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
﹀
你一个小孩,得什么抑郁症,等你以后经历的事儿多就好了
近期,演员乔任梁突然离世,震惊了所有的人。后来,他被证实一直以来都患有严重的抑郁症,而他也是因为抑郁症而选择了自杀。
这一次,抑郁症这个疾病,再次成为了讨论的话题。
今天就来说说孩童和抑郁症之间的联系……
焦虑症
所有的孩子都有过焦虑不安的经历:和父母分离,和陌生人相处,害怕某种动物等……这对孩子来说是正常的。
但如果发现孩子的焦虑已经严重干扰了他的日常生活,并且影响了他和小朋友一起玩乐的兴致,或是孩子的担忧的情绪已超过了4个星期或更长的时间时,疾病的早期信号就出现了。
虽然焦虑不安主要是心理上的疾病,但它也会以头疼、胃疼和其它部位疼痛等形式体现在肉体上。焦虑的孩子对压力,甚至是间接的压力,如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或是电视上看到的和听到的事情,都会表现得异常敏感。
父母应该了解:
你的焦虑会传染给孩子。有些容易焦躁的父母总是对孩子叫嚷:“当心”“不要爬得太高”等等,这会在不经意中让孩子更恐惧。
强迫性神经症
据专家的保守估计: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患有强迫性神经症,更高的比例可达1%至3%。
强迫性神经症患者表现为反复不断地被某种想法所困扰,或是不能自制地强迫自己重复做某种动作,或是两者兼而有之。这些恐惧和担忧并非真的存在,但却十分顽固地支配着患者,使患者的情绪陷入于无穷的忧虑和愁苦之中。比如,一个老是害怕自己会受细菌感染而得病的孩子,连碰一下门把手也会担忧,并养成某种特殊的习惯(如洗手),来缓解心中的恐惧。在儿童中经常出现的其它一些强迫症还包括反复检查门或灯是否已关上,或者书本是否已经归还;藏起一些无用的物件;花上几小时摆放、整理东西。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具有以上任何一种倾向,并且已经发展到干扰了他的正常生活的地步,就应该引起注意,并去看医生。
父母应该了解:
1.强迫症是有家族史的。强迫症现在被认为是由于大脑功能紊乱而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强迫症还与肌肉抽搐、动作不协调症,甚至一些注意力缺乏性疾病有联系。如果孩子的任何直系亲属患有此病,则表明他也有得病的可能。
2.细菌感染也会导致强迫症。细菌感染引起了身体内的免疫系统形成抗体去与细菌抗争。不幸的是,在一小部分孩子中,他们自身形成的抗体会对大脑的神经中枢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强迫症。
3.强迫症行为是可以被改变的。采用行为疗法来帮助改变患儿的大脑功能,帮助孩子养成新的习惯,唾弃以前那些负面的不良的行为。对于那些因为害怕细菌感染,而强迫自己不断地洗手的孩子,行为疗法会教他一些好办法,来控制自己的焦虑。
抑郁症
成年人很难想象一个孩子也会精神忧郁沮丧。但是大约5%的儿童会患抑郁症,婴儿也会精神沮丧。年幼的孩子常常因为自己的言行得不到父母的重视而得病,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改变了他以往的饮食、就寝习惯;或是突然变得急躁、易怒,容易和别人为小事发生争执;或是对以前喜欢的事失去了兴趣,这些都是抑郁症的早期信号。
父母应该了解:
1.某些疾病使孩子容易得抑郁症。研究发现,反复生病的孩子将来患抑郁症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特别是当这种疾病和免疫系统有关时,如哮喘、过敏症等。
2.抑郁症也很可能和孩子的思维处事方式有关。对一件事,得抑郁症的孩子会认为它非常令人担忧,因此产生忧郁的情绪,但事实上这件事本身并不值得担忧。因此父母应该教孩子采用一种乐观现实的观点来看待任何事物,正确分析那些悲观的想法。即使事件确实令人悲哀,也要引导孩子学会朝解决问题的方向努力,并找到克服自己不良情绪的方法。
选择性缄默症
选择性缄默症是指已经有语言能力的儿童,由于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社交场合保持沉默无语的一种心理障碍。其实质是社交功能障碍,而不是语言障碍。这类患儿的发音器官、听觉器官无器质性损害,智力发育也无异常。
大多在3-7岁起病,女孩多见。主要表现为沉默不语,甚至长时间一言不发。但这种缄默有选择性,如在学校里,对陌生的人不说话,而在家里,对熟悉的人就会开口。少数患儿正好相反,在家里不讲话而在学校里讲话。患儿缄默时与其他人交往,可用做手势、点头、摇头等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意见,或者用“是”、“不是”、“要”、“不要”等最简单的单词来回答问题,偶尔也可用写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这类患儿常被认为是胆小、害羞。他们能照常参加学习等活动,学习成绩好坏不一,部分患儿拒绝上学。
由于选择性缄默症严重地影响着患儿的人际关系、合作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应及早进行治疗。
父母应该了解
1.孩子的性格特征。患儿往往敏感、胆小、害羞、孤僻、脆弱、依赖性强,患儿的父母常有人格异常和精神障碍。
2.发育成熟延迟。患儿虽然已经有语言功能,但开始说话的时间比正常儿童要明显延迟,且常常伴有其他语言问题。还常伴有功能性遗尿、遗粪等其他发育性障碍。部分患儿的脑电图异常。
3.心理社会因素。患儿早年常有情感创伤的经历,如家庭矛盾冲突、父母关系不和、父母分居离异、父母虐待儿童、家庭环境突变等。有些儿童就是在家庭环境变化或明显的精神刺激后发病的。
“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
在国内,我们说到抑郁症,可能很多人都表示不了解:身体能走能动,能说能笑,这能有啥毛病?矫情!
"你一个小孩,得什么抑郁症,等你以后经历的事情多了就好了"
"你就是太闲了,找多点事情做做吧"
“做人不能太自私,不要光想着自己的感受”
“你们现在生活这么好还不知足,我们那时候吃饭都不能吃饱谈什么抑郁!”
是时候,重视这个无形的杀手了……
婴儿阶段就要做好预防的工作:有的父母对孩子的哭声敏感,基本上听到哭声就能判断婴儿是饿了还是尿了。这样对婴儿敏感又能照顾周到的母亲能够让婴儿信任周围的环境,获得安全感,从而减少抑郁的可能性。所以,预防儿童抑郁,应当从婴儿期就要学会对孩子要照顾周到。
保持营养充足:食物也抑郁也有一定的关系,营养不良会增加抑郁的可能性。当然这不是说营养不良一定会抑郁,只是抑郁的可能性比较大哦。另外,有些特殊的食物还有治疗抑郁的作用,比如鱼肉就能产生抗抑郁药物的作用,不过作用比较微小罢了。一般来说含微量元素硒、锌、铜的食物都是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的,这些食物包括鸡肉、海鲜、干果等。
减轻儿童压力:过多的课业会造成孩子的压力过大,但是他们还小,缺少处理压力的方法,因而容易受到压力的影响产生抑郁。减轻儿童压力就要求父母不要过于看重孩子的课业成绩,不要安排过多的课外学习活动,课外还是要以玩为主。
发展儿童兴趣:兴趣就是孩子能够从中获得乐趣的事物,如果你细心的调查一下周围的朋友,问一问他们在心情低落的时候都做些什么,你会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兴趣的吸引力可以让我们暂时忘记烦人的事情,投身于兴趣活动,缓解压力。
提高儿童应对消极情绪的能力:为什么低自尊的人比高自尊的人更容易陷入抑郁?这是因为他们在面对失败的时候有不同的策略,高自尊的人如果在智力得分上过低,他们会想到自己在社交能力上高人一筹;低自尊的人就不会这么安慰自己,他们在智力得分低的时候会只看自己的智力,思考自己为什么这么笨等。这样会使他们有更大的可能抑郁。所以,父母应当教会孩子如何的调节不良的情绪,如何面对失败和挫折。
由此可见,抑郁症对儿童身心影响是印象影响,需要家长及老师们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