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喝茶的最佳时间

拉萨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lx/140108/4323254.html
中国人喝茶已有几千年历史,作为生活中的常见饮品,茶味清新淡雅,既能解渴又能养生,是很多人的挚爱。虽然大家都爱喝,但不一定人人都会在正确的时间和需要品茶。可以说,喝不好,不但起不到保健作用,还可能导致胃寒腹泻、失眠等不良影响。而以茶养生的关键在于掌握好喝茶的最佳时间,在对的时间喝对的茶,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早上喝茶

早上喝茶,经过了一整个晚上的休息之后,人体消耗了大量的水分,血液的浓度变大,喝上一杯淡茶水不但能快速的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清理肠胃,还可以降低血压,稀释血液,有益健康,对便秘也能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早上喝红茶较好,因为红茶可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同时还能祛除体内的寒气,让大脑的供血充足。

需要注意的是,早上喝茶一定要吃完早餐之后才能饮用,因为茶叶中含有咖啡因,空腹饮用的话肠胃会吸收过多的咖啡因,导致人体出现心慌、尿频等不适的症状。

下午喝茶

下午喝茶,在午饭或午觉后的1点到3点饮用最好。

在这个时间喝茶,对人体能起到调理的作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还能防止感冒,此时喝茶是一天中最重要的,午茶可以适当浓一些,能够降低血脂,保护血管。对一些“三高”人群来说,如果坚持喝下午茶,能起到药物都无法达到的效果。

午后最后喝青茶或者是绿茶,一般情况下人体在中午时分肝火旺盛,喝绿茶或者是青茶可以缓解这一症状。青茶例如铁观音性干凉,入肝经,可以清肝胆热,化解肝脏的毒素,而且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具有抵抗衰老的功效。

绿茶则入肾经,有利水去浊,排尿更加通畅。绿茶中的茶多酚也是最为丰富的,抗氧化和消炎的功效很明显。

晚上喝茶

晚上8:30左右喝茶。有许多人对晚上喝茶有误解,怕影响睡觉,其实不然,这个时间是人体免疫系统最活跃的时间,如果能喝上一泡茶,人体会很容易修补和恢复免疫系统,再造细胞等。

可以选择喝黑茶,尤其是熟普洱。熟普洱性致温纯,不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睡眠。而且晚饭之后喝黑茶可帮助分解积聚的脂肪,既暖胃又帮助消化。

茶经过不同的制作工艺也有凉性及温性之分。根据中医的说法,人的体质有热、寒之别,因而体质不同的人饮茶也有讲究。

一般来说,燥热体质的人,应喝凉性茶;虚寒体质者,应喝温性茶。具体来说,有抽烟喝酒习惯,体形较胖,容易上火的人(即燥热体质者),应喝凉性茶。

肠胃虚寒,吃点生冷的东西就拉肚子或体质较弱者(即虚寒体质者),应喝中性茶或温性茶。(青茶中的乌龙茶、大红袍;温性茶:红茶,普洱茶。)

根据体质喝茶

除了单纯根据热体或者寒体来选择茶种之外,茶友们还可以根据自身更为具体的体质情况来喝茶。

由白菊花和上等乌龙茶焙制而成的菊花茶,是每天接触电子污染的办公一族必备的一种茶。因为茶中的白菊花具有去毒的作用,对体内积存的暑气、有害的化学和放射性物质,都有抵抗、排除的疗效。

降血脂——苦丁茶和普洱茶

由于凉性偏重,苦丁茶清热解毒、软化血管、降血脂的功能较其他茶叶更好,最适合血压偏高、体形发胖的体质燥热者长饮养生。普洱茶也同样拥有保护心血管健康的功能,而且普洱茶的性质温和,适合体质虚寒的人饮用。

醒酒和减肥——乌龙茶

如果你热爱派对和饮酒,那么需要给自己备上乌龙茶。乌龙茶的醒酒效果非常好;它能够预防身体虚冷,减少酒精和胆固醇在体内沉积。此外,乌龙茶还有溶解脂肪的功效。有数据显示,饮用毫升乌龙茶相当于连续跳绳7分钟,坚持饮用一年可减重2公斤以上。

对抗污染和辐射——绿茶

工作太过繁忙,用脑过多了,那么可以选择乌龙茶、绿茶、茉莉花茶来提神醒脑;

在体力劳动或运动之后,可以选择乌龙茶、红茶来解渴和补充热量;

如果这段时间的空气污染很严重,那么可以选择绿茶来对抗污染;

如果没有时间去健身,可以选择乌龙茶、绿茶和花茶来溶解脂肪,燃烧卡路里。

喝茶,需要用心尊重每一款茶,好比有缘之人,无论高低贵贱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令自己欣赏的东西。

来源:综合自网络

序言与愤怒。显然,这位母亲,与女儿构建了病态共生的关系,女儿彻底顺妈妈的意,满足了妈妈全能自恋的需求,让母亲在这个共生关系里有了一种无所不能感,这份感觉成了她的自我核心感,而当女儿突然不听话时,她的这份无所不能感就被颠覆了,自我也破碎了,让她有了死亡感。针对这种现象,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创造了一个更有说服力的术语——自体客体。客体,指的是其他人其他事物,自体,指的是自己。那么,什么是自体客体?即,它是客体,但又像是我自体的一部分。自然而然的养育过程是,最初,婴儿需要将妈妈当成他的自体客体,觉得妈妈和他在身体心理上是一体的,都是“我”的,如果失去妈妈,他们就会有可怕的自我瓦解感。在这位读者的家庭中,事情则变成妈妈将女儿当作了自己的自体客体。通俗的说法,就是当成了自己身体的延伸,而且,既然叫自体客体,那意味着我让你怎样你就怎样,否则你就成了一个“异己”了。这个女儿是25岁开始这场恋爱的,这位妈妈和她都说,在此之前,她们两人亲密无间如一人,但女儿偷偷地恋爱,撕裂了这个共生关系,女儿从此就不再是妈妈的自体客体了,妈妈由此有了自我撕裂感,于是想死,或者想杀死女儿,但这些都不好,那么最好是将毁灭欲投注到那个坏男人身上。所以,她转而控制女儿,用各种极端手段,不惜你死我活,就是为了恢复她发号施令而女儿言听计从的病态共生关系,好让这个共生自我重新复活。但如此一来,女儿的自我就被摧毁了。并且,这件事也让女儿心寒,她终于明白,对妈妈而言,听话是最重要的,这胜过她的幸福,甚至生死。所以,最终,两败俱伤,她与心爱的男人分手,让妈妈想毁灭点什么的这一意愿实现,但此后她远走高飞,以这种方式,彻底脱离了与妈妈的共生关系。看似惨烈,但已算不错的结果。有些人就没这么幸运,譬如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她的自杀,就是因为她的自我,被妈妈构建的共生关系杀死了。并且,我这位读者的妈妈是很爱女儿的,而杨元元的妈妈,我从报道中看不到爱,而只看到了无情使用。四川广元的这个家庭惨剧,直接逻辑是:儿子违背妈妈意志上网,让妈妈的脆弱自我崩溃了,她的自杀,并非胁迫,而反映了她真的就是这么痛苦。可更深一层的逻辑是:儿子之所以违背妈妈意志上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逃离妈妈与他共生的愿望,在网络中寻找一个自己的意志说了算的空间。病态共生的亲子关系,的确常有这种意味:太听话,孩子就被杀死了;但若不听话,父母就想死。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发明了“不含敌意的坚决”一词,他讲的是父母如何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也包括孩子想与父母共生的动力,其意思是,父母坚决地拒绝孩子,但无敌意。敌意即,我不会说你是错的;更不会说我因此就不要了;更更不会说,因此我恨不得杀了你!想脱离听话哲学的中国孩子,也可用此策略对抗父母:我不听话,并不意味着我恨你;也不意味着我不爱你;只是,我是我,你是你。即,一方面坚决地对父母的意志说不,同时又对父母传递爱意。但这个策略,估计只有很成熟的大孩子才能做到吧,对十几岁的少年,这要求太高。所以,若想真正消除病态共生带来的家庭悲剧,父母必须觉醒。中国人为什么没有青春上面讲的事情都很极端,都要生生死死的,但听话哲学的危害,要比这些故事广泛得多,譬如听话哲学导致了一个非常中国式的现象:中国人普遍没有青春期。少年老成化,成人儿童化,这两者交织在一起,绞杀了中国人的青春。这是台湾学者孙隆基在他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一书中的观点。我和很多咨询师同行探讨过这一观点,大家都很赞同。青春期有两个关键:活力,特别是性能量的绽放;自我身份感的形成。青春被绞杀,阻断了这两个过程,导致我们不能让活力与情欲绽放,也不能形成个性自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青春期既是性能量大爆炸时期,也是最叛逆的时期——对父母攻击性最强的时期。作为巨婴,又有孝道文化支持,中国的父母接受不了这两者的挑战,所以要压制孩子的个性发展。并且,这种压制不是在青春期才开始,而是从小就开始了,所以孩子少年老成。所谓老成,就是他自身的活力不肆意流动了,而特别懂得并照顾其他人的情绪,于是变得像老头一样了。孩子少年老成,其实是对巨婴父母的一种被迫的服从。但是,等从孩子变成了父母,就得到了可以压制孩子服从的绝对资格,这时巨婴的那种为所欲为劲,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出来了。而且你怎么对孩子,都被社会说成是教育,哪怕虐待甚至打死孩子,都可以被说成是“教育方式不当”。所以,所谓少年老成和成人儿童化,其实还是一个权力问题。让你弱,我才强?秦晖教授有一篇文章,讲战国时法家的两个代表人物商鞅和韩非子的言论,我读的时候,被吓到了。这么容易就被吓到了,你真是一个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估计又有人这么感慨了。但拜托,把情绪欲望都灭掉的咨询师,是你的想象,而做一个情绪自然流动的人,是我的目标。为什么渴望一个把情绪欲望都灭掉的咨询师?从专业术语来讲,这样的人就是一个绝对客体了,可以承受你的各种攻击而不还击,还可以被你利用驱使。从我喜欢的术语来讲,这是在寻找一个全能圣母,他心中只有你而没有他自己,于是就可以无限包容照顾你这个超级巨婴了。再换成中国神话的隐喻来讲,这就是在找彻底无毒的唐僧肉,小妖们吃一口就可以长生不老了。这样的角色,谁爱做谁做,但别给我下这个套。中国文化,就是在下这个套。且看看商鞅的言论。民弱则国强,民强则国弱。有道之国,务在弱民。能治天下者必先治其民,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民胜其政,国弱;政胜其民,兵强。慈父无孝子,智主无忠臣。农有余时,则薄厌于税。行间无所逃,迁徙无所入,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拙无所处,罢无所处。任民之所善,固奸多。民贫则力,民富则淫。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政做民之所恶,民弱;政做民之所乐,民强。再看看韩非子的言论:足民何可以为治。夫以妻之近与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读书时一直同情这两个人,特别是韩非子,自然是瞎了眼,当然也怪大学前学的文化历史知识都是被阉割过的。秦国统一六国,嬴政成为秦始皇,依仗的,就是商鞅与韩非子这类“强国弱民”的思想。读完这篇文章,忍不住感慨:秦统一,是中国式噩梦的重要开始。商鞅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秦国统一六国,难道不是一场地道的噩梦吗?商鞅的《商君书》中,专门有一篇文章叫《弱民》,其中写道:政做民之所恶,民弱;政做民之所乐,民强。至理啊!但他还说:民弱则国强,民强则国弱。有道之国,务在弱民。这是什么鬼?这太可怕了吧!但秦国就靠这个思想统一了六国,以后的各朝各代,也是儒家为表法家为里的,一直是用商鞅的这种思想治国的。其实,儒家为表法家为里,不就是儒家思想教民众主动做弱民,而统治者则沿用商鞅这一套法家思想,这两者毫不矛盾。几乎是同时,在微博上看到另一件事:妻子以死相逼不与婆婆同住,男子租房藏母养九年。年,上门女婿刘相礼把母亲从老家接来家里,但婆媳闹得不可开交,妻子还以死相逼不同意老人在家住。为了家庭和谐,刘相礼只好租房供养母亲,并谎称已将母亲送走。9年来,他每天打3份工,保守着秘密赡养母亲整整9年。只看这段文字,相信无数人会感慨母亲不容易,孝子很伟大,同时开始怪罪这个“恶媳妇”。但点开新闻一看详细报道,就会发现事情真相是婆婆权力欲望太强。其中有这么一段话:在母亲龚兴珍的观念中,自己作为长辈具有绝对的主持家政的权威,因此儿子家里大小事,她都要管。而在媳妇赵宗翠看来,婆媳平等,加上婆婆是一个外来人,不应干涉家政。如果放在普通中国家庭,这是常见的段子了。但拜托,这是儿子倒插门的家庭啊,龚老太太还想主政?我一直反对大家庭搅在一起,但也说,如实在不得已要住一起,也是一种选择。只是,老人切不可有龚老太太这种心态,那真的会要人命,不是要自己的命,就是要别人的命。龚老太太的人生轨迹是这样的:财产给了二儿子,跟他生活;让三儿子做了上门女婿。二儿媳厉害,控制着家里主导权,她被打压得很惨。被忽视的三儿子一心想孝顺,在爸爸去世后,把妈妈接了过来,结果一来,就要理直气壮地夺家里大权,三儿媳以死相逼才没得逞。然后好脾气的三儿子打三份工,偷偷给妈租房。这个故事,如果发生在皇宫,绝对是虐心狗血大戏啊。宠爱的孩子辜负了老人,被抛弃的孩子却孝顺忠诚。可以看出,虽然三媳妇有自己个性,可还是好人,所以不能像二媳妇那样直接做恶人——法家的强人,而把控住自家大权,于是用了自杀的方式来表决心。但我听了太多故事,还是为她捏一把冷汗。如果丈夫不在乎她的生命呢,那该会如何?龚老太太主导的中国式家庭,好像就是在培养两种类型的人:为所欲为的巨婴和全能圣母。被中国式宠溺的孩子,很容易成为巨婴,为所欲为,自私,以自己为中心;被严重忽视的孩子,易成为全能圣母,失去了主体性,并总想着去拯救巨婴。当然,圣母其实也是巨婴。在做这些思考的时候,我突然间想到,商鞅的治国逻辑,可能和龚老太太的治家逻辑,是一样的。执政者要弱民,自己才强。家中也一个理,父母要“弱”,自己才强。受宠的孩子不易孝,孝子常是被忽略的那个。即,受宠的孩子,自我就强,结果父母就弱了,而被忽略的那个孩子,自我就弱,而父母就可以强了。自己的命运剧本,已是难得。星爷当然也有变化。毕竟,比起《大话西游》,《西游降魔》有一个理念上的进步。前者中的魔性都是贪婪,后者中的魔性,则都如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所说——“恨是爱而不能”。么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心对我?!由此可以看懂,关键是,讨好者不相信有真情,所以看不到对方的真情其实真实存在,并且对方有自主意识,对他好,并不是他的讨好所致。写这篇文字,是因一个女孩,她将步入婚姻,却产生了如婚前恐惧症一样的各种害怕,她不断怀疑:他爱我吗?他对我的好,不是因为我讨好的结果吗?我值得他对我好吗……这个逻辑,可以延伸到很多地方。如用性感诱惑而建立亲密关系的人,会这么想;用金钱引诱别人的人,也会这么想;用权力压制或帮助别人的人,一样会这么想……所以,科胡特那句话尤显珍贵——不含诱惑的深情。这个境界太高,而我们需要在看似平常的情境中,发现并相信真情存在。关键是真自我与假自我。用假自我建立关系的人,会觉得,自己是假的,自己以此构建的关系也是假的,因此想毁掉这一切。但对方却未必假,对方可能拿出了真心,并投注了真感情。并且,真自我与假自我,并不是这么绝对。当你用假自我行使诱惑时,真自我也同时存在。譬如你可能会陷入其中,以假开始,却真真实实地把身与心交了出去。关系中,“我”与“你”互为镜子,我想从你的这面镜子里,看到我是好的,当对此没有信心时,就会通过讨好、性感、权力、依赖等方式,诱惑对方对自己好。但真得到时,我会怀疑,你对我的好是假的,因我本来就是假的。所以,我们必须勇敢,拿出真实的自己,去投入到关系中,我们也必须有耐心,给对方自由,信任对方的自发反应。真爱,必发生在“我”与“你”的自发反应中。爱,就是“我”与“你”相遇,只有真实,才能相遇。但是,假若我觉得“我”是坏的、黑的,那么,我会惧怕与“你”相遇,不然你看到“我”的真相怎么办?甚至是,我虽然渴望着与一个“你”相遇,但我由衷怀疑,作为一个爱者的“你”存在吗?但,真相遇时,“我”与“你”都被照亮,并发现,我就是你。另一个类似故事是,一位女士回顾她十几年的婚姻说,在这场婚姻里,没有一天我是不使劲的。开始是拼命付出,对他和他家人百般好。等关系出现危机后,又努力反省自己,改变自己。但爱,却渐行渐远。或许,这个故事的关键是,太使劲的爱,有这样的逻辑:我对你这么好,是为了向你显示我有多好,而你得通过爱的举动证明,我的确是好的;如你不承认,我就会有不满;于是,对方失去了存在不满的空间,并感觉自己被绑架了。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我要向你显示,我是好的;而你必须给出证明,让我确信,我是好的;否则,我就觉得自己是坏的,转而觉得你也是坏的。这一逻辑的反面,有两种境界:一、我觉得我是好的,所以无须证明,我对你好,但不期待你如何回应我,也不控制你;二、我接受我有坏的部分,甚至喜欢这份坏,所以不装自己有多好,所以你也不必装。很多旷世恋情,都是太使劲,因而有点不对劲。譬如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爱,旁观者津津乐道,但林徽因却不为所动。譬如,一年春节,广东北部大雪,很多回家的人被阻断在韶关附近的高速上,一个深圳的男人,步行去找他喜欢的女孩,要给对方帮助,结果对方不为所动。他的故事,既感动了一批人,也有相当一批人觉得他不对劲。这种不对劲的感觉是对的,因为我太使劲,势必要换取你的一些东西。至少,太使劲的话,会导致压力,让两个人都不自在,对方感觉到被束缚。同时,如果你太使劲,也会觉得,这份看似感人的旷世恋情,是人造的,而不是自发的,所以不真实。太使劲去爱的深层逻辑是:我觉得我是坏的;为了掩饰我的坏与黑暗,我走向反面,表现出好,以此向你显示,我是好的;你是我的镜子,我渴望你这面镜子照出我的好,即你接受我,以此证明我果真是好的。爱,就是为了这么个目的。但是,为什么要绕这么一个弯呢?为什么非要别人证明呢?为什么你不能直接看到自己的本性,并拥抱它?本来,你对“它是好的”的这种感知,有赖于镜子的认可,那你为何不做这面镜子……想通这个,忍不住跑到天台上,舞蹈了一会儿。需要澄清的是,对我而言,这不是一个逻辑游戏,关键是,今年的一系列治疗中,我碰触到了自己内心的所谓本性,它着实吓着了我。本能地,我一如婴儿,期待这份本性,在一个好的关系中被认可被接纳,但我突然明白,我干吗不直接认可它拥抱它!最简单的表达则是,人性自身即是答案,生命自身即是答案。宋明理学宣称“存天理灭人欲”,而王阳明则在龙场证悟到,天理即人欲。也是一个理。人都从合一的能量之流中而来,但它不断从人的感知与头脑中发展出种种复杂的二元对立。这些复杂的二元对立,需要被理解,被抽丝剥茧地一一认识到,而后不带二元对立地,看到这股生命之流。这就是我目前找到的答案。后记在本书的序言中,我讲到,21年前,我给自己出了一道题: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其中的“人”,其实是中国人,更是我自己。今年,我给出了一个正式的答案——《巨婴国》这本书。曾有一个感悟:一切美好的事物都需要很多踏实的细节累积而成。所以,真正的好东西,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本书,虽然还称不上非常满意,但它的确是由我21年来很多踏实的努力,累积而成。当年,给自己出这道题时,觉得最方便的解题方法是,做一名心理医生,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事实也证明,从年正式开始的心理咨询工作,对于我写出这本书,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差不多每年,我都有一千个小时的咨询量,所以从年到年,我累积了将近一万个小时的咨询量。其中,深度咨询,即长程咨询,起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还保有三十来个来访者,咨询的时间,大多数都超过三年了。三年看似很长。我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觉得不安与内疚——这么久,还没有让来访者发生剧变,我是不是水平太差,还在坑钱?但个案经验累积多了,我会发现,咨询常常是,满一年时,来访者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格变化。满三年时,我和来访者的关系又会进入一个新阶段……后来也发现,那些最有冲击力的人性经验,也的确只有在充满信任、稳定而结实的咨询关系中,才能很好地呈现。这些长程的个案,也确实展现了很多深度的、不可思议的人性,这在极大程度上帮助我理解了“中国人”与我自己。很有意思的是,逐渐地,我发现自己能读懂诗了,也能发现当代艺术的一些“美”了,这都源自对深渊深处的人性的理解。这些理解,也是《巨婴国》这本书能写出来的关键所在。所以,要特别感谢我的所有来访者们,尤其是那些长程的来访者。在长时间的陪伴中,既是在疗愈你们,也是在疗愈我,更是深度碰触我们共同的人性。曾做过一个梦,梦见我在一列火车上,对所有人的故事都充满好奇,恨不得在这一次旅途中,将所有人的生活都体验一遍。醒来后,我想,我对别人的故事那么好奇,是不是忽视了自己的生活?也的确,我现在还没结婚、没孩子,虽然买卖了三次房子,但直到现在,才有了一套令自己满意的房子,不过还未收楼。这是一个问题,但同时,对所有人,特别是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充满浓烈的好奇,也是我的一个特质吧。一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gzhoumeirongyuan.com/jmzyy/681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