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是指年龄在55或60岁以上的抑郁症患者,也可以是指首次起病年龄在55或60岁之上的抑郁症患者,无论是哪一种,都有着诸多老年期的特点。常见为轻度抑郁,但危害性不容忽视,如不及时诊治,会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增加心身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的患病风险和死亡风险等严重后果。
典型抑郁发作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及言语活动减少等。老年抑郁发作的临床症状常不太典型,与青壮年期患者存在一些差别,认知功能损害和躯体不适的主诉较为多见。
出现以下表现,要警惕老年抑郁症的发病
持久的情绪低落,常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度日如年,觉得生活变得枯燥乏味,生活没有意思;提不起精神,高兴不起来,甚至会感到绝望,对外界事物无动于衷。
思维联想缓慢,反应迟钝。自觉“脑子比以前明显的不好使了”。
生活懒散,不想说话,不想做事,不愿与周围人交往。
精力不够,全身乏力,甚至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不但既往对生活的热情、乐趣减退或丧失,甚至闭门独居、疏远亲友。
可出现自责、自杀念头,甚至自杀行为。
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此外,也会有记忆力明显下降、反应迟钝的症状,80%左右的老年患者会出现记忆力衰退。
老年抑郁症的危害
言语动作都明显增加,焦虑恐惧,激动自伤,危险性很大。
患者逐渐呈现出一种语速慢、语音低、语量少、应答迟钝的思维特点,往往病人的一言一动都需克服重大阻力。最严重时,可呈木僵状态。
病人感到‘过失”和眼前的“不如意事”纷纷涌上心头,萦回不去。瞻未来渺茫暗淡,欢乐之情完全消失,渐萌发厌世之念。
有少数抑郁状态严重者,可缄默不语,卧床不动,称抑郁性木僵状态。
重度抑郁症患者的面容往往憔悴苍老,目光迟滞,胃纳差,体质下降,汗液和唾液分泌减少,便秘。
在抑郁情绪支配下,病人往往自我贬低、自我谴责。他们认为自己什么都没做好,谁都对不起。他们会把一丁点儿大的小事,夸大成不可饶恕的错误,内心不断责备自己,甚至有的人认为只有一死方足以谢天下。
病人有明显的自卑感。认为别人看不起他、讨厌他、鄙视他,偶尔也表现疑心重重。但这种疑心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疑心不同,它是原发于情绪障碍的,是由于情绪低落而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