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优师第二十期焦虑障碍

白癜风的治法 http://m.39.net/pf/a_7288900.html

研究表明,我国有焦虑情绪的小学儿童占24.78%,其中程度较重符合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占5.67%,而且人数还有不断攀升的趋势。

因此,作为新时代教师应该掌握焦虑障碍的相关知识,具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简称DSM5)中指出,焦虑障碍是指过度害怕和焦虑,并出现相关行为紊乱特征的障碍。

不同于正常的焦虑情绪,焦虑障碍表现为过度的或持续时间超出一定时期(例如,通常6个月以上)的担心害怕。

在儿童期出现的焦虑障碍,若没有接受有效的治疗,焦虑障碍将一直持续到成年期,使个体在成年期面临更大的自杀风险、抑郁症和药物滥用。

依据DSM5的分类标准,本文摘取了几种常见的儿童焦虑障碍:

分离焦虑障碍

分离焦虑障碍表现特点:(1)预期将离开家,或经历与主要依恋对象分离时,会经历反复发作的极端痛苦;(2)当与依恋对象分离时,他们担心其健康或死亡,而且,他们需要了解依恋对象的行踪,想与其保持联系;(3)担心有些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例如,走失、绑架或出现意外,将令他们不能再与重要的依恋对象团聚;(4)不愿意在家或其他环境中单独待着,或是缺乏重要依恋对象陪伴而独处;(5)无法单独待在一个房间或单独走入房间,可能会展示出“粘性的”行为,在房间时需要待在父母身边或“像影子”一样跟着父母;(6)不愿意或拒绝在身边没有一个主要依恋对象陪伴之时睡觉,或离开家睡觉;(7)可能反复出现表达个体分离焦虑内容的噩梦(例如,火灾、谋杀或其他破坏自己家庭的灾难);(8)可能出现躯体症状(例如,头疼、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分离焦虑障碍是12岁以下儿童中最常见的一种焦虑障碍,不存在性别差异。通常发生于遭受生活应激事件之后,尤其是感觉到巨大丧失感后,比如,亲人或宠物的死亡、个体或亲人的患病、转学、父母离异、搬到新学校以及与依恋对象的分离等。父母的过度保护和侵扰可能导致儿童的分离焦虑障碍。有分离焦虑障碍的儿童经常不愿意独自离家或开展脱离依恋对象的独立活动,比如他们会回避上学、不去参加露营、难以独自睡觉等。

选择性缄默症

选择性缄默症表现特点:

(1)在被期待讲话的特定社交情况(例如,在学校)中持续地不能讲话,尽管在其他情况中能够讲话;

(2)这种障碍妨碍了教育或职业发展或社交沟通;

(3)这种障碍的持续时间至少1个月(不能限于入学的第1个月);

(4)这种不能讲话不能归因与缺少社交情况下所需的口语知识或对所需口语不适感所致。

相比成年人和青少年,选择性缄默症更容易发生在少儿身上。该障碍通常起病于5岁前,但可能直到入学后才会凸显。

父母的害羞、社会隔离和社交焦虑的病史可能会导致儿童的选择性缄默症。

除此以外,父母的过度保护或者控制也可能导致。

而且,由于儿童太过焦虑而无法参与到和其他儿童的社交互动中,因此患有此障碍可能导致社交受损。

不仅如此,在学校环境中,这些儿童因为无法与同学或老师就学业问题进行沟通,可能导致学业受损或招致其他同学的嘲笑、欺凌等问题。

广泛性焦虑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表现特点:

(1)在至少6个月的时间里,对于诸多事件或活动(例如,学校表现或考试)表现出过分的焦虑和担心。

(2)个体难以控制这种担心;

(3)这种焦虑和担心与下列6种症状中至少3种相关(儿童只需要1种):

A坐立不安或感到激动或紧张。

B容易疲倦。

C注意力难以集中或头脑一片空白。

D易激惹。

E肌肉紧张。

F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或保持睡眠状态,或休息不充分的、质量不满意的睡眠)。

广泛性焦虑与正常的焦虑有很大不同:

第一,广泛性焦虑障碍有关的担心是过度的,且通常显著干扰心理社交功能;然而日常生活的担心不过度也更可控,当更为紧急的事情出现时,针对先前事件的焦虑可以暂时放下。

第二,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担心更广泛和明显、更令人痛苦而且病程更长,在没有刺激因素的前提下频繁发生。一个人对生活状况的焦虑越广泛(例如,对学习成绩、安全),他的症状就越可能符合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

第三,日常的担心伴随躯体症状(例如,坐立不安,感觉紧张或烦躁不安)的可能性较小。

第四,社会功能受损程度,有广泛性焦虑的个体因持续的焦虑导致学习或社交功能领域受损程度高,主观痛苦也比较强烈。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儿童焦虑障碍中的常见类型,其中考试焦虑障碍是较为常见的类型之一。

有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儿童和青少年,经常焦虑和担忧他们在学校的成绩和能力,即使当他人并未评价他们的成绩。

有该障碍的儿童可能过度遵守纪律,是完美主义者,对自己不确定,倾向于对不完美事件表现出过度的不满或一再返工。

他们经常过分热衷于寻求确认和被赞同,对自己的成绩和其他担忧之事需要过多的反复确认。

但需要注意,在儿童中,广泛性焦虑障碍可能被过度诊断。当考虑儿童是否诊断为这一障碍时,需对广泛焦虑障碍和其他焦虑障碍进行全面的评估,以排除这些担忧不是由于其他障碍类似分离焦虑障碍等其他障碍造成的。

干预与治疗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最主要的手段,包括认知治疗、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元认知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方法在针对青少年焦虑障碍中有一定的效果。

另有研究发现,焦虑障碍患者对威胁性刺激存在注意偏向,因此采用注意偏向训练也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心理干预方法。除此以外,音乐疗法以及联合干预为治疗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和考试焦虑障碍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2)药物治疗

病情较重时,可辅助某些抗焦虑药物。SSRI类药物是儿童青少年期抗焦虑障碍的首选药物。但需注意药物的剂量一定要与患者的体质相符,尽量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3)家庭治疗

通过家庭生活中个体行为方式的改变,比如,父母的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可以达到消除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和不正确的思维方式的目的。

焦虑障碍在学生当中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作为教师在提供学校支持方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比如,一方面采取建立正向的师生关系与有效的师生沟通渠道,让教师可以随时了解焦虑障碍学生的情况并表达关怀;另一方面,帮助这些学生营造正向的同学人际关系和友爱的班级氛围,让焦虑障碍的学生感受温暖,缓解紧张。

以上是对常见的儿童焦虑障碍的阐述,随着焦虑障碍在学生当中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作为教师在提供学校支持方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比如,一方面采取建立正向的师生关系与有效的师生沟通渠道,让教师可以随时了解焦虑障碍学生的情况并表达关怀;另一方面,帮助这些学生营造正向的人际关系和友爱的班级氛围,让焦虑障碍的学生感受温暖,缓解紧张等。

儿童常见的情绪问题还有抑郁障碍,下期我们将为您具体阐述抑郁障碍的分类及特点,学习如何识别和干预治疗。

留言互动非常感谢您参与花园路学区全纳教育专题内容十分欢迎您在下方留言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gzhoumeirongyuan.com/jmzyy/507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