今时今日,适逢五四青年节,我们怀念王小波,除了怀念其人,他的天真,他的有趣。我们还是在怀念那种从沉默中走出的勇气和决然。
我们的一生,会有无数次保持缄默的机会,但每一次的缄默,都是一次独立自由之精神的消亡。
热血并不真的难凉,而已经凉了的热血才是真的在难沸腾。
在此,我再引用鲁迅先生一言。
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之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再黑暗里发一点光。
而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安利指南
1、《沉默的大多数》
这一本书,算是小编的文学启蒙了。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才发现,原来书还可以这样写。
2、《爱你就像爱生命》
王小波是一个即浪漫又专情的人,他写给妻子李银河的书信一以“网络手抄本”的形式在读者中流传,每一篇都像一件艺术品,他的表达除了对李银河个人的感情外,还具有极高的审美意义。
3、《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
没错这个时代三部曲和郭敬明的时代三部曲是不一样的。这是三本小说是王小波小说作品中的代表作。亦是他最重要的作品。
这里引用一段书中的话:
赞助商:
店名:《小食大做》煎饼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