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心理学电影二

接上次的介绍,本期我们继续来聊聊那些经典的心理学电影。

⑥雨人(rainman,)

孤独症(自闭症)

查理父亲去世,留下了万美元的遗产。然而令他意外的是,遗产全部给了一个他不认识的哥哥雷蒙。雷蒙自幼患有自闭症,住在一个精神病院里。查理企图骗雷蒙出让遗产。而雷蒙的生活习惯奇异,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有很多离奇古怪的行为。渐渐地,查理在共处中发现了雷蒙的优点,从而放弃了之前的想法。

这是一部温情的电影,还有个名字叫做手足情深。片中达斯汀·霍夫曼饰演的雷蒙患有孤独症。孤独症在年被提出,这是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一种广泛发育障碍,它的发病率很低,但近年来的诊断在逐年增多。孤独症的核心特点为社交障碍,患儿不能和他人(包括父母)建立正常的社会交往关系,他们在婴儿期不爱哭不爱笑,对亲人不表现依恋,对爱抚、拥抱表现无所谓,主动回避与他人的言语和目光接触。我曾经在南京的孤独症治疗学校做义工,学校中的每个孩子看上去都聪明可爱,可他们对周围的环境、父母的言语行为无动于衷,仿佛活在另一个世界,我们称之为“星星的孩子”。孤独症患儿同时还伴有语言障碍,50%的患儿甚至终身缄默不语,他们有刻板的仪式化行为,对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要求固定不变,生活模式单调刻板,如片中的雷蒙到点吃饭、看电视、睡觉,每天的早餐午餐都有固定的。75%的孤独症患儿智力偏低,但往往有些却在某些方面有特别的天赋,片中的雷蒙即对记忆数字有天赋。孤独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宜早发现早治疗,目前社会上倾向于教育训练和心理治疗,辅助药物的治疗方法,有些孩子可以恢复到生活自理的程度。

⑦精神病患者/惊魂记(Psycho,)

双重人格、俄狄浦斯情结、心理投射、异装癖

Marion带着老板的4万美元携款潜逃,一路上,身心备受煎熬的她见到路边有一家贝兹汽车旅馆,便决定留下过夜。旅馆的老板Norman是个个性良善的青年,只是面对房间中的母亲十分敬畏。是夜,Marion在淋浴时被恐怖杀害,妹妹Lila一路追踪失踪的姐姐过来,也住进了贝兹汽车旅馆,私家侦探Milton则帮助Lila将目标锁定在Norman身上。一切都似乎与Norman的那位严苛的母亲有关……

影片中浴室行凶那段背景音乐及未见血腥的场景却给人无限恐怖之感,至今仍堪称经典,AE也正在出《贝茨旅馆》的美剧。回到心理学话题上,在之前的推荐中我已经简要为大家介绍了人格分裂的情形及基本成因,这次我们结合片中的人物来简要分析。

相传希腊神话中,王子俄狄浦斯违反意愿,无意中杀死生父,娶母为妻。弗洛伊德以此来描述性器期出现的儿子依恋母亲、害怕父亲的情况。本片中,男主人公5岁时父亲去世,跟母亲一同生活产生了极大的依恋,片中男主的曾说“妈妈是儿子最好的朋友”,表明母亲在其心目中的地位,但正是因为这份不正常的依恋导致其不能接受母亲与其继父亲密关系,转而为愤怒杀死其二人,但身为儿子又不能接受自己做出如此忤逆的事情,从而衍生出母亲的人格,模仿母亲的穿着、习惯及说话声音,甚至两个人格之间可以互相对话,营造出母亲依旧活着的心理假象。片中的精神分析学家也指出为何身为母亲的人格要杀死女孩们,这里又涉及到一个心理名词“投射”,男主认为自己对母亲依恋,母亲不可以与其他男人亲近,他将自身的这份执著投射到母亲的人格身上,在他演绎的母亲人格身上同样不允许儿子对其他女孩儿心动,一旦心动便杀之。片尾,这幅肉体被强势的母亲人格占据,到此时,该人格依旧是以利己目的出现的,因为“警察们会觉得我不能动,一切都是儿子做的。”

片中还提到一个词——异装癖,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恋物癖,表现为对异性衣着的特别喜爱,反复出现穿戴异性服饰,获得性的兴奋,或暂时获得心理满足。此片中,男主并非异装癖,而是当母亲人格出现时的正常着装行为,片中的精神分析学家也就此做出了解释。

⑧迷魂记(Vertigo,)

恐高症、自杀倾向、恋物癖、窥视癖、急性抑郁症

警官斯考蒂辞职当起了私家侦探。一天,同学加文找到斯考蒂,委托他去跟踪妻子玛德琳,她似乎患了精神恐惧症,而加文却认为她受了她去世的曾祖母的诅咒。尽管斯考蒂认为加文的想法十分天真,但他还是接下了这桩任务。玛德琳的举止确实十分奇怪,她试过盯着曾祖母的画像看了几个小时,去过墓地,甚至还试图跳河自杀,幸好被斯考蒂救了。到底玛德琳是真的受了诅咒,还是背后隐藏什么阴谋?

这同样也是一部希区科特的经典片子,前半部分的无趣与拢长反衬出最后半个小时的精彩。希氏的很多片子都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片中首先提到男主失足掉落之后就患有恐高症,看到楼下就会眩晕、恶心,而在最终的机缘巧合下竟克服恐惧治好了恐高,充分说明了恐惧症是可以治愈的,但是治愈方式因人而异。该片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表现男主人公如何跟踪女主人公,我们可以看做是为窥视癖。弗洛依德把人的窥视癖当作是性本能的一种表现,他认为儿童对他人生殖器官和生理机能的好奇,就是这种窥视癖的原初表现。而女主人公假扮的玛德琳有自杀倾向,表现为情绪低落抑郁,不时的惊恐、紧张不安,睡眠浅多梦,心烦意乱等等。待假扮的玛德琳死去后,男主开始寻找一切与女主衣着相似的人,直到他看到了女主真正的样子,他开始将她改造,从衣着到发色到首饰,这些都是一些边缘性恋物癖和仪式化的行为。这其中还穿插了一段男主患急性抑郁症的表现,假扮的女主死后,男主做梦后突发抑郁,思维迟缓、活动减少,甚至出现木僵状态(女朋友触碰说话无反应)等等。此上均为自杀倾向与抑郁症的特点,但是具体诊断还需到正规医疗机构,但无论是自杀倾向还是抑郁症,都需要身边人的细心发现与关怀支持,尽可能避免更恶劣的情况发生。

⑨吮拇指的人(Thumbsucker,)

多动症/ADHD

贾斯汀有着吮拇指的幼稚习惯。贾斯汀一直想要克服这个难缠的习惯,其实这个习惯只是一个青少年青春期困惑的一个缩影,其他的困惑还包括性和家庭等。每个人成年人都可以在这部电影中找到自己曾经的影子,这个故事严肃,真挚,诙谐。

片中男主一紧张就依靠吮吸来缓解压力,成因不明,牙医帮他治疗的时候有一段关于潜意识的对话,还用弗洛伊德的关于口腔期的理论解释了可能导致的吮吸原因。弗洛伊德将个体出生后至性成熟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口腔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7—青春期)、生殖期(青春期以后),在每一阶段的性心理发育不成熟就会导致成年后产生各种类型的问题。片中还简要展现了催眠的过程,催眠是由各种不同技术引发的一种意识的替代状态,是一种高度受暗示性的状态,此时的人对他人的暗示具有极高的反应性,并在知觉、记忆和控制中做出相应的反应。片中牙医在催眠中提到,当你再吮吸手指时就如同吮吸一堆腐肉,这的确有效,可是通过催眠武断纠正过来的行为却让突然失去安慰剂(吮吸)的男主感到恐慌,因此有了后来男主对牙医的愤怒的报复行为。最后,男主被医生诊断为患有ADHD。ADHD全面叫注意障碍伴多动型,一般以男孩居多,当然女孩也有,主要以注意障碍为主,不伴随多动,简称ADD,更轻微的症状称为MBD,即轻微脑功能失调。多动症主要表现为注意涣散,冲动任性和活动过度,情绪不稳,行为不良,常伴有学习困难和品行障碍,目前该症的成因尚不确定,最常用和最传统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就如片中所示),伴有心理辅助、家庭治疗及学校的教育和管理。

⑩发条橙(aclockworkorange,)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条件反射、厌恶疗法等

阿利斯是一位无恶不作的少年,他的特殊喜好是边听贝多芬的交响曲边奸淫女性,某次他进入一所别墅抢劫一番后,打残了该别墅的主人——一名小说家,并蹂躏了其妻子。后来因为杀了一名单身女子,阿利斯入狱并接受了特殊的人格治疗,出狱后,他对淫乐之事产生彻底的厌倦。但当阿利斯回到家时,周围人群没改变对他的旧看法,在种种歧视的重压下,他跑到郊外一所别墅想喘口气,不想这所别墅正是他以前抢劫过的小说家的那所。而作为反政府组织首领的该小说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软禁了阿利斯。当这件事暴露小说家被捕时,其手下为了对抗政府,扬言要把阿利斯恢复原来的性情,完全不理一旁的阿利斯大叫“我完全好了”。究竟结果如何,还需各位亲自观看。

《发条橙》是20世纪鬼才导演库布里克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却曾因为片中大量的性与暴力情节一度被世界许多国家列为禁片。这部影片不仅对政治、社会有隐喻价值,与心理学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片中讲述了一群无恶不作、为非作歹的问题少年,他们缺乏道德意识,无责任心,缺乏真正的感情,无内疚感和羞耻心,行为具有冲动性、攻击性和破坏性,既不顾行为的后果,又不能从中吸取应有的经验教训,即是典型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在现实中,这类患者存在于许多特别的社会人群中,诸如奸商、庸医、假药售卖者、不义的律师、政客、片子、惯偷、强奸犯、娼妓以及各种罪犯等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由于人格障碍自身固有的特征,使各种心理治疗方法都难以实施或收效甚微,这是个需要精神医学家、临床心理学家、法律转接和其他相关社会科学家同理合作探讨的难度甚大的问题。

对于片中对男主人公进行治疗的手段一直以来都是众多观众争论的焦点。打破美妙的贝多芬交响曲和暴力这原本的结合体,重新构建了暴力与恶心作呕反应的联结,从此,别说使用暴力,哪怕听到与能带来暴力快感的古典音乐都厌恶不已。这其实是行为主义疗法中的厌恶疗法,原理就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这个理论是他在研究狗的消化腺分泌的时候偶然得到的结果,简要解释该实验,狗看到食物会引起唾液分泌,而听到铃声不会,随后食物每次都伴随着铃声多次、反复出现,最后,即使只出现铃声也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这是一个反复强化学习的过程。厌恶疗法就是把患者需要戒除的目标行为与不愉快的或者惩罚性的刺激相结合,通过条件反射降低目标行为对患者的吸引力,使症状消退,主要应用于露阴症、窥阴症、恋物症等等,具体操作有电击、药物、想象等厌恶疗法。但由于厌恶刺激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危险和副作用,因此,一般是在其他干预措施无效且患者愿意的情况下才会选用。

参考:

1、《变态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张伯源主编;

2、各电影简介部分参考豆瓣电影。

-Theend-

深圳不止读书,让生活有意思

△▲扫码可▲△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副作用
白癜风的有效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gzhoumeirongyuan.com/jmzzl/150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