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保障杂志隆重推出年度中国

HR求职招聘QQ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hlw_0329/27020.html
年度中国社会保障十大新闻

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

社会保障体系

新华社

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

史上最大规模社保“免减缓”政策

视觉中国\人民视觉

年2月20日,人社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通知》;6月22日,三部门再次印发通知,延长社保减免政策实施期限。这是我国社会保障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社保费支持政策。两次政策叠加后,年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三项社会保险总减费将达到1.9万亿元。

我国首次提出

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视觉中国

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规划和建议》首次提出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取得决定性成效

高敏\摄

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截至年9月底,全国共有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万贫困老人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贫困人员参保率稳定在99.99%水平以上,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同时,年以来,医保扶贫政策减轻医疗负担近亿元,帮助近万户因病致贫返贫群众脱贫。此外,全国共有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养老金实现16连涨

视觉中国年4月1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通知》明确从今年1月1日起,为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此外,年还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推行不见面服务、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和“跨省通办”服务年1月23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关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做好社保经办等窗口服务单位的疫情防控安全措施,推行不见面服务。4月2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的通知》,在全系统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9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在国务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中,由人社部直接负责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共有33项。目前,人社部已经推出十几项覆盖全国的社保“跨省通办”服务。全国电子社保卡申领突破3亿张视觉中国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截至年10月底,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已达到13.29亿人,覆盖94.9%人口。截至年11月20日,电子社保卡申领突破3亿张。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视觉中国年5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意见》提出,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通过视觉中国年1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退役军人保障法》明确规定,尊重、关爱退役军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关心、优待退役军人,加强退役军人保障体系建设,保障退役军人依法享有相应的权益。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视觉中国年5月29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的通知》。《通知》明确,对参保缴费满1年、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失业人员,应及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按规定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还明确了阶段性扩大失业农民工保障范围。

来源:中国社会保障杂志

序言俱伤,她与心爱的男人分手,让妈妈想毁灭点什么的这一意愿实现,但此后她远走高飞,以这种方式,彻底脱离了与妈妈的共生关系。看似惨烈,但已算不错的结果。有些人就没这么幸运,譬如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她的自杀,就是因为她的自我,被妈妈构建的共生关系杀死了。并且,我这位读者的妈妈是很爱女儿的,而杨元元的妈妈,我从报道中看不到爱,而只看到了无情使用。四川广元的这个家庭惨剧,直接逻辑是:儿子违背妈妈意志上网,让妈妈的脆弱自我崩溃了,她的自杀,并非胁迫,而反映了她真的就是这么痛苦。可更深一层的逻辑是:儿子之所以违背妈妈意志上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逃离妈妈与他共生的愿望,在网络中寻找一个自己的意志说了算的空间。病态共生的亲子关系,的确常有这种意味:太听话,孩子就被杀死了;但若不听话,父母就想死。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发明了“不含敌意的坚决”一词,他讲的是父母如何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也包括孩子想与父母共生的动力,其意思是,父母坚决地拒绝孩子,但无敌意。敌意即,我不会说你是错的;更不会说我因此就不要了;更更不会说,因此我恨不得杀了你!想脱离听话哲学的中国孩子,也可用此策略对抗父母:我不听话,并不意味着我恨你;也不意味着我不爱你;只是,我是我,你是你。即,一方面坚决地对父母的意志说不,同时又对父母传递爱意。但这个策略,估计只有很成熟的大孩子才能做到吧,对十几岁的少年,这要求太高。所以,若想真正消除病态共生带来的家庭悲剧,父母必须觉醒。中国人为什么没有青春上面讲的事情都很极端,都要生生死死的,但听话哲学的危害,要比这些故事广泛得多,譬如听话哲学导致了一个非常中国式的现象:中国人普遍没有青春期。少年老成化,成人儿童化,这两者交织在一起,绞杀了中国人的青春。这是台湾学者孙隆基在他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一书中的观点。我和很多咨询师同行探讨过这一观点,大家都很赞同。青春期有两个关键:活力,特别是性能量的绽放;自我身份感的形成。青春被绞杀,阻断了这两个过程,导致我们不能让活力与情欲绽放,也不能形成个性自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青春期既是性能量大爆炸时期,也是最叛逆的时期——对父母攻击性最强的时期。作为巨婴,又有孝道文化支持,中国的父母接受不了这两者的挑战,所以要压制孩子的个性发展。并且,这种压制不是在青春期才开始,而是从小就开始了,所以孩子少年老成。所谓老成,就是他自身的活力不肆意流动了,而特别懂得并照顾其他人的情绪,于是变得像老头一样了。孩子少年老成,其实是对巨婴父母的一种被迫的服从。但是,等从孩子变成了父母,就得到了可以压制孩子服从的绝对资格,这时巨婴的那种为所欲为劲,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出来了。而且你怎么对孩子,都被社会说成是教育,哪怕虐待甚至打死孩子,都可以被说成是“教育方式不当”。所以,所谓少年老成和成人儿童化,其实还是一个权力问题。让你弱,我才强?秦晖教授有一篇文章,讲战国时法家的两个代表人物商鞅和韩非子的言论,我读的时候,被吓到了。这么容易就被吓到了,你真是一个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估计又有人这么感慨了。但拜托,把情绪欲望都灭掉的咨询师,是你的想象,而做一个情绪自然流动的人,是我的目标。为什么渴望一个把情绪欲望都灭掉的咨询师?从专业术语来讲,这样的人就是一个绝对客体了,可以承受你的各种攻击而不还击,还可以被你利用驱使。从我喜欢的术语来讲,这是在寻找一个全能圣母,他心中只有你而没有他自己,于是就可以无限包容照顾你这个超级巨婴了。再换成中国神话的隐喻来讲,这就是在找彻底无毒的唐僧肉,小妖们吃一口就可以长生不老了。这样的角色,谁爱做谁做,但别给我下这个套。中国文化,就是在下这个套。且看看商鞅的言论。民弱则国强,民强则国弱。有道之国,务在弱民。能治天下者必先治其民,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民胜其政,国弱;政胜其民,兵强。慈父无孝子,智主无忠臣。农有余时,则薄厌于税。行间无所逃,迁徙无所入,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拙无所处,罢无所处。任民之所善,固奸多。民贫则力,民富则淫。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政做民之所恶,民弱;政做民之所乐,民强。再看看韩非子的言论:足民何可以为治。夫以妻之近与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读书时一直同情这两个人,特别是韩非子,自然是瞎了眼,当然也怪大学前学的文化历史知识都是被阉割过的。秦国统一六国,嬴政成为秦始皇,依仗的,就是商鞅与韩非子这类“强国弱民”的思想。读完这篇文章,忍不住感慨:秦统一,是中国式噩梦的重要开始。商鞅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秦国统一六国,难道不是一场地道的噩梦吗?商鞅的《商君书》中,专门有一篇文章叫《弱民》,其中写道:政做民之所恶,民弱;政做民之所乐,民强。至理啊!但他还说:民弱则国强,民强则国弱。有道之国,务在弱民。这是什么鬼?这太可怕了吧!但秦国就靠这个思想统一了六国,以后的各朝各代,也是儒家为表法家为里的,一直是用商鞅的这种思想治国的。其实,儒家为表法家为里,不就是儒家思想教民众主动做弱民,而统治者则沿用商鞅这一套法家思想,这两者毫不矛盾。几乎是同时,在微博上看到另一件事:妻子以死相逼不与婆婆同住,男子租房藏母养九年。年,上门女婿刘相礼把母亲从老家接来家里,但婆媳闹得不可开交,妻子还以死相逼不同意老人在家住。为了家庭和谐,刘相礼只好租房供养母亲,并谎称已将母亲送走。9年来,他每天打3份工,保守着秘密赡养母亲整整9年。只看这段文字,相信无数人会感慨母亲不容易,孝子很伟大,同时开始怪罪这个“恶媳妇”。但点开新闻一看详细报道,就会发现事情真相是婆婆权力欲望太强。其中有这么一段话:在母亲龚兴珍的观念中,自己作为长辈具有绝对的主持家政的权威,因此儿子家里大小事,她都要管。而在媳妇赵宗翠看来,婆媳平等,加上婆婆是一个外来人,不应干涉家政。如果放在普通中国家庭,这是常见的段子了。但拜托,这是儿子倒插门的家庭啊,龚老太太还想主政?我一直反对大家庭搅在一起,但也说,如实在不得已要住一起,也是一种选择。只是,老人切不可有龚老太太这种心态,那真的会要人命,不是要自己的命,就是要别人的命。龚老太太的人生轨迹是这样的:财产给了二儿子,跟他生活;让三儿子做了上门女婿。二儿媳厉害,控制着家里主导权,她被打压得很惨。被忽视的三儿子一心想孝顺,在爸爸去世后,把妈妈接了过来,结果一来,就要理直气壮地夺家里大权,三儿媳以死相逼才没得逞。然后好脾气的三儿子打三份工,偷偷给妈租房。这个故事,如果发生在皇宫,绝对是虐心狗血大戏啊。宠爱的孩子辜负了老人,被抛弃的孩子却孝顺忠诚。可以看出,虽然三媳妇有自己个性,可还是好人,所以不能像二媳妇那样直接做恶人——法家的强人,而把控住自家大权,于是用了自杀的方式来表决心。但我听了太多故事,还是为她捏一把冷汗。如果丈夫不在乎她的生命呢,那该会如何?龚老太太主导的中国式家庭,好像就是在培养两种类型的人:为所欲为的巨婴和全能圣母。被中国式宠溺的孩子,很容易成为巨婴,为所欲为,自私,以自己为中心;被严重忽视的孩子,易成为全能圣母,失去了主体性,并总想着去拯救巨婴。当然,圣母其实也是巨婴。在做这些思考的时候,我突然间想到,商鞅的治国逻辑,可能和龚老太太的治家逻辑,是一样的。执政者要弱民,自己才强。家中也一个理,父母要“弱”,自己才强。受宠的孩子不易孝,孝子常是被忽略的那个。即,受宠的孩子,自我就强,结果父母就弱了,而被忽略的那个孩子,自我就弱,而父母就可以强了。自己的命运剧本,已是难得。星爷当然也有变化。毕竟,比起《大话西游》,《西游降魔》有一个理念上的进步。前者中的魔性都是贪婪,后者中的魔性,则都如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所说——“恨是爱而不能”。么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心对我?!由此可以看懂,关键是,讨好者不相信有真情,所以看不到对方的真情其实真实存在,并且对方有自主意识,对他好,并不是他的讨好所致。写这篇文字,是因一个女孩,她将步入婚姻,却产生了如婚前恐惧症一样的各种害怕,她不断怀疑:他爱我吗?他对我的好,不是因为我讨好的结果吗?我值得他对我好吗……这个逻辑,可以延伸到很多地方。如用性感诱惑而建立亲密关系的人,会这么想;用金钱引诱别人的人,也会这么想;用权力压制或帮助别人的人,一样会这么想……所以,科胡特那句话尤显珍贵——不含诱惑的深情。这个境界太高,而我们需要在看似平常的情境中,发现并相信真情存在。关键是真自我与假自我。用假自我建立关系的人,会觉得,自己是假的,自己以此构建的关系也是假的,因此想毁掉这一切。但对方却未必假,对方可能拿出了真心,并投注了真感情。并且,真自我与假自我,并不是这么绝对。当你用假自我行使诱惑时,真自我也同时存在。譬如你可能会陷入其中,以假开始,却真真实实地把身与心交了出去。关系中,“我”与“你”互为镜子,我想从你的这面镜子里,看到我是好的,当对此没有信心时,就会通过讨好、性感、权力、依赖等方式,诱惑对方对自己好。但真得到时,我会怀疑,你对我的好是假的,因我本来就是假的。所以,我们必须勇敢,拿出真实的自己,去投入到关系中,我们也必须有耐心,给对方自由,信任对方的自发反应。真爱,必发生在“我”与“你”的自发反应中。爱,就是“我”与“你”相遇,只有真实,才能相遇。但是,假若我觉得“我”是坏的、黑的,那么,我会惧怕与“你”相遇,不然你看到“我”的真相怎么办?甚至是,我虽然渴望着与一个“你”相遇,但我由衷怀疑,作为一个爱者的“你”存在吗?但,真相遇时,“我”与“你”都被照亮,并发现,我就是你。另一个类似故事是,一位女士回顾她十几年的婚姻说,在这场婚姻里,没有一天我是不使劲的。开始是拼命付出,对他和他家人百般好。等关系出现危机后,又努力反省自己,改变自己。但爱,却渐行渐远。或许,这个故事的关键是,太使劲的爱,有这样的逻辑:我对你这么好,是为了向你显示我有多好,而你得通过爱的举动证明,我的确是好的;如你不承认,我就会有不满;于是,对方失去了存在不满的空间,并感觉自己被绑架了。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我要向你显示,我是好的;而你必须给出证明,让我确信,我是好的;否则,我就觉得自己是坏的,转而觉得你也是坏的。这一逻辑的反面,有两种境界:一、我觉得我是好的,所以无须证明,我对你好,但不期待你如何回应我,也不控制你;二、我接受我有坏的部分,甚至喜欢这份坏,所以不装自己有多好,所以你也不必装。很多旷世恋情,都是太使劲,因而有点不对劲。譬如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爱,旁观者津津乐道,但林徽因却不为所动。譬如,一年春节,广东北部大雪,很多回家的人被阻断在韶关附近的高速上,一个深圳的男人,步行去找他喜欢的女孩,要给对方帮助,结果对方不为所动。他的故事,既感动了一批人,也有相当一批人觉得他不对劲。这种不对劲的感觉是对的,因为我太使劲,势必要换取你的一些东西。至少,太使劲的话,会导致压力,让两个人都不自在,对方感觉到被束缚。同时,如果你太使劲,也会觉得,这份看似感人的旷世恋情,是人造的,而不是自发的,所以不真实。太使劲去爱的深层逻辑是:我觉得我是坏的;为了掩饰我的坏与黑暗,我走向反面,表现出好,以此向你显示,我是好的;你是我的镜子,我渴望你这面镜子照出我的好,即你接受我,以此证明我果真是好的。爱,就是为了这么个目的。但是,为什么要绕这么一个弯呢?为什么非要别人证明呢?为什么你不能直接看到自己的本性,并拥抱它?本来,你对“它是好的”的这种感知,有赖于镜子的认可,那你为何不做这面镜子……想通这个,忍不住跑到天台上,舞蹈了一会儿。需要澄清的是,对我而言,这不是一个逻辑游戏,关键是,今年的一系列治疗中,我碰触到了自己内心的所谓本性,它着实吓着了我。本能地,我一如婴儿,期待这份本性,在一个好的关系中被认可被接纳,但我突然明白,我干吗不直接认可它拥抱它!最简单的表达则是,人性自身即是答案,生命自身即是答案。宋明理学宣称“存天理灭人欲”,而王阳明则在龙场证悟到,天理即人欲。也是一个理。人都从合一的能量之流中而来,但它不断从人的感知与头脑中发展出种种复杂的二元对立。这些复杂的二元对立,需要被理解,被抽丝剥茧地一一认识到,而后不带二元对立地,看到这股生命之流。这就是我目前找到的答案。后记在本书的序言中,我讲到,21年前,我给自己出了一道题: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其中的“人”,其实是中国人,更是我自己。今年,我给出了一个正式的答案——《巨婴国》这本书。曾有一个感悟:一切美好的事物都需要很多踏实的细节累积而成。所以,真正的好东西,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本书,虽然还称不上非常满意,但它的确是由我21年来很多踏实的努力,累积而成。当年,给自己出这道题时,觉得最方便的解题方法是,做一名心理医生,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事实也证明,从年正式开始的心理咨询工作,对于我写出这本书,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差不多每年,我都有一千个小时的咨询量,所以从年到年,我累积了将近一万个小时的咨询量。其中,深度咨询,即长程咨询,起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还保有三十来个来访者,咨询的时间,大多数都超过三年了。三年看似很长。我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觉得不安与内疚——这么久,还没有让来访者发生剧变,我是不是水平太差,还在坑钱?但个案经验累积多了,我会发现,咨询常常是,满一年时,来访者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格变化。满三年时,我和来访者的关系又会进入一个新阶段……后来也发现,那些最有冲击力的人性经验,也的确只有在充满信任、稳定而结实的咨询关系中,才能很好地呈现。这些长程的个案,也确实展现了很多深度的、不可思议的人性,这在极大程度上帮助我理解了“中国人”与我自己。很有意思的是,逐渐地,我发现自己能读懂诗了,也能发现当代艺术的一些“美”了,这都源自对深渊深处的人性的理解。这些理解,也是《巨婴国》这本书能写出来的关键所在。所以,要特别感谢我的所有来访者们,尤其是那些长程的来访者。在长时间的陪伴中,既是在疗愈你们,也是在疗愈我,更是深度碰触我们共同的人性。曾做过一个梦,梦见我在一列火车上,对所有人的故事都充满好奇,恨不得在这一次旅途中,将所有人的生活都体验一遍。醒来后,我想,我对别人的故事那么好奇,是不是忽视了自己的生活?也的确,我现在还没结婚、没孩子,虽然买卖了三次房子,但直到现在,才有了一套令自己满意的房子,不过还未收楼。这是一个问题,但同时,对所有人,特别是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充满浓烈的好奇,也是我的一个特质吧。一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gzhoumeirongyuan.com/jmzyf/715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