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林某,女,57岁,退休干部。2年前渐感生活不顺心,压抑,高兴不起来,兴趣下降,常觉得疲乏无力,活动减少,不想聊天、看电视,做饭可以坚持,觉得生活没有乐趣,常哭泣,有想死的念头。与爱人关系不好,容易发脾气吵架,自觉脑子反应慢,记忆力差,不想与人交流。睡眠差,早醒,食欲差,进食像是完成任务,体重有所下降,既往体健。
专家答疑解惑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抑郁症根本不是一种病,仅仅被认为是心情不好,而事实上,抑郁症与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消化性溃疡等一样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据有关资料显示,抑郁症已成为全球疾病中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二杀手。
抑郁症是老年最常见的精神障碍。据统计,在55岁以上老年中罹患抑郁症的比例高达10%-15%,其中有的病人症状十分严重甚至实施轻生,死亡率竟可高至30%。研究发现老年人的自杀和自杀企图有50%~70%继发于抑郁症。孤独和歧视、生离死别和机体老化、躯体疾病是主要的原因。
一个人在忧伤、苦恼或气馁时,会表现出悲伤、消沉等不良情绪。如果这种情绪只是暂时的,是属于人类正常的情绪反应。如持续时间超过2周或更长时间,则应引起注意,考虑是否得了抑郁症。
老年抑郁障碍的临床特点:
老年期抑郁障碍除了具备一般抑郁障碍的主要症状外,往往还具有如下特点:
①疑病症状:表现为以自主神经症状为主的躯体症状。常以某一种不太严重的躯体疾病开始,虽然躯体症状日益好转,但抑郁、焦虑却与日俱增。
②焦虑、激越:担心自己和家庭将遭遇不幸,大祸临头,搓手顿足,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③躯体症状:主要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或有关内脏功能障碍,如厌食、腹部不适、便秘、体重减轻、胸闷、喉部堵塞感、头痛和其他躯体各部的疼痛、性欲减退、失眠、周身乏力等。此外,入睡困难,睡眠浅,尤其是早醒更多见。
④精神运动性识滞:思维迟缓,思考问题困难,思维内容贫乏、缄默、行动迟缓。重则双目凝视,情感淡漠,呈无欲状,对外界动向无动于衷。
⑤妄想:尤以疑病及虚无妄想最为常见,其次为被害妄想、关系妄想、贫穷妄想、罪恶妄想等。
⑥认知损害:可表现为各种不同类型的认知功能损害,严重时与痴呆相似,患者对自己智能降低表现出特征性的淡漠,但常有较好的定向力,且无病理反射。
⑦自杀倾向:老年抑郁障碍自杀的危险比其他年龄组大得多。有报告55%老年患者在抑郁状态下自杀。自杀往往发生在伴有躯体疾病的情况下,且成功率高。导致自杀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孤独、酒精中毒、疑病症状、激越、谵妄等。
温馨提示: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较突出的表现是焦虑和过分担心,往往把问题看得复杂化。行为方面表现坐卧不安,搓手顿足,反复以躯体不适纠缠家人或医生。因此,当老年期出现躯体不适感而纠缠不休,又检查不出相应的躯体疾病体征时,应当想到有老年期抑郁症的可能,特别是出现抑郁情绪障碍后,医院就诊。
老年期抑郁障碍的处理原则:
1、一般治疗加强饮食护理,增进营养,对伴发的躯体疾患给予恰当的治疗。
2、心理治疗老年患者常有理解力低下,语言交流可能受到限制,非言语交流与支持对于改善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的无力感和自尊心低下有效。集体心理治疗对于消除患者的孤独感、无助感和无用感有帮助。
3药物治疗新一代抗抑郁剂SSRIs、SNRIs类药物现已广泛用于老年抑郁障碍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文章来源:健客精神病图片来源: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