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标环保少女背后看不见的手中国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22日电(中青网见习记者李研)日本政府4月13日正式决定将福岛核事故污水排入大海。尽管日方宣称拟排海废水是“净化”了的,日本政府的这一决定,仍立即受到国际社会有良知人们的广泛质疑和批评,指出拟排放福岛核污水内含的放射性物质将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人类健康都造成深远影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多次表示,“太平洋不是日本的下水道”,希望日本政府本着对本国国民、周边国家以及国际社会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深入评估、慎重决策。韩国政府也迅速发声,福岛核事故污水处理方法不应由日本单方面决定,必须经过国际社会的充分科学验证。

在包括环保在内的多个领域频频对中国污蔑、攻击的一些西方媒体,这一次却集体“哑火”。英国《卫报》、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西方主流媒体,面对日本拟将核事故污水排海这样的重大环保事件,相关报道寥寥无几,对核污水可能造成的灾难性后果选择性“失声”。

4月13日当天,瑞典“环保少女”格蕾塔·桑伯格在推特上转发了绿色和平组织对日本政府的一条批评,让她再次进入人们视线。只是,对于这个重大环保事件,除了这条没有表达任何个人意见的转发之外,桑伯格只有缄默。

图片说明:当地时间4月13日,环保少女转发了绿色和平组织对日本政府的一条批评,没有表明态度。(图片来自推特)

可是,就在不久之前,桑伯格还在给越南青少年录视频“打气”:不要保持沉默,勇敢地站出来反对燃煤发电厂。时隔不久,在面对两起与环保有关的事件时,她的表现迥然不同。

桑伯格,年入选《时代》周刊的“年度面孔”,还三次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即使是对环保不太关心的人,也一定记得这一幕——在纽约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她愤怒地质问各国领导人:“你们怎么敢?你们的空话毁了我们的童年和未来!我不应该出现在这里,我应该在大洋彼岸的课堂里。”

在一些国家和社会,桑伯格对青少年群体有巨大影响力,由她发起的“周五为明天”(FridayForFuture)罢课活动,累计有万名青少年参与。BBC称她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气候活动家”。

“环保少女”对自己的突然走红也一度感到茫然,认为自己“在恰当的时候做了正确的事”。年8月,当她手持“为气候罢课”的标语静坐在瑞典议会大厦门口时,目标还只是希望瑞典政府能够履行《巴黎协定》的减排承诺。经过社交媒体病毒式的传播,澳大利亚、英国、比利时、美国、日本等地有超过2万名青少年模仿她,每周五规律罢课,走上街头抗议。

在外力的推波助澜下,桑伯格半推半就地登上了国际舞台。年,为了“全身心投入环保事业”,她选择休学一年,到处演讲、抗议。就在这一年的9月,桑伯格用两周时间,乘“零排放”帆船由欧洲航行到纽约,参加联合国气候峰会。就在那次峰会上,她以“愤怒少女”的形象“一战成名”。今年4月,格蕾塔·桑伯格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承认,她当时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的表现有“表演”、夸张的成分。她对记者说,她意识到“那是一生一次的难得机会”,必须要抓住,做些什么。

对于“桑伯格现象”,伦敦政治经济学阿娜达·萨黑博士研究认为,“桑伯格效应”改变了狂热崇拜者的思维模式。英国温彻斯特大学耗费20万元人民币,为“环保少女”建造了真人大小的雕像。那些模仿桑伯格走上街头抗议的青少年,有多少人是出于对环保话题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gzhoumeirongyuan.com/jmzzj/848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