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天上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时,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经济特区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新形势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大局出发,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40年春风化雨,40年春华秋实。当年的蛇口开山炮声犹然在耳,如今的深圳经济特区生机勃勃,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深圳等经济特区一路走来,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艰辛努力。人生又何尝不是呢?世界的尽头是否有我想要的镜头,需要我们用脚步去丈量,用心去感受。科学家告诉我们,地球是圆的宇宙是没有边际的,所以这个世界是没有尽头的。然而每个人脚步能走到的最远的地方就是他的世界尽头。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正在热映,看完这部影片让人最先想起的可能就是《我和我的祖国》了,电影里有这么一句话:“要是有一天,人们能在白昼里看到夜晚的流星的时候,这片穷土地才会被改变。”这是一种不安全感,但是这样的一种不安全感,一旦渗透进每一个国民的生活中,一旦蔓延进每一个国民的心里,会让人失去一份心安理得。
这份心安理得,意味着你不需要向外界去解释你国家存在的正当性,你不需要时刻去提防国土安全,你更不需要因为担心国破家亡,而流落他乡。这份安全感,是一个国家給国民,最根本的安全感。
生活中的安全感,是一种等价交换。但是国家层面的安全感,是一种抛开个人因素不谈,只因为享有国民身份,就可以免受漂泊、免于恐惧。
有一位在美留学的中国学生,他经常被老师安排,在课堂上向大家解释“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解释我们的二胎政策,又或者是南海冲突。其实他的观点可能很平凡,但是即使平凡如一位留学生能在课堂上永远有一丝话语权,因为美国人觉得,中国很重要;中国学生的话,一定要听。
安全感的本质是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和生活进行的一场等价交换。但是我想说的,是一份不基于任何条件,不需要努力,我们往往“身在福中而不知福”的安全感。安全感所带来的自由选择的权利,是一个国家赋予年轻人,最好的礼物。
因为这意味着,你不必非得在别人的国土上,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个体,才能够被尊重。你就踏踏实实地做一个哪怕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也会被善待。因为你背后是一个稳定的国家,而世界对你的国家,充满敬畏。因为强大的国家能赋予一个少年强大的安全感,基于安全感,他可以自由地选择他想生活的地点、职业、状态乃至是心情。他是轻装上阵去看这个世界,又理直气壮地回到自己的家园。
一百多年前,那个时代的使命,是救亡图存,是挽救民族之魂。70年前,我们新中国的使命,是脱贫脱弱,衣食足,吃饱饭,活下去。现在的中国给予我们的,是“0时0分0秒升起中国国旗的底线”,是吕潇然说的那句“给我个8”,是“立国大事,致远必鞠躬尽瘁”。
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英雄,袁隆平、邓稼先、钱学森……他们的存在是为了告诉我们,让我们用我们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独立,关于梦想,关于勇气,关于坚韧。它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童话,没有一点
点人间疾苦。这个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个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想起国庆时的阅兵仪式,千千万万中国人为一个梦想而来。这梦想,曾被列强炮火的硝烟遮蔽。而我们是那火种,也许微弱,但无比明亮坚定。我们见证,最伟大的牺牲,最深切的柔情;看见,那些喜极而泣,那些倾尽所有,那些敢为人先,那些坎坷希望。
新的时代,是我们的时代,初心不改,使命依旧,为这梦想,不休不止。青年的我们在不断寻求和创造自己和时代的安全感。那么我们的安全感是什么,学业的安全感又来自哪里?作为高三的学子,我们是否真正认识学科的限时训练的价值?我们同学不安全感来自对于学科学习的疲惫感、无力感,来自于理想与现实巨大落差的挫败感。我们不止一次想象自己达成理想的目标、不止一次畅想自己能够进入理想的大学,不止一次像柏拉图一样去构建自己的“理想国”。但现实告诉我们,自以为的努力个三两天就能达成目标的憧憬,在现实的挑战面前实则是镜中花、水中月;天真的认为自己已经尽力了,可是我们好好回顾自己过去的实际努力了吗?
期初和本部的联考,我们看到八班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学习态度所带来的巨大改变,心怀梦想,勇攀高峰是我们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也许从小到大我们所在班级的老师无数次跟我们同学说过这么一句话: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但我想跟大家说的是,你们是我遇到的最好的一届。最美的年华遇见最美的你,感谢时代让我们相遇,我爱八班,我爱你们。
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在高考的夹缝中求生存,在学科的挑战中谋发展。我们面对的是回不去的过往,触不到的未来。也许此刻我们压力很大,深感前景渺茫,但我想告诉大家,面对高考我们仍然有着翻盘的机会,这个机会,就来自高考本身。
高考是什么?高考是对我们同学学科知识的全面检测,对应试技巧和迎考心态的压力测试。高考实际上是对你学习、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察,不光考察学习,我想这也是高考中考存在的合理性之一吧。
现阶段,各学科的一轮复习、二轮复习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所谓一轮复习、二轮复习那就是对高中知识的全面梳理、提升。小学和中学这十二年的学习内容,都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以前(阿基米德啊、牛顿啊、笛卡尔)人类创造以前的东西,思辨性不高,真的不难。如果想要拿诺贝尔奖或者当选两院院士,这个确实要看天赋和智商,但是学那些几百年以前的东西,考个好的大学,基本和智商无关。高考本身考查的知识是相对有限的,有考点、有考纲,也就意味高考这样一个长跑是有终点的,这个长跑比的不仅仅是距离,更是跑得质量。进入一轮、二轮复习后期,知识点层面大家愈发接近,前黄本部、文科实验班的同学也逐步进入高原期,逐步接近个人发展的天花板。对于我们来说,机会来了。我们身边学习不好的同学,基本都是严重拖延症患者,今天的事能拖到下个学期。例如,数学学得不好的同学,一般都有两个明显的缺点:粗心、没有毅力。所谓粗心只是你做的还不够,熟练程度还没达到!而英语学得不好的同学有个共性的缺点:懒!我们双语学科默写的拖延症、学科作业订正的拖延症,可能会有同学说“老师,默写我是能完成的,订正我是能解决的,违纪我是能改正的,我只是忘记了、我只是......”面对这样的问题,我的答案就如考试一样,“题目只有会做和不会做两种,不得分就是不会”,这点在大型考试里面从来都是这样。所以我们同学想要在高考中占得先机,要做的是把你的熟练程度和对知识点的认识再提高一个境界,这些题目对于你来说都是1加1等于2的问题你就无敌了。
那么勤奋永远是真理吗?!教育学理论里面有个“有效时间”的概念,看你的心用在学习上面的时间是多少。在学科特征上,数学其实是一门技巧性的学科,中学主要有四个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思想、划归与转化。在学科学习上同学的差距是有的,差距在哪里?接受能力和专注程度,谁终将声震天下,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这些都是情商的范畴,和智商无关。例如,数学怎么学?数学的秘籍就是整理错题,以稳健的心态、有效的规划、扎实的行动、持之以恒的举措必然能够迎来理想的局面。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我们总是喜欢拿顺其自然来敷衍人生道路上的荆棘坎坷,却很少承认真正的顺其自然,其实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你背不下来的书,总有人能背下来,你做不出来的题,总有人能做出来,你愿意拖到明天的事,总有人今天努力做完,那么不好意思,你想去的学校也只能别人去了,你想过的人生也只能别人过了。
对于生活中违纪的同学、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其他问题,我真的很喜欢李白的一句话“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走过必须走的路,才能走想走的路。对于你喜欢的事想去做的事,你必须付出百分之一千的努力,你知道这一路可能会有很多困难,会有坚持不下去想要放弃的时候,也有时候,你不一定会得到你想要的结果,但你一定要相信,就算再贫瘠的土地你日日灌溉,总有那么一天会长出花草来的,所以你一定要坚持。
我也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我相信一万小时定律,我从来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灵感和坐等的成就。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活着。”
明年同学们就要迎来18岁成人仪式了,18岁的你漂亮,不是你漂亮,是18漂亮;28岁的你漂亮,不是28岁漂亮,是你漂亮。每天不足六个小时的睡眠,两天用完一支的中性笔,无数杯速溶咖啡下活蹦乱跳的我们。当我穿过黑暗的黎明走向教学楼时,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在透支着生命,但命运给了我一巴掌说,这些都不算什么,如果你想赢。所有人都在努力,都在奋不顾身,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受尽委屈。
“愿所有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这是鲁迅先生的青春,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作扎根。一切看似末日的终将被证明只是过程,同是寒窗苦读怎愿甘拜下风。简言之,“我是主角,我不能死”。
山脚人多,我们山顶见,祝愿八班的同学们期中考试首战告捷,梦想成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