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秧子活到岁,徒弟整理遗物时,发现她的长寿秘诀文
素素二十世纪初,出生于清朝的李诚玉在武当山玉虚宫面朝云海乘着仙鹤飞走了。这位武当史上唯二的、百岁后方仙逝的仙姑一生与人为善,普济众人,结下无数善缘。作为道家中人,这位仙姑将修身二字真正的做到了极致。在她去世后,做完早课的弟子将她的遗物整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把木梳。而这把木梳,也正是她如此长寿的原因之一。
我们都知道,木梳梳头可以舒筋活血、开穴明目,使人精神状态有很大的提升,起到按摩的作用。早上勤快的用木梳梳头的人和不梳头的人,一天的精神状态都完全不一样;使用非木质梳子梳头和木质梳子梳头的人,精神状态也很不一样。而李诚玉每天都保持着很好的净身习惯,梳头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李诚玉是谁,她为什么被称为仙姑?为什么她活到了岁?她有什么秘方?李诚玉只是一名普通的清朝汉族女子。她早早地就被父母指定给了人做童养媳。她的童年过得毫无波澜,在她长大后,如约和丈夫结婚。婚后不久,她就经常感觉浑身无力、呕血、痰多、打不起精神来。虚弱的她被家人带着到处求医,无果。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她最后决定到武当山寻求“神”的庇护。或许是与道有缘,武当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张宗慎道长治好她后,她心有所感,对道家宁静、安和、规律而洒脱自然的生活心有向往,清心寡欲的道使她找到了她所向往的方向。于是在努力之下,她做通了丈夫的工作,出家入道。武当一开始并没有收她。一来,她是女子,当时的风气并不欢迎女子出家;二来,她是来求医之人。救人本是功德之事,若因此坏人家庭却是大大的不美了;三来,她的诚心有几何、是否决心还不一定,或许只是一时兴起而已,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没有被救助后一时激动投身道家后又后悔的女子也不是没有。
在武当的缄默观察下,李诚玉在武当门口风餐露宿了两天后,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她的决心。于是武当为她举行了抱柱仪式,正式接纳了她。引她入武当的,正是救她一命的张道长。李诚玉就这样在武当开始了修行之路。一开始,武当众人还担心她是否能习惯武当的生活。但是李诚玉安安稳稳、踏踏实实的跟上了所有人的节奏,很迅速的融入了武当的生活。之后中国进入了战乱和变革。都说山中岁月与外界无关,其实并不是这样。大多数的道士还是离散外逃,而李诚玉却从容淡定的留在了这里。面对日本人的轰炸、毁坏,李诚玉都平静的安稳度过了。之后新中国成立,破四文命跃进,李诚玉却都平安度过,没有被批斗过任何一次。
无论是什么情况下,她都一直坚持着与人为善、劝人向善,无论是宣讲道法还是接济贫民,所有人都是认可、支持她的。因为她是真的传递着正能量,她身上的韵味和不紧不慢、从容的生活态度感染着每一个人。无论在哪个年代,这样的李诚玉都是值得人信赖的。从清朝到现代,李诚玉平稳安然的走来。她一向如此,从来没有过给人急迫的感觉。无论何时,她都平静宁和的生活,注视着你。平生唯一紧迫的一次,她是为了保住道宫不被拆毁,苦口婆心的与军队交涉。如今再看,她的举动应当被人们感谢,保住了珍贵的文化建筑。申遗时,所有人都感慨万千。
众多达官贵人静心保养,大价钱的投资养生。而李诚玉,这名餐风饮露的道姑,却从容优雅的活到了岁仙逝,仙逝时她已心有所感,还有充足的时间打理自己,遣退弟子,独自在榻上打坐,对着万千云海平静而逝。很多人都说,李诚玉是天生的道家人士。她有一颗道家人的心,向道的勇气。“道”之一物,玄而又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也都没有自己的道。毫无疑问,在人生的道上,李诚玉走得相当从容而坚定。她是白玉仙姑,也是普通的女子。她早已超脱了生死,死亡反而姗姗来迟。她并不是死亡,而是将自己的生命在该画上句话的时候轻轻一点,无忧而去,无悲无喜。
真正让“白玉仙姑”长寿的,其实并不是简单的一把木梳,而是平和豁达、从容不迫的心态,和规律节制、稳定安详的生活状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