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最新,最实用的现代诗实战技术。选一首令人难忘的好诗,用一分钟时间,把一个诗歌技巧讲明白。
切瓜记
诗/阿登
妻子将西瓜一切为二,二切为四
直至切为若干小块
餐桌上,大半已被分食
她用保鲜膜将剩下的包好,存入冷柜
她这样做是对的
她受孕、分裂、分娩、抚育的每个过程
都是对的
女儿说真甜,我们笑了
甜也是对的。
那样,接下来
看着她将日子一瓣一瓣切分
便有了意义
技法:
今天有诗友问我,怎么写好一件事。我看了几首他的诗,发现他根本没弄清,诗歌事件说理的方向。
一件事所要表达的道理是什么?学生时代书本教育我们从事件本身去找道理。比如,农民种地收粮食,我们会总结出“辛勤劳动很重要”“付出才有回报”这样的道理。这是道理吗?是道理。但充其量只是应试作文角度的道理,不是诗歌角度的道理。诗歌角度要寻找什么道理呢?还拿农民种地收粮食来说,诗人看到的是从生(种子)到死(收割)再到生(种子)的循环,推导出人类祖祖辈辈的循环;也可以看到(种子)从一到多的变化,(土地)从一到一的不变,变与不变同样缄默——这些都是象征意义上的道理。简单说就是:一件事像什么,而非一件事是什么。
事象,全称事件象征性,是指在诗歌创作中,不是从事件本身去寻找道理,而是从事件的象征意义上去寻求道理。通过此技法,可以使诗歌具有厚度,富含哲思。
剖诗:
《切瓜记》中,西瓜一切为二,二切为四,直至切为若干小块。如果从事件本身去找道理,它告诉我们什么呢?告诉我们生活要节俭?好像并没有什么道理可讲。所以诗人阿登转而去想:这个事件像什么?像细胞受孕、分裂、分娩。妻子用保鲜膜将西瓜包好存放,像抚育。还没有完,他继续找象征性,切分剩下的瓜就像切分剩下的日子,由谁来切,由未来长大的女儿来切。所以,整个事件的所有环节,诗人都在寻找“像什么”,而不是“是什么”。找到了事情像什么,就挖掘到了诗歌的道理所在。
造句:
1.在泛泛的事件中寻找道理
种地,选在清明前后
一年一年。
从种子到种子,中间隔着秸秆
土地看在眼里
从孩子到孩子,中间隔着的坟头
土地,都记在心上
2.在具体的事件中寻找道理
她在灯光下削苹果
削去的皮没有味道
却连着甜甜的果肉
爱情有很多部分就是这样削去了
不得不。光明正大
越往里削越甜
越甜越少
3.事件还可以再具体,越具体所包含的象征意义越多
(待你补充)
提示:
本技法事关诗歌叙事说理方向,为重点课目,请务必掌握。
感悟:
事象,要象,不要是。
诗人简介:
十耘,人称十耕。一片写诗的树叶,一条有故事的虫子(当然,这虫子不吃树叶)。荣获全国徐志摩微诗歌大赛一等奖,凤城诗赛一等奖,首届国际微诗大赛大西洋赛季优胜奖,首届中国艾青微诗歌大赛佳作奖,“坤明杯”微诗大赛最佳评委奖,全国精短文学大赛“十佳诗人”,新浪微故事大赛金奖,首届科幻微小说大赛二等奖,善文化微散文大赛二等奖等奖项。诗作入选《中国诗歌年选》《一首诗?一座城》《大海截句集》等,作品在《世界日报》《星星诗刊》《小诗界》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
想说的话:
这些都是我写诗的心得和读诗的发现。如果您觉得有用,请长按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的吗哈尔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