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节的压轴悬念

昨天晚上,随着主竞赛「天坛奖」的揭晓,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

本届天坛奖评委集体亮相

作为北影节主竞赛单元,天坛奖目光涵盖当年度来自全世界各大洲的优秀影片,从中抉择出包括影片、导演、演员等十大奖项。

每年天坛奖的评审团由著名的国际影人组成,他们的知名度和专业性确保了奖项的公平公正,我们熟知的吴宇森、王家卫、吕克·贝松、比利·奥古斯特都曾担任评委会主席。

天坛奖是从年第三届北影节开始创立,到今年是第七届,以「天人合一、美美与共」为价值观,在影片的提名和评审上坚持国际视野、规范程序、专业水准,可算是一个年轻而有活力的电影奖。

今年天坛奖共有15部来自各国的影片入围,覆盖商业片到艺术片,也各有精彩之处,其中不乏佳作。

今天我们为大家逐一介绍,下面这个片单,是你今年的观片清单,请收藏。

奇遇观片团

社长:奇遇电影联合创始人

大奇特:影评人,老片痴影症创办人

魏梾:奇遇作者,娱乐工业观察者

蒂姆德普:奇遇作者,电影专业研究生

艾森鲍姆

最佳影片-天坛奖

幸运儿彼尔

导演:比利·奥古斯特

类型:剧情

国家/地区:丹麦

时长:分钟

首映情况:亚洲首映

剧情:

彼尔决定摆脱他严格的乡村宗教家庭,前往哥本哈根做一名工程师。他的事业和爱情都一帆风顺,幸福看似近在眼前。然而,童年的经历、原生家庭的束缚、根深蒂固的宗教背景却一直困扰着彼尔,使他难以开展新的生活。

?社长

奥古斯特终于回勇,有意思的是片名「幸运儿」,片里却是个世俗意义的失败者。究其一生他寻找的不是「历史价值」,而是「人性」。从农业社会转型到工业时代之际,从神性回到人性,才是大命题。近三小时长卷,既有时代格局,时代之下每个人物也都塑造得有血有肉。很是耐看。

?蒂姆德普

作为两届戛纳金棕榈得主,比利·奥古斯特终于恢复了自己应有的大师水准。

如果说影片故事主题的流畅表达是得益于扎实的文学基础的话,那么导演对演员表演和场面调度上的娴熟掌控则将这部诺奖文学锻造成出色的视听艺术。

从世俗的意义上看,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缺乏「爱」的能力的渣男一生的故事,但在悲悯的上帝视角下,我们得以通过三个女性的旁观,以一种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透析出他短暂一生的内心世界与精神写照。

由此,一种超越世俗意义的宗教神性与灵魂宽恕也呼之欲出。在这个意义上讲,影片也与《征服者佩尔》、《善意的背叛》的主题遥相呼应,体现出这位丹麦电影大师的作者属性!值得推荐!

最佳导演奖

日暮

导演:拉斯洛·奈迈施

类型:剧情

国家/地区:匈牙利/法国

时长:分钟

首映情况:中国首映

剧情:

年的欧洲正处在文明的黄昏,摇摇欲坠。被寄予厚望的伊瑞斯·莱特来到布达佩斯,希望继承自己已故父母的传奇帽子店,不料却被帽子店的新主人赶走。为了寻找失踪已久的哥哥卡曼·莱特,她穿过层层迷雾,追寻踪迹,以寻找真相。

?蒂姆德普

作为贝拉·塔尔的弟子,拉斯洛奈迈施继《索尔之子》后,再度延续了长镜头跟拍,极端景别,浅焦拍摄的影像风格,和前作中以个体记忆反思集中营历史的母题类似。

此番导演将历史的模糊与不可见进一步扩大,以一战前奥匈帝国的最后辉煌作为背景,通过一位神秘的女主人公,揭开这个帝国濒临崩溃前的罪恶与浮华。

而由于摄影机的视点,观众也被迫限定在女主角的视角中,在混乱的叙事与复杂的人物关系间试图体认,却因远景处的虚焦而始终无法真正进入这段历史。

这种尴尬的窘境,也正如这部影片的观影体验一般,令人感到难以捉摸的同时,也再度印证了个体叙事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力与不可辩识。

最佳编剧、最佳女配角

第十一回

导演:陈建斌

类型:剧情/喜剧/家庭

国家/地区:中国

时长:分钟

首映情况:全球首映

剧情:

30年前一起案件,被市话剧团拿来改编成舞台剧,马福礼作为当事人,旧事重提让他的生活再起波澜。马福礼一边忙着和话剧团导演胡昆汀纠缠掰理,一边找律师翻案寻求真相还自己清白,还要忙着调和妻子金彩铃和女儿金多多剑拔弩张的关系,生活给了他多记重锤……时隔多年,马福礼能否重新翻案?真相到底有几个?

?大奇特

陈建斌早年的舞台经验为电影添了独特气韵,成就了一部好戏。用几组人物关系、几条故事线戏谑地辩证真假虚实的话题。

我们自己知道的不为人道,外人看到的比真更真。戏里戏外都是戏,戏外的纠葛带进戏内,戏内的故事影响戏外,设计匠心独运。美术、置景的空间关系也很有层次感,从剧本、美术表演的角度我认为都要胜过前作《一个勺子》。

?社长

剧作彰显出陈建斌作为导演的野心和追求。它甚至有点《独立时代》的意思,将现代都市人的焦灼、这个世界的矛盾,以一种戏外有戏、戏中有戏、真假交替的形式呈现。台词密集信息量巨大,每一句都值得琢磨。毫无疑问,这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国产影片之一。

《第十一回》除了男女主角,配角群也有着豪华阵容:大鹏、窦靖童、王学兵、牛犇、刘金山,每个角色十分出彩。这次窦靖童初登大银幕就拿了配角奖,虽说有鼓励之意,但胜在几乎是本色演出,层次和成色都颇让人惊艳。

最佳男主角、最佳音乐

侍者

导演:史蒂夫·克里克里斯

类型:剧情/悬疑

国家/地区:希腊

时长:分钟

首映情况:亚洲首映

剧情:

雷诺斯是一名专业侍者,过着浑浑噩噩、看别人眼色行事的生活,不料却被卷入了邻居米兰的失踪事件中。「金发」和蒂娜与米兰的关系匪浅,他们带领雷诺斯展开了一段惊险而刺激的旅程,打破了他平稳的生活。爱情与死亡的抉择考验着雷诺斯。随着三人关系的发展,悬于一线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

?蒂姆德普

一部来自希腊的艺术片,在悬疑题材的外衣下,包裹的则是人物间高度紧张暧昧的情感纠葛。通过聚焦一位平日里寡言、精致、低调、敏感的男侍者「被迫」卷入一桩情杀事件。

影片以高度冷静疏离的视听表象,来反衬这个高度戏剧化、蠢蠢欲动、充斥着炽烈欲望的两性故事。

如果说,「第三者男性」的介入更多是为了给男主角制造外部冲突而必要的戏剧性设计,那么真正诱使他不惜以身试险、以至于一度陷入绝境的实则是那个女人/他者。在如此复杂的情感张力中,是非常考验演员表演功底的,但饰演男主角的ArisServetalis显然没有令人失望。

特别是在结尾服务区的那场戏中,处理更是恰到好处,准确地揭示出这对亡命鸳鸯间看似互相依赖,实则却高度脆弱的情感关系和化学反应,在颠覆了情节剧式的男女关系的同时,也再度指认出这个男性形象自身的「悲剧性」与「无力感」。

最佳男主角实至名归。

最佳女主角

德黑兰,爱之城

导演:阿里·贾比尔安萨里

类型:剧情

国家/地区:英国/伊朗/荷兰

时长:分钟

首映情况:亚洲首映

剧情:

这是一个苦乐参半的故事:退役的健美冠军、超重的美容诊所秘书、消沉的丧礼宗教歌手,三个人近中年、对生活感到幻灭的都市男女,各自渴望着能在这个从未真正接纳自己的城市中寻找到爱情。

?艾森鲍姆

影片的闪光点是,通过讲述德黑兰三个婚恋市场上的弱势人群,如何被丘比特摆了一道的故事,把德黑兰展现为一个当代的大都市,这里也可以上演世界上任何一个大都市里上演的故事。

但总体来讲,还是一部基调比较小清新的影片,并没有像某些评论里提到的探讨了都市人的孤独和疏离这一类的困境。

最佳男配角

战火球星

导演:马库斯·H·罗森米勒

类型:剧情/爱情/传记

国家/地区:德国/英国

时长:分钟

首映情况:亚洲首映

剧情:

伯特·特劳特曼是一名二战中的德国纳粹士兵,他作为战俘被带回英国。一位足球经理发现他的运动天赋,让他加入了曼城球队。面对曼城人民的强烈抗议,特劳特曼最终用出色的表现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蒂姆德普

四平八稳的传记片,dramatic也做的很足,对于体育迷来说则有着别样的意义,即使身为红魔球迷,也应该向这位伟大的曼城门将表示敬意!

最佳摄影

恐惧

导演:加雅拉杰

类型:剧情

国家/地区:印度

时长:分钟

首映情况:国际首映

剧情:

一名参加过一战的退伍军人被派往库塔那德担任邮差,负责给服役士兵的家属递送补助金及信件。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他的身份逐渐发生了变化,从送钱之人变为了报丧之人。

?蒂姆德普

讲述一位在一战中受伤退伍的邮递员,是如何在21年后,以不在场的方式再度亲历二战的残酷体验。这个在战前为村民带来参军孩子汇款/福气的国家公务员,很快便因战争爆发而被大家视作灾祸的象征(因为他要将阵亡士兵的电报送到各家)。

如果说在前一次战争中,这位战士更多还是饱受身体创伤,那么随着二战爆发,转做邮递员的主人公则感受到了难以承受的精神折磨。

影片始终未曾出现过惨烈的战斗场面,但反思的力度却丝毫不减。但遗憾的是,过于常规化的叙事模式与视听语言都令影片显得有些中规中矩,而很多场景过于夸张的情感流露,也叫人感到沮丧。以至于会令人怀疑,这部根据知名文学改编而来的电影,如果只是为了将抽象的文字具象化,那么又是否还有搬演的必要。

最佳视觉效果

流浪地球

导演:郭帆类型:科幻国家/地区:中国时长:分钟剧情: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踏上寻找新家园的征程。然而宇宙之路危机四伏。为了拯救地球,为了人类能在漫长的年后抵达新的家园,「流浪地球」时代的年轻人挺身而出,展开争分夺秒的生死之战。

其他入围影片

评介

野梨树

导演:努里·比格·锡兰

类型:剧情

国家/地区:土耳其/法国/德国/保加利亚/马其顿/波黑/瑞典

时长:分钟

首映情况:中国首映

剧情:

锡兰是一位文学爱好者,梦想着能成为作家。他从大学毕业,打算出版自己的第一部小说。为了筹集资金,锡兰回到故乡安纳托利亚,却不得不面对父亲因之前沉迷赌博而欠下的一笔巨额赌债……

?魏梾

Sinan像极了大城市的文艺青年,出身于小镇,鄙夷按部就班的家人朋友的平庸普通生活。一段段与这些普通人滔滔不绝的对白中,我们看到的反而是Sinan的偏执与狭隘,野梨树下将要嫁给珠宝商的女人、书店里的作家、赌博的农夫父亲等,每一个似乎都不是Sinan想象的单面「平庸」。Sinan看到父亲在爬满蚂蚁的肮脏土地上熟睡,惶恐而不解,又从满脸爬着蚂蚁的熟睡婴儿的梦中惊醒。

努力反抗平庸宿命的Sinan就像是《将来的事》里的法比安,自由主义者法比安热衷于抗议活动,他不理解娜塔莉的无动于衷,而娜塔莉却告诉他每个年轻人都是如此,热血与愤怒终会释然在生活的漫漫长河里。

?艾森鲍姆

锡兰把一个青年的梦打碎给我们看,却没让这个青年表现得像患上契诃夫医生诊断中的「装病症」(morbuspritvorialis),而是让他在处理自己困境百科全书式的生活时还顺带展现了土耳其埃尔多安时代的某种横断面,因此影片三个多小时的篇幅在我看来是非常有必要的,就好像,我们无法想象《格尔尼卡》被画在米粒上一样。

而三个小时后,我们看到的结局应该被理解为,青年最终和他嗜赌如命的父亲和解,并且放弃了自己不切实际的梦想吗?我的理解是,他最终认识到父亲是自己的「另一个我」(alterego),父亲也曾经心怀梦想,也曾在现实面前节节败退,他的嗜赌和在荒山上徒劳地寻找水源无非是企图在和命运的博弈中扳回一城,最终,青年撸起袖子开始挖井,也无非是想赢,哪怕只赢一次。

?蒂姆德普

时隔四年,锡兰再度交出一部时长三小时的长篇巨制,而在通篇充斥着关于文学、哲学、宗教主题的对话之外,如何进入并读解影片的主题似乎又一次成了横亘在观众与创作者之间的「审美鸿沟」,而事实上,这也正是导演追求的间离效果体现。

从《远方》、《安纳托利亚往事》、到近来的《冬眠》、《野梨树》,情感沟通的受阻与无果始终都是导演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gzhoumeirongyuan.com/jmzzj/771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