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种心理问题
歇斯底里症(癔症);焦虑性神经症;疑病症;恐怖症;强迫神经症;人格解析性神经症;封闭性神经症;神经症性抑郁状态;抽搐口吃;选择性缄默症;遗尿;吮指·咬指甲;拔毛癖;神经性厌食症;神经分裂症;抑郁症;身心疾病;药物依赖;精神发育迟缓;学习障碍;自闭症;痴呆;逃学;情感冷漠;不工作;不良行为;边缘性人格障碍;自恋性人格障碍;性行为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1.多重人格:一个人表现出几种完全不同的人格,尤其是俩个人格的情况下(二重人格):有一个人格知道另一个人格的存在,而另一个人格往往还不知道还有一个别的人格的存在。
2.附体现象:人进入催眠状态之中,会显现出别的人格,这种现象常见于宗教集会,打磕睡,集体游戏中发现。
3.焦虑神经症是焦虑和发作的恶性循环
4.疑病症,是指对死亡,社会地位的丧失有强烈的恐怖感引起的。
5.强迫观念,是指难以控制的涌现出来的某些观念,伴随着行为---强迫性行为
异常心理和行为=主观痛苦感+不良适应性反应+病程时间
心理学的三个层次
意识:直接观察得出的认知(极少)
前意识:对潜意识的愿望本能,进行监督和压抑。
潜意识:原始的本能欲望和冲动。
人格结构
本我: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自我:执行思考,感受,判断等行为,满足自己。
超我:受道德约束,追求完美。
性动力学说
口欲期(出生~18月)缺乏安全感
肛欲期(18月~3岁)易患强迫症
性器官欲期(3岁~6岁)易冲动,莽撞
潜伏期(6岁~12岁)两极发展
生殖期(12岁~终身)留白
心理防御机制学说
在很多情况下,超我,本我和现实之间,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会觉得痛苦焦虑。这是自我可以通过某些形式进行过渡接受(人类在正常\病态中均会不自觉地运用),可帮助自己渡过难关,以防止精神崩溃(不恰当的滥用,易导致对现实的扭曲)
精神病性防御机制:否认,曲解,升华。
神经症性防御机制:合理化,抵消,反向形成,隔离,转移。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倒退,幻想,内向投射机制。
成熟的防御机制:升华,幽默,理智化。
诠释:
压抑:当某些观念想法无法令超我接受时,便将其压制到无意识中(出门遇到车祸)
否认:有意或无意的拒绝承认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己(亲人去世,短期内,表示不信)
投射: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转投到别人身上,以免除自责(做梦,影射)
退化:当人受到巨大挫折,无法应付,失去成熟的行为方式转以幼稚行为,获得满足(做爱失败,暴露生殖器)
隔离:将一些不愉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在意识之外,以免引起不愉快(人死称之为仙逝,升天)
抵消: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以往发生的痛苦(强迫症病人的某些行为)
转出:指精神上的痛苦,转化为躯干上的痛苦,从而避开了焦虑及痛苦(失音,抽搐,晕厥—转化潜意识)
补偿:个体利用某些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缺陷,从而掩饰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合理化:个体遭受挫折,利用自己的理由为自己辩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升华:被压抑的原始的冲动或欲望,用以符合社会规范的形成发泄起来(跳舞,绘画等)
幽默:用幽默的言语来应付紧张的情境和表达潜意识的攻击性和性欲望(大量幽默,含有受压抑的思想)
反向形式:自认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欲望和冲动会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恐人症\内心渴望女性,外表表现出恐惧心理)
变态人格的特点(五点)
行为目的的不明确
认识和行为脱节
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对人缺乏感情
有神经官能症的不安和失望感
共同特征:
行为表现及人际关系显著与群体的情感模式不同,怪癖,反常,不通人情。
智能无缺失,无明显的意识障碍以及其他精神症状态。
很少人会有自杀的企图,但往往有反纪律,反道德的行为
人格障碍的分类:
偏执型,分裂样型,分裂型,反社会型,边缘型,表演型,自恋型,回避型,依赖性,强迫型。(有时间的话,我会一个个说明的)
ps:(抄录-12-10)一挖坑就是填不上,我已经找不见原先的笔记了。
文/文小刀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