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请别对我凶

那些“暴力”绝大多数孩子的成长记忆中会记得父母/爷爷奶奶/公公婆婆或者其他长辈,曾经这样对他们说:没出息的家伙,吃个饭都吃不好,蠢得要死,哪里都比不上人家......曾经因为一些有缘由却不容解释的小事被长辈吼骂:不小心摔坏了酱油瓶且溅了一身;肚子不舒服一直不想吃饭;考试成绩不好;扫地没扫干净;想要买一件漂亮衣服;想吃零食....曾经这样被咒骂:刮千刀的,狐狸精,阎王爷,要命的......我们曾经发现我们做也是错的不做也是错的,怎么都是错的,我们越想讨好长辈却被泼冷水,我们曾经以更恶劣的表现甚至不惜伤害自己,只因为希望被重视,被爱......语言暴力变成一棵芽是否在我们的绝大多数人的记忆里,普通家庭总会充斥着这样的“语言暴力”,而我们就这样不断地持续地被谩骂、咒骂、侮辱,越来越感到对事物缺乏判断力,害怕做事,对社交关系会萎缩和畏惧,甚至开始觉得自己不够幸福和幸运,或有了憎恶和厌恶世界的想法。而这些悄悄在心里不断产生戾气,像芽一样生长良久,而绝大多数父母是无法注意到这些无声息地变化,更不知道这些带给后代未来世界里他们所要面临的各种内心的挣扎,及自我救赎和被救赎,又或者成年后以沉默以对困扰在心,更甚至将语言暴力的习惯继承下来延续到下一代。剁掉我的鞋子生于60年代的她,正值青春期,见着同学有漂亮的塑料凉鞋,甚是喜欢,便也凑齐了自己的零用钱在百货公司买了一双。在家中镜子前照了又照,憧憬着美好的情窦初开。不巧被母亲见着,怒吼着冲进屋,逼迫她脱下凉鞋,再嘴里念念有词地拿上鞋子走进厨房,抽出菜刀将鞋子砍成渣碎,说:我叫你打扮,我叫你当狐狸精,没出息,丢脸.....她流着浓烈的悲伤滴满脸的泪,随着冲出家门的脚步一起将青春那段最美好的情感放逐。50岁的她在某次茶歇时无意间给我提及这样的回忆,脸上有怪责母亲的模样,心里真是恨得深刻,但是转眼又把女人对自己的打扮和好表达成不自量力的虚荣和肤浅,无意识在对我这样一个年轻女孩说教的样子,让原本会心疼的我顿觉悲哀。这就是语言暴力的破坏性和延续性,在某个时间和情感节点上,类似于蝴蝶效应。你再叫,梳子就来我懂事起就记得,从小任何事都是被指责打击挖苦吼骂,没有人说你很棒很好的。哪怕吃饭慢一点走路慢一点衣服晾的位置不对,洗碗的顺序不对等一切任何被看管的行为细节,都充满着指责谩骂。或许,我长期生活在一边照顾我很好又一边不断折磨我心灵的“语言暴力”家庭。小时候母亲把我的头发剪短,像个假小子。母亲说,难得伺候我的头发。再大一点我在四川读书,慢慢留了长发,照顾我的外婆给我梳头,她是一个勤劳善良而十分整洁干净的女性,就连给我梳马尾都一定要把额头梳得光亮。却偏偏我是一个神经敏感很怕疼的人,于是外婆将我头发箍在手里紧紧拽着绷紧的时候,我会喊会哭,外婆二话没说用梳子直接劈头盖脸地打我的头,伴随着很凶的谩骂:你再叫,我就一梳子打来,再叫!我吓得闭紧嘴巴忍着眼吱吱呜呜,外婆继续吼到:你是龙肉吗?痛不得吗?你生在这个家就别想娇生惯养!说完外婆还掐我的手臂。我只能捂着嘴巴不敢哭.....这样的事情或者类似的事情在童年里反复出现。长大后,我才知道,外婆小时候被寄养在下乡,带她的那个阿姨,会给她梳很干净整齐的马尾辫子,不能喊疼,否则会用梳子来一阵“波清波”的招式,伴随着谩骂。而到我母亲年少时,外婆也会给她梳光顺的马尾辫子,不许喊疼,不能哭,否则梳子伺候。我不知道那个女人对外婆做了什么。但不可否认,这就是语言暴力伴的继承性和延续性。看好你的课本愚钝和敏感交至在我的身体里。自幼我是一个不爱讲话很憨实的孩子。却也有自己独有的敏感。阅读是一种让自己看起来更博学的方法。于是小学时期我就开始看大量的课外书和期刊。有次做完作业在家里看《读者文摘》,被外婆看见,她拿起书很不满意地翻来翻去,然后重重摔在桌子上,再翻我的书桌,无意间看见了那个年代我们最喜欢做的抄歌本,不巧看见当时玉女歌手陈明真的歌,写《我用自己的方式悄悄爱你》。外婆二话没说直接撕掉,说:书本的知识都没有好好学,一天到晚看这些,你这个狐狸精,一天到晚想东想西,有什么出息。以后不准看这些书,不然看见一次撕一次.....尽管当时我已经是个优秀的学生干部且获奖无数...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因就着长辈尊威关系,只能默默承受,却也不想这些事会成为心头默默感到哀伤和委屈的回忆。大有化解不开的感觉,却从来没有想要去恨外婆。她是我最爱的照顾我那么长随我长大的老人。我唯一能感到遗憾的是中国式老旧的落后的教育方式,曾经影响着最起码我了解的80年代的人群,他们的落寞和失望,一起感到无奈。拉长拳距,便不会太痛了直到有一天我需要独自面对社会的时候,这些“长久影响”才开始显现出它的厉害,耀武扬威地要让你的社交关系岌岌可危。对变化的害怕和选择的畏惧,会举棋不定惴惴不安,没有安全感,总怕遇到批评指责和谩骂还有讽刺挖苦的眼色,于是长久下去,便会引发忧郁症,甚至社交及工作障碍。可幸,我窥视到自己的“病”、且自我“救治”,反复有了自我内心的对谈、学着接纳、理解到慢慢地成为隐忍和缄默的人。直到今天,和我一起生活外婆,和当年一样还当我是个孩子,会每天充满责怪,洗碗不对,晾衣服不对,穿衣服不对,打电话不对,买菜不对,接送孩子不对,但凡我做的事情在她眼里都是做的不好的,她总是会惯性地啰嗦,伴随着她几十年犀利的言语表达,除了粗暴的言子、还蛮有意思冷嘲热讽的谚语,便是因为她有只失聪的耳朵不得不大声说话的吼叫。我不喜欢太激烈的这些对白,却也因为她是我爱着的外婆,还有我知道尽管方式不对,却也是因为她太爱我。有一天我看见她眼眸里的黑洞开始变成了灰色,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岁月会带走她的那些结局,心疼得不行。我不可能去责怪她,我只能去了解这样的行为和如何去面对与化解。于是我开始思考:如果我们不可避免地生在了颇有“语言暴力”潜质的家庭,或者作为父母的你们或者他们,正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着“语言暴力”伤害彼此,甚至伤害我们的孩子,请选择更好的方式去化解暴力。这样的“拳”打过来时,拉长它的惯性,延长它发出的弧线的距离,到了你或者孩子那里,力就弱了,就不痛了。直接应对和忘记有一天我回到家,女儿哭着冲过来抱着我撅着嘴,说:祖祖(太婆)骂我,我不要祖祖了。我当然知道祖祖的表达方式,但是对于像白纸一样的孩子是不能理解和承受的。我期初没有表态。后来又发生了很多次女儿向我哭诉祖祖凶她,又甚至当面就见着祖祖对女儿的吼叫。作为成年人,我不会直接责怪或者喝止我的老外婆,因为70多岁的她也是逐渐在变成孩子。我开始思考成因。我想起了我母亲和外婆如出一辙地惯于用直接的“语言暴力”来生养孩子,从来一定是先打击,同时伴随着鄙夷和不信任的态度,甚至有挖苦和讽刺,无论我多么优秀,我得不到他们的赞赏和肯定,这也造成了我会不断为了取悦他们而让自己优秀起来,甚至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尽管她们很爱我,但这些对她们只是习惯而很无意识的“影响”,在我后来的人生中产生不断重复的自我怀疑、不自信甚至懦弱以及毫无意义地忙碌。我告诉我自己,一切就在我悟觉到时,需止于此。我开始尽可能低对女儿温柔言语,即便有时失去耐心会高声两句,也会迅速反应过来立即用温和缓慢的语气,耐心地教育女儿。而我也开始不断重复和女儿谈话,告诉她:如果祖祖或者爸爸甚至妈妈吼你凶你,骂你时,你要很温和地对我们说:“祖祖、爸爸、妈妈,不要骂我,不要打我,我是小孩子,要慢慢教的。不要着急,说话要温柔才可爱,才是乖孩子噢。”

大部分情况下我比较能理解女儿的行为并做引导和缓解。

但例如爸爸和祖祖对安安凶时。安安有试过用我教过的方式“抗争”,而不是立即吓哭了让情况更糟糕。效果是,爸爸会意识到自己的不对改为给安安道歉以及抱抱和亲亲,祖祖则忽然缄口沉默。这样尝试,是有效的。

而外婆在对我的惯性“语言暴力”时,我即刻启动的反应是:1)自我暗示:这只是她的习惯,听听就好。2)听完走开,什么也别想。3)做点其他事情即刻忘记。于是我就做到了不作声也“听不见”。这说明,你不当它是暴力。就不再痛了。

希望有所帮助

我曾经想过,而我一直都是一个干净直接纯粹的人,不吝啬于讲解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有些朋友记住了我,因为我的言语打动了他们。最近我猜想,这是一种与生俱来所赋予的灵感和使命。或许我便是通过分享的方式,用文字作为媒介,向周遭的人传递一些从疼痛过来的幸福和解决疼痛的方式。

当然在我能参透这些方式之前,我需先疼痛。

这也就是到目前为止,我不是老师也不是心理师,只是在生活中不断苏醒的自我认知里,发现了一些可以成为理论的内容。且一直不可解脱地向周遭分享,分享,还是分享。却好在,有个自媒体用作传播。

这次,只是希望那些我们曾经在遭遇和一直在遭遇的“语言暴力”的缘由有个侧面的或者剖面的分析,而又有那么一些方法可以去尝试化解。但愿再少一些选择障碍症和不自信的人,少一些有怨念和畏惧的人,多一些充满能量自信起来懂得为自己的心灵争取的人。至此。谢大家的阅读。

篇幅有点长。但愿有用。

本次图片来源网络

文字原创请勿窃取商用,否则有权追究。

回复1:安楠介绍

回复2:lofter系列

回复3:城市壁画墙画系列

回复4:澳门香港文化艺术生活资讯

点击左下角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gzhoumeirongyuan.com/jmzyy/609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