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紧张症,医师首先想到的很可能是“紧张型精神分裂症”这一诊断。然而,M.Fink等针对紧张症的疾病分类学地位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以下为观点摘要:
作为一组急性发作的综合征,紧张症(Catatonia)可见于感染,内分泌疾病及代谢障碍,包括癫痫在内的神经系统疾病,当然也包括精神科疾病,如心境障碍或精神病。换言之,紧张症并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科疾病。紧张症严重时可以致命,但同时对治疗的应答效果也较好,所以转归的好坏仅在一线间。
讨论紧张症的疾病分类学归属并非单纯的文字游戏。事实上,把紧张症与精神分裂症捆绑在一起,这是一个起源于19世纪末的历史错误,并导致很多患者未能及时接受适宜的治疗。将紧张症视为一种全身性躯体疾病,而非精神障碍,将显著改善紧张症患者的转归。
前世
错误是如何铸成的
年
德国一家私立精神病疗养院的负责人KarlKahlbaum发现了一种奇特的运动障碍,并在一个小专栏内画出了26名此类患者的临床样貌。这些患者中,12人罹患严重抑郁,9人罹患癫痫,3人罹患神经梅毒,2人罹患结核;其异常动作包括静止不动、摆姿势、缄默、违拗、凝视、做鬼脸、刻板动作、作态、模仿及蜡样屈曲等16种行为。Kahlbaum画得如此之好,以至于未来数年内,其他医师也广泛肯定了这一综合征的存在。
随后,埃米尔·克雷丕林(EmilKraepelin),这一欧洲最杰出的精神病理学家及诸多精神科教科书的作者,将慢性精神疾病汇总进行了分类,其中比较大的门类包括“早发性痴呆”及“躁狂-抑郁性精神错乱”。克雷丕林将Kahlbaum所描述的症状归入“早发性痴呆”门下。问题由此埋下了伏笔。
年
瑞士精神病学家厄根·布洛伊勒(EugenBleuler)将“早发性痴呆”更名“精神分裂症”,并将紧张症作为其标记,即“紧张型精神分裂症”。这样一来,尽管其他临床情况,包括躁狂和抑郁、癫痫及各种感染出现紧张症的频率更高,但紧张症和精神分裂症之间的联系还是变得牢不可摧。
年
有人提出,肠外使用异戊巴比妥可快速改善紧张症。随后,巴比妥类药物迅速成为治疗缄默、昏迷、违拗及兴奋性谵妄的常用药物。最近几十年,由于毒性相对较小,苯二氮?类药物逐渐取代了巴比妥;经由高剂量苯二氮?类药物治疗(如劳拉西泮6-30mg/d),超过80%的紧张症患者可在2周内改善。
年
研究者发现,静脉给予戊四氮所诱发的癫痫大发作可缓解紧张症。
年
化学诱导惊厥治疗紧张症的手段风靡一时,瑞士召开的一场国际会议也对该疗法的收益进行了正面的报告。
年
有人描述了使用电流诱导惊厥发作的方法。该法使用简便,快速替代了化学诱导法,并逐渐演变为目前标准的电休克治疗(ECT)。
紧张症患者的强直现象(来源:bipolar.about.北京白癜风医院有哪些哪家白癜风能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