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平时在家里可是调皮好动得很呐,但是只要一出门就表现得特内向。幼儿园老师跟她说话,她总是不回答,只是看着老师点点头或者摇摇头。这是怎么回事,为啥孩子会反差这么大?很多宝宝都会或多或少有“选择性缄默症”。 怪事:孩子上幼儿园后,一学期没说话 4岁的洋洋(化名)的父母都是中学老师,[详细内容]
日期: 2017/10/14
这篇文章很长,但值得细读。它是我数年研究和思考的结果,包含的信息量较大,不仅是谈一个疾病,也意图引发大家对类似社会问题的思考。内容提要“自闭症”宣传中的水分及其悖论“自闭症”孩子怎么了?盲人摸象的医疗诊断及“贴标签”的危害“康复训练”是严重的二次 “自闭症”大爆发的背后推手世上是否真有“自闭症”这种[详细内容]
日期: 2017/10/13
在家活蹦乱跳,与家人交往言语一切正常,出门换个环境就一言不发,对谁都不理不睬。您的孩子,有没有存在这样的情况?这可能是是儿童选择性缄默症。在幼儿园被同学欺负也不说话父母这才发现异常小女孩叫婷婷(化名),今年6岁,读大班。小时候,婷婷没有任何异常,活泼好动招人喜爱,到了3岁时,因为妈妈要去上班,平时就[详细内容]
日期: 2017/10/13
宝宝平时在家里可是调皮好动得很呐,但是只要一出门就表现得特内向。幼儿园老师跟她说话,她总是不回答,只是看着老师点点头或者摇摇头。这是怎么回事,为啥孩子会反差这么大?很多宝宝都会或多或少有“选择性缄默症”。 怪事:孩子上幼儿园后,一学期没说话 一个孩子,足足有一个学期都没有开口说话[详细内容]
日期: 2017/10/13
關於貝絲從有記憶以來,我就深受選擇性緘默症之苦。我害怕說話,彷彿隔著玻璃窗看世界,不知道如何與其他小孩產生聯繫。我想,這並非單一因素所引起,而可能是許多因素加在一起,包括我非常內向而獨立的個性,以及在家裡的小孩排行中間。我有一個叔公,他在整個成人時期都不願說話,所以或許也有遺傳因素。我在一個充滿愛的[详细内容]
日期: 2017/10/11
这是一个关于一位患有选择性缄默症的日本女孩的故事。选择性缄默症是一种社交焦虑症,亦是精神障碍的症状。患者有正常说话的能力,但是极度焦虑迫使他们缄默。患者即使想说话,也不能发出任何声音。女孩从小就患病,直到现在20岁都不能和家人以外的人说话。女孩的父亲说:女孩因没能升大学而感到遗憾,于是决定在工作中好[详细内容]
日期: 2017/10/11
医院订阅哦!抑郁症人们对抑郁症的症状表现局限于情绪低落、不善言语、还有不良行为等。到目前为些大都还停留在原来的阶段,忽略了其实疼痛也是抑郁症的一种症状。在精神疾病患者中,身体部位的疼痛是很常见的一种症状。但是疼痛却是抑郁症诊断中最容易被忽略和误诊的症状。这些身体疼痛可能是郁抑症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伴[详细内容]
日期: 2017/10/10
春天抑郁病易复发暨南大学的小潘是大四学生,毕业临近,眼看身边的同学都陆续找到工作,自己却多次碰壁,感觉很压抑,总是开心不起来。“家里三五天就打一个电话来问,朋友一见面就问‘找到工作没’,感觉很烦人,我不想说,一说话就控制不住想发火。感觉自己都要崩溃了。”、“最近都睡不好,很多梦,半夜都常常醒来;吃东[详细内容]
日期: 2017/10/10
抑郁症这个困扰成年人的疾病正向青少年群体蔓延。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一所 的大学里,毕业生中有40人被诊断为抑郁症,约占到该校心理咨询中心访问量的两成。提到“青少年抑郁症”,很多人往往会和青春期心理叛逆联系到一起。还有些人认为年纪轻轻的,怎么可能得抑郁症,就是闲的没事“想不开”、“矫情”、“作”。大[详细内容]
日期: 2017/10/9
六岁的小满从1岁起就习惯性地把脖子扭向右边,看起来萌萌哒。医院眼科检查后才发现,这不是孩子在卖萌,而是一种叫“先天性麻痹性斜视”的眼病在作祟。小满的家长医院去检查发现,孩子患的是“先天性麻痹性斜视”。该院眼科主任费菲说,这种眼睛要通过手术来矫正。经过眼科手术,小满的歪头现象消失了。费菲说,“先天性麻[详细内容]
日期: 2017/10/8
被称为“心理感冒”的抑郁症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是精神疾病中 率 的疾病,抑郁症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痛苦,对社会造成的损失是其他疾病所无法比拟的。为帮助师生认识和预防抑郁症,我校特请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刘凌宇老师做“抑郁症的识别与预防”专题讲座。讲座由杨湘琪校长主持,我校全体教师聆听讲座。刘老师首[详细内容]
日期: 2017/10/7
四、转换症状转换症状是一组神经症性症状,是转换障碍(也称癔症)主要临床相,此类患者主要出现随意运动和感觉功能方面的症状或躯体主诉,提示患者可能存在某种神经系统或躯体疾病,但经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均不能发现其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有相应的器质性损害,其症状和体征不符合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征。[详细内容]
日期: 2017/10/6
导语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作者:小闪整理来源:医学论坛网阿尔茨海默病(A[详细内容]
日期: 2017/10/5
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个考题。请根据各考题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在每题下面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 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题共用题干)患者男,75岁,前列腺肥大压迫尿道,造成排尿受阻,出现尿潴留。.下列描述与之不相符的是A.膀胱容积可增至[详细内容]
日期: 2017/10/4
导语头痛、眩晕、晕厥、抽搐、意识障碍,这5个常见急症的诊断和处理在临床工作中十分重要!一、头痛一般是指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的头颅上半部之疼痛。急性头痛是神经内科急症中最常见的症状。1.采集病史:应详细了解头痛发生的诱因和形式、部位、性质及伴随症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年龄与性别:50岁[详细内容]
日期: 2017/10/3
1.东方既白有一天发现她前男友忽然消失了,她在想,以她的性格是不是把她男友活埋了,而不自知。应该不会。既白是一个那么普通而且胆小的人,说话时而细声润物时而癫狂作死, 优点是充满了江湖义气。她今年二十三岁,据说是她妈生她的时候,天刚刚显出鱼肚白的颜色,她刚好姓东方于是就给她起了这个名字。妈妈当年也许还[详细内容]
日期: 2017/10/2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详细内容]
日期: 2017/10/1
在群里看到朋友们在讨论分离转换障碍(癔症)、癔症性精神病诊断的变迁,一时兴起,开始查阅部分资料,现把自己的理解分享一下。一、在精神病学第四版里分离(转换)障碍又称为癔症,分为两大块(分离障碍和转换障碍)1.分离障碍:患者起病前精神因素明显,主要表现为意识范围的狭窄、具有发泄特点的情感爆发、选择性遗忘[详细内容]
日期: 2017/9/30
?提示:点击医院功能神经科↑订阅本 (1)分离性遗忘:表现为突然不能回忆起重要的个人经历。遗忘内容广泛,一般都是围绕创伤性事件。这一遗忘的表现不能用使用物质、神经系统病变或其他医学问题所致生理结果来解释。固定的核心内容在觉醒状态下始终不能回忆。 (2)分离性漫游:伴有个体身份的遗忘,表现为突[详细内容]
日期: 2017/9/30
癔症神经症和精神病结构作者:Fran?oiseGorog,译者:潘恒一、癔症的历史近日,我们注意到「癔症神经症」作为精神病学的诊断消失于?DSM-Ⅲ?国际新分类法中。这种消失就如同自古以来癔症所得到的那些描述一样令人惊讶。传统意义上,有关癔症的描述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尤其是?拉罕古文稿?中的记载。[详细内容]
日期: 2017/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