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在12月的《中华儿科杂志》上发布!!正好一起学习。
先来复习前面学习的内容:
儿童康复小组学习(一)
儿童抽动障碍1例
儿童康复小组学习(二)
杜兴型肌营养不良症1例
儿童康复小组学习(三)
葡萄糖转运子1缺乏综合征1例
儿童康复小组学习(四)
低磷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1例
儿童康复小组学习(五)
线粒体脑肌病1例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简称孤独症,与自闭症同义,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
诊断标准(DSM-5)A.当前或历史地在多种场景中存在社会交往和社交互动的持续的缺陷,表现如下(举例仅起说明作用,而非详尽的表现,见正文):
1.社会情感互反性存在缺陷,例如,从社交途径异常和无法正常往复交谈;到缺少兴趣、情绪和感受的分享;再到无法发起或回应社交互动。
2.用于社交互动的非言语沟通行为存在缺陷,例如,从言语和非言语沟通之间的协调差;到眼神接触和肢体语言反常或理解和运用手势存在缺陷;直到完全缺乏面部表情和非言语沟通。
3.发展、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存在缺陷,例如,从难以依据不同的社交场景调节行为;到难以参与想象性游戏或交友困难;再到对同龄人缺乏兴趣。
严重程度基于社会交往能力受损和局限重复的行为模式(见表-2)。
B.当前或历史地表现出局限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模式,表现为以下至少两项(举例仅起说明作用,而非详尽的表现,见正文):
1.运动动作、物品使用或说话方式表现的刻板或重复(例如,简单运动刻板定型、排列玩具或翻动物品、模仿言语、措辞怪异)。
2.坚持单调无变化,僵硬的坚持常规习惯,或方式、言语及非言语行为仪式化(例如,对微小变化极度苦恼、难以过渡转变、思维模式僵硬、问候仪式化、每天必须走相同的路线或吃相同的食物)。
3.极为局限的、迷恋的兴趣,并且兴趣强度和兴趣点反常(例如,对不寻常的物品强烈的迷恋或专注,过度局限的或固执的兴趣)。
4.对感官输入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或对环境的某些感觉方面有异常的兴趣(例如,对疼痛或温度明显淡漠、对特定的声音或质感反应不适、过多的嗅或触摸某些物体、视觉上对光亮或运动痴迷)。
严重程度基于社会交往能力受损和局限重复的行为模式(见表-2)。
C.症状必须在发展时期早期出现(但症状有可能直到社交要求超过其受限的社交能力时才会充分显现,或有可能被后期生活中习得的对策掩盖)。
D.症状在社交、职业的或该功能起作用的其他重要领域中临床上导致显著的功能受损。
E.这些障碍无法用智力缺陷(智力发育障碍)或全面性发育迟缓更好地解释。智力缺陷和孤独症谱系障碍常并发;若要做出孤独症谱系障碍和智力缺陷并发症的诊断,其社会交往水平应低于预期的整体发育水平。
注释:过去由普遍接受的DSM-IV诊断为孤独症(AutisticDisorder)、阿斯伯格症(Asperger’sDisorder)或未区别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DevelopmentalDisorder)的,应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具有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但症状不符合孤独症谱系障碍其他标准的,应针对社会(实际)交往障碍(Social(pragmatic)CommunicationDisorder)进一步评估。
详细说明:
是否具有伴随的智力缺陷
是否具有伴随的语言缺陷
是否与已知的药物或基因状况或环境因素有关
是否具有其他神经发育、心理或行为障碍
是否具有紧张症
严重程度等级(DSM-5)ASD接诊临床诊断
建立在病史(危险因素、性别、同胞再换率、复杂家庭环境)、评估(评估的目的:临床描述、导向诊断、制定治疗计划、预测预后)、检查(听力筛查、遗传学检查、对有特殊表征的孩子倒退、畸形、家族史的应做进一步检查、EEG/MRI必要时、神经心理测试等)等基础之上。
诊断的目的是为了导向治疗。
不仅要作出判断更要考虑到如何使儿童及其照管者接受。
病史收集:
1.目前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何时开始的?
2.发育的里程碑?
3.养育史
4.家族史
观察儿童
1.环境适应:对陌生环境的反应?对陌生人的反应?对父母离开的反应?
2.言语沟通:言语理解与表达水平是否与年龄相当?有无刻板重复语言?是否遵从指令?有无即时或延迟模仿性语言以及自我刺激式语言?能否围绕一个话题进行交谈?
3.非语言沟通:是否回避与人目光的对视?是否有共同注意的行为?是否会利用手势动作、点摇头或其他、姿势及面部表情进行交流。
4.游戏能力:对玩具及周围物品的兴趣?模仿能力?假扮游戏?玩玩具的方式?游戏水平如何?
5.动作行为:是否有刻板动作?强迫性仪式性的行为?接触物体的方式?自伤行为?
6.同理心:假扮玩具受伤时的反应?父母或检查者假装受伤痛苦时儿童的反应?
7.智能:发育水平是否与年龄相当?是否有相对较好或超常的能力?
鉴别诊断
精神发育迟滞
语言发育迟缓
刻板性运动障碍
童年反应性依恋障碍
选择性缄默
共患病
ADHD
学习障碍
情绪障碍
情感障碍
精神分裂症
人格障碍
干预原则
早期、综合、长期、个体化、家庭参与
综合治疗
行为和教育干预
饮食疗法
药物疗法(针对共患病或目标症状)
补充和替代医学
其他治疗方法
预后关键因素
早期诊断
早期的语言交流能力
智力水平
孤独症症状的严重程度
共患疾病
家庭参与
适当的干预
社会支持
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在12月的《中华儿科杂志》上发布!以下为节选内容:
第一部分ASD的早期筛查与早期识别
一、ASD交流缺陷的早期行为标志,对父母做好科普宣传
(一)ASD早期行为标志
ASD社交不足行为和部分刻板行为在早期即可出现,早期筛查可以发现这些异常,2岁或2岁前早期诊断可靠。具有强有力的证据可作为ASD早期识别的5种行为标记,简称"五不"行为。
不(少)看:
指目光接触异常,ASD患儿早期即开始表现出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有研究表明最终诊断为ASD的患儿在24月龄时对于人眼部的注视时间仅为正常儿童的1/2。有些ASD患儿即使可以对话,但是面对面注视仍然不正常。
不(少)应:
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JA)。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叫名反应不敏感通常是家长较早发现的ASD表现之一,也有证据表明叫名反应不敏感不仅可以从正常儿童中识别出ASD,也可较好地分辨ASD与其他发育问题的儿童;JA是幼儿早期社会认知发展中的一种协调性注意能力,是指个体借助手指指向、眼神等与他人共同治疗白癜风北京医院白癜风慈善爱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