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结了几年来做的一些研究,探讨了患有从到强迫症到幻听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什么体验。心理学家称这种研究为“定性研究”,其目的不是为了对特定的症状进行定量评定,而是为了通过患者的陈述去发现和收集亲身经历者的一手体验及主观感受。
这些研究读起来可能会感到不太舒服,但患者的见解对与我们理解人的心理状况真的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
1“抑郁让人感到空洞”
在对七位抑郁症患者的采访中,他们重复提到的关键词就是:耗竭、空洞——无论是身体感受上,还是在想到过去和未来的时候,都会感到疲惫和空洞。“我感觉我的心里好像少了点东西,而且它把我的快乐夺走了,”一位受访者说。“我感觉我的生活停滞不前了,”另一位这样说。
被孤立是另外一个关键词,正如这个人描述的一样:“你进入了这样一种精神状态:你好像孤零零的在一个小岛上,你可以从岛上看到对面的海岸和上面所有的人,但你就是过不去,或者,你自己也不想到那里去。”在年发布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乔纳森史密斯和约翰罗德斯表示,所有的受访者都感受到孤独、空虚,觉得自己没有未来。
2“选择性缄默症并不会给你选择的余地”
患有选择性缄默症的人,尽管声带和大脑没有损伤,也会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说话。我们通过Skype对四位选择性缄默症患者进行了采访。他们的叙述让我们了解到:选择性缄默症并不是我们以为的可以“进行选择”的缄默。
“这不是我,”一位受访者说,“我知道我是谁,我不害羞,也不安静,也许就是这让我的情况变得更艰难。跟我父母在一起的时候,我可以做我自己,但周围有其他人的时候,我就被选择性缄默症控制了。我脑子里能想到要说什么,但就是有什么东西不让我说出来,而且,我越努力说,就越感到失败。”受访者们还透露,当人们希望他们保持沉默时,他们感到的是自我实现般的满意和舒服。
另外,他们还谈到了经历过的极度的孤独。“那种感觉就好像《圣诞颂歌》里斯克鲁奇透过窗户往外看的场景一样,他透过窗户看到人们玩的很开心,”一位受访者说,“而我就总像个局外人一样,看到里面的人,想进却进不去。”
3“有心理问题的难民是没有未来的”
在今年发表的一篇打动人心的研究报告中,我们首次看到了有关有心理问题的难民的亲身经历的记录。基于对七位非洲难民和寻求庇护者的采访,研究人员发现了六个主题:因无望而产生的焦虑和不安定感、和创伤有关的声音和画面(主要是来自失去的亲属或曾经的袭击者的声音和画面)、恐惧和不信任、破碎的自我意识、失去一切的痛苦,以及死亡对他们的吸引。
最后一个主题是从26岁的Sando的话中提取出来的:“最遭的是,”他说,“是我不停的伤害自己…比如,我拿自己的头去撞墙,感觉自己脑子里的东西太多了,于是想打开自己的脑袋并结束这一切。”
4“我和我的强迫症:爱恨交织”
在对9位强迫症患者进行了一小时的采访后,研究人员海伦墨菲和拉杰斯确定了三个主题:“想做个正常人,能适应生活”,“失败的人生”,“对强迫症爱恨交织”。
前两个主题往往与受访者因强迫所引发的痛苦有关。一位跟别人合租的人说,他每天在用卫生间之前都要用强力清洁产品将整个卫生间清洗一个小时。但同时,受访者也解释了他们实际上很害怕失去强迫症带给他们的精神支撑。一个人说:“我希望我不再强迫性检查,我希望自己能停下来,”他补充道,“但,好吧,也不完全是。”
5“被贴上‘精神分裂症’的标签是一种严重的污名化,但也解锁了非常必要的治疗”
在年的一项研究中,七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描述了他们的困境:他们需要诊断来获得治疗,但他们也很害怕被贴上这个被污名化了的标签。受访者说,他们试图隐藏自己的诊断结果不让
别人知道,他们也注意到了专业人员会用其他词来替代“精神病”,就好像意识到了精神分裂症的病耻感。“人们总是害怕对我说这个词。”一个女受访者说,“因为这是一个肮脏的字眼。”受访者也提到了临床医生与生活中其他人的观点的不一致:在临床上,医生只是把这种病视为一种化学不平衡的生物学现象。“我母亲…她只会说‘我告诉你了,都是因为你是精神病…’”另一位受访者说。
研究人员表示,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克服因人们害怕诊断而导致的治疗延误。
文章首发于鸭梨心理,。转载需联系鸭梨心理
联系我们:
-小孩白癜风可以治好吗北京看白癜风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