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飲食控制可預防阿茲海默症
研究者發現,運動、減肥、多吃蔬菜水果,這些過去被認為是預防心臟病的良方,用來對付阿茲海默症也相當有效。一項在芬蘭進行的研究發現,中年肥胖者,在老年得到癡呆症的機會,是中等身材者的兩倍。另一項研究也顯示,中年時常吃萵苣、菠菜、青花菜的婦女,到了七十歲時,認知能力減退的狀況較不明顯。還有研究指出,若休閒活動中能包含社交、運動以及閱讀、猜字謎等腦力活動,對預防癡呆症也大有幫助。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醫療與科學委員會主席﹝瑪莉蓮愛柏﹞博士表示,大腦比我們想像中要來得有可塑性,阿茲海默症的病程超過十年,大家應該儘早開始預防。
評論
我們想不要得到阿茲海默症很簡單,就是遠離西藥與維他命等害人的東西,幾千年來我國只出現許多健康長壽記憶好的百歲人瑞,沒有人得到阿茲海默症,只有腦部受到傷害的人會有喪失記憶的時候,這種病原來是根本不應該有的完全不存在的病,都是吃西藥與維他命過多,造成腎臟的負擔,於是傷害到記憶,才會得到此病,運動、減肥、多吃蔬菜水果等行為本來身為一個人就應該去做的何需所謂專家來提醒呢?我希望這些專家們去多研究西藥的後遺症,不要在此浪費篇幅的儘是說一些人盡皆知的事,如此會對人類較有貢獻的.
词条
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该病可能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在多种因素(包括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才发病。从目前研究来看,该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说多达30余种,如家族史、女性、头部外伤、低教育水平、甲状腺病、母育龄过高或过低、病毒感染等。
临床表现该病起病缓慢或隐匿,病人及家人常说不清何时起病。多见于70岁以上(男性平均73岁,女性为75岁)老人,少数病人在躯体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症状迅速明朗化。女性较男性多(女∶男为3∶1)。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根据认知能力和身体机能的恶化程度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1~3年)
为轻度痴呆期。表现为记忆减退,对近事遗忘突出;判断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对事件进行分析、思考、判断,难以处理复杂的问题;工作或家务劳动漫不经心,不能独立进行购物、经济事务等,社交困难;尽管仍能做些已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对新的事物却表现出茫然难解,情感淡漠,偶尔激惹,常有多疑;出现时间定向障碍,对所处的场所和人物能做出定向,对所处地理位置定向困难,复杂结构的视空间能力差;言语词汇少,命名困难。
第二阶段(2~10年)
为中度痴呆期。表现为远近记忆严重受损,简单结构的视空间能力下降,时间、地点定向障碍;在处理问题、辨别事物的相似点和差异点方面有严重损害;不能独立进行室外活动,在穿衣、个人卫生以及保持个人仪表方面需要帮助;计算不能;出现各种神经症状,可见失语、失用和失认;情感由淡漠变为急躁不安,常走动不停,可见尿失禁。
第三阶段(8~12年)
为重度痴呆期。患者已经完全依赖照护者,严重记忆力丧失,仅存片段的记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现缄默、肢体僵直,查体可见锥体束征阳性,有强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终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发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