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疾病

这几周的分享(上周文章:情绪的觉察练习——训练自己的大脑肌肉),我们在觉察和照顾情绪方面给出了练习方法,大家在练习的过程中,有没有觉察到身心状态有一些细微的变化,或者有新的感受?如果没有也没关系,请允许和接纳自己此刻的状态。

今天我们分享的是崇建老师冰山课程一周一练习第12周的内容。

觉察情绪练习久了,会不再有情绪吗

先请大家深呼吸,慢慢的觉察自己,吸气时感觉空气从鼻腔进去,吐气的时候,感觉你的身体,现在请你在心里面呼唤自己的名字,当你呼唤自己名字的时候,你的身体、你的心灵会有什么感受呢?如果有任何的感受,我们只要接纳就行了,就好像玩捉迷藏,哦,我找到你了,你在这里呀。当我做这个练习,轻轻的呼唤自己名字的时候,竟有许多莫名的感动,眼泪止不住要往下掉的感觉,好像那个曾经被遗忘的自己现在被看到和呵护了。

感受是一个讯息,我们不去照顾这个感受,思考就会伴随着这个感受升起来,不断的纠缠交叠,而这个新的思考会带来更多复杂的不安的感受。感受和念头互相影响、混杂不清,有可能创造纠缠和纷乱的状态。很多不写功课、打游戏、有压力的孩子都遇到相同的状况。常常练习觉察感受,有助于让我们的思绪安顿。

但并不是练习的时间久了,就不会出现任何的情绪。在丹尼尔·高曼的书里面写到,有一个叫咏给明就仁波切的修行者,当丹尼尔·高曼为咏给明就仁波切测试他的脑波状态的时候,下达了一个指令,发现咏给明就仁波切的脑波会有恐惧的反应,但是,当他感觉到恐惧的时候,他恢复到正常的状态比一般人都快。这是因为,一是他特别的敏感,二是他会觉察,三是他懂得如何应对照顾他恐惧的情绪。

咏给明就仁波切在他的一本书《归零》中提到,当他离开了寺院,搭火车到远方,他发现他的内在有很多的恐惧,有很多的焦虑。他非常的诚实,从来不避讳、不说谎。所以情绪最重要的是真实面对,而不是把它消除掉。如果你能够真实的面对你的情绪,那么,情绪来骚扰你的身体的状况频率会减少,影响的时间会减小,影响的深刻会减弱。

?

情绪——压力——疾病

加拿大医生Dr.GaborMate致力于研究身体的印记,即情绪模式以及被压抑的情绪,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他在演讲中谈到了人的身心状况是一个整体,他在癌症治疗和各种实践中,反复看到癌症并不是个体的疾病,它反映的是一系列的关系,个体与自己、与他人、环境之间长期以来的互动关系,它和我们的情感/情绪密不可分,因为你无法将人的思想和身体分开看待。在他的《当身体说不》这本书中,作者在数十年的行医经验中,发觉所遇到的重症患者,几乎都有类似的行为与情绪感受模式,他发现多发性硬化症、风湿性关节炎、红斑性狼疮、一大部分的癌症等,都是情绪的压抑不流动。我们的情绪阻塞在我们的身体里面,形成了障碍,它让我们的细胞生长失控、突变,生长到了不同的方向。书中讲了很多情感缺失和情绪压抑的疾病案例,情绪压抑的结果产生压力,压力的结果导致引发疾病。

在大脑神经科学里面发现多动症的小孩是源自于大脑的变化。大脑的变化来自于环境的应对,就是环境给他的应对方式会造成一个孩子呈现多动或者分心的状态,跟他大脑里面的皮质醇的分泌有关。这里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毒性压力,这些毒性压力弥漫着我们的大脑的状态,所以可能就有多动的状况。妥瑞氏症的孩子经常伴随着多动症,因为妥瑞氏症的小孩,他有些时候会抽动,常常会被指责、被要求,那就形成了他大脑的压力,就有可能伴随着多动的状况。

崇建老师分享,有很多会抽动的小孩,在他的面前就不抽动了,妈妈觉得好神奇。还有选择性缄默症或不语症的小孩只在家庭里面说话,在学校里面不说话,不跟外人说话,但在老师的面前,几句话的引导,他就会说话了。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状态,跟内在的情绪、能量的运行有关。比如忧郁症、强迫症,跟内在的情绪都有非常相关联的部分。比如自闭症、亚斯伯格症,它是属于一个先天带来的状态,但是后天的应对有助于自闭症、亚斯伯格症的小孩打开他们内在的情绪。虽然这类的小孩对于情绪比较不敏感,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针对我们对于情绪的觉察和训练,来帮助一个孩子渐渐的打开。

?

帮助他人自我觉察和照顾

崇建老师分享了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是他的一个马来西亚的学员,她的小孩是自闭症。这个孩子到了六七岁都还不会自己大便,而且不会在马桶大便。孩子有情绪的障碍,因为他听不懂别人的话,不太会说话,不会表达,经常的愤怒。因为不会表达,他的情绪就不会流动,所以他会经常的去撞墙,撞玻璃。妈妈后来运用了好奇和孩子对话,帮助孩子,帮他辨识情绪。这个孩子,后来看到他几乎就跟正常人一样,会自己上厕所了,情绪的词汇会说出来了。崇建老师说他到马来西亚演讲的时候,孩子看到他的时候会来抱他,会跟他说:“阿建老师,你现在会生气吗?你现在是什么感觉?”。这个妈妈真的很令人感动。

所以即使是自闭症的小孩,你运用情绪的原则,运用对话的方法,都能够帮助训练,让他通往更好的状态。崇建老师曾在一个班里面带二三十个多动症、亚斯伯格症、妥瑞氏症这样的孩子上课,并开放观课,任何的家长老师都可以来看。老师运用了和孩子好奇对话的方式,通过对话帮助孩子辨识安顿他们的情绪。这就是把自我觉察和照顾带到了他人的身上,在这样的教养方式之下,孩子的情绪会日渐稳定。这部分的内容后面的课程会陆续分享。

我们先觉察自己的情绪,练习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gzhoumeirongyuan.com/jmzyy/817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