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确的信仰,并不能证明有精神追求的勇气;有精神追求的勇气,却能证明有明确的信仰。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字以上。
信仰,发于勇气(63分)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行为准则是发于内心而又体现了内心世界的,而内心世界的丰盈程度又取决于一个人对于信仰的坚守,并为之付诸于一生精神追求的勇气。
大多信仰是神或人或是行为准则,概括地说是有实体或是能用抽象的理论去论述的,而大多数人的信仰也大都出于此,他们认为有明确的信仰后才孕育精神追求的勇气。然而,信仰根深蒂固地扎根于人们的思维定式中。与其称之为行为准则倒不如把它比作普罗科汝斯忒斯的“长短床”,砍掉人们多余的枝枝叶叶,也砍去了人作为独特个体而存在的个性。这样的信仰没有起到匡正的作用,而成为了精神追求的绊脚石,造成精神的早衰与个性的夭折等不可改变的后果。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将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将长久如云漂泊。”或许我们崇尚的信仰就应该是这样的——无形中却有一颗坚定凝聚的内核。如果一个人一直处在精神追求这条前进着永无止境的路上,如果不是对探索这条路的勇气与信念支撑着他又是什么?如果不是明确的信仰指引着他还能是什么?我们信仰自然、信仰神灵、信仰良知,归根到底都是信仰自己的选择与一切直觉,也就是信仰自己。
但这条路注定孤独,正如一颗孤独的心才最值得被理解。野兽独居因为他们桀骜不驯;神民独居,因为他们充实自在;而有勇气去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的人独居,因为他们既桀骜不驯又充实自在,他们的唯一相信自己,热爱探索生活的真谛,一步步接近建立在自我之上的真理。人依照客观世界而存在,又在此基础上建立“超世界的存在”,此时此刻,信仰不再是赎罪的镣铐,智慧与创造的种子萌发了,以精神追求的勇气作为根底,以信仰作为生长的方向。
就像尼采与孔子,我们可以说尼采信仰“酒神精神”,孔子信奉一个理想社会,但我们很难去揣测这样的信仰要如何体现。然而,我们能看到二者对于自己所坚守的理念而付诸于一生的精神追求,这种以个人微薄力量抵抗整个时空的勇气,还不足以体现他们的信仰吗?
或许正如“酒神精神”那样以蓬勃生命力对抗人生的悲剧性质才是人类生存的意义。信仰的力量不足以对抗这样宏大的观念,而对于精神追求的勇气却可以做到。
高三二模的各区范文
基本都发完了(静安暂无),
需要各区范文的童鞋或老师
请自行翻阅历史纪录,
都能找得到哦!
天气渐热,注意身体!
最后几周,一起努力!
以下来自百度百科
精神含义阿波罗(日神)原则讲求实事求是、理性和秩序,狄俄尼索斯(酒神)原则与狂热、过度和不稳定联系在一起。在这些戏剧表演中,合唱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它使得孤立的阿波罗式的个人,成为整个欢乐的酒神群体的一部分,这个群体赞美生活,接受生命的反复无常。希腊悲剧达到两种气质的平衡。通过这种调和作用,希腊悲剧使得希腊人和希腊文明格外与众不同。尼采往往用这个典范来衡量后来文明的不充分成就。
人类社会历史似乎总是受制于两种基本的冲动:一是对个体内在情绪的抒发,即尼采所说的"酒神精神";一是对外在理性所标画的超越世界的追寻,即尼采所说的"日神精神。这两种冲动代表着两种基本的人生哲学观:走向世界,故追求成功;走向内心,故期望超越。
折叠编辑本段精神实质在尼采之前,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已经用酒神崇拜来标志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雅可比、布克哈特、荷尔德林、弗·施莱格尔、瓦格纳也都谈到过作为一种审美状态的酒神现象或醉的激情。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解释希腊悲剧的起源和本质时加以发挥,倡酒神精神说。他很为他破天荒把酒神现象阐发为形而上学而感到得意,自称为"酒神哲学家"。事实上,酒神精神也的确是尼采哲学的特色之所在。
折叠编辑本段文化差别折叠中国的酒神精神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第一"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山岳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这种"至人"境界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翻开中国文学艺术史,就是一部酒神精神舞蹈的历史。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