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和一个小朋友打招呼时,他/她可能并不回应你,你会猜测,他/她是不会说?不愿说?还是不敢说?是内向?是害羞?
当一个小朋友入园很长时间,都不说话,不参加活动,甚至不会吃饭、害怕上厕所,拍照片永远是僵硬的表情,你会猜测,这孩子是不是自闭?
有的孩子从入园开始就没有在学校说过一句话,然后上小学依然不说话,再然后上了中学,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他们选择了休学、退学,最后,可能连家门也不出了,甚至连家人也不说话了。
……
他们实际上都有可能患上了选择性缄默症(SellectiveMutism,SM),一种社交焦虑症。但长期以来被误认为内向、害羞,以为长大点就会自然好了,甚至误诊为自闭症。医院精神科可诊断,但没有对症的有效治疗方案,也没有专业的治疗师。但患病人数却在与日俱增。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对选择性缄默症的诊断标准:
1.尽管在其他情况下能说话,但在特定的社交场合始终无法说话。
2.说话障碍影响其教育或职业成就或说话障碍影响其社交。
3.说话障碍至少持续一个月(不包含上学的第一个月)。
4.无法说话不是因为不了解或不能自如地使用在特定社交场合应该说的话。
5.说话障碍不是由于沟通障碍(例如口吃),并且不是由于普遍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或其它精神障碍发病造成的语言障碍。
医院诊断外,《选择性缄默症资源手册》的翻译者王俊华老师(也是个选择性缄默症孩子的妈妈),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自我评估方法,如果符合以下几点,基本就可确诊:
1.智商正常
2.家里一切正常(主要是说话)
3.家外有时不说话(主要是学校)
4.家里家外表现不一样(家里放松,表达自如,家外紧张焦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