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意中接触到桃莉·海顿,先读了她的成名作《她只是个孩子》,结果一发而不可收,一口气读完了她全部八本书(华夏出版社出的这个系列共八本,好像其他出版社也零星出过她的其他书)。桃莉·海顿,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长期任职于美国公立中小学、智力培育协会等机构,专注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尤以自闭症、选择性缄默症、性虐待儿童等为主。在她风格独特、充满真爱的教育方式下,这些已被主流教育机构、甚至是自己的家庭放弃和放逐的特殊儿童,都慢慢地打开原本封闭的自我,让爱的阳光照进心房,也慢慢地学会与自己相处、与外界相处。
系列丛书八本,无一例外,都是桃莉·海顿根据自己经历过的真实案例改编而成。桃莉没有说教,细腻的文字,流畅的故事,更多的是用故事本身去影响读者,让人们发自内心去体验和感受。看着桃莉接手一个个被正常群体抛弃的各种奇形怪状(很抱歉用这么一个词,虽然不够尊重但很准确)的孩子,看着她倾注所用的心力,深深的爱,细心地倾听,全然地信任,耐心地陪伴,用无条件的接纳、包容、共情、理解、热情、真诚和这些孩子相处的过程,其惊心动魄不亚于观看难度最高的杂技表演,即使你事先已被告知会是个圆满的结局。
八本书读完后的一些零星感悟:
1.无条件的爱与接纳是教育的前提。桃莉的奇迹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不认可的可以去读读她的书。
2.爱父母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和本能。因孩子这种天性,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称,孩子们无一例外都是“家庭的保护神”,他们会用尽一切办法去爱父母,或努力帮助父母维持家庭成员之间的爱,有时他们不惜牺牲自己来帮助或解救自己爱的人。而中国俗语中“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只有不孝的孩子”是最具杀伤力的一句谎言。应修正为“天下无不孝的孩子,只有不会爱和教育的父母”。
3.在每个问题儿童背后,都有着一对不正常父母。武志红在一本书里序言里讲过这么一个有意思的经历:有一次他在和七八个家有问题儿童的父母集体交流,聊了一个多小时后,他产生了一种错觉:觉得自己不是在正常的人世间,而像是在疯人院。每个家长都在严重地伤害孩子,但丝毫没觉得自己有问题,都认为错在孩子。当桃莉将笔触转到这些孩子的父母时,你总会恍然大悟何以有这样的孩子。
?
4.你的爱有多宽广,你的胸怀就有多宽广。或者说:你的胸怀有多宽广,你的爱就有多宽广。在读桃莉的书时,她那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宽广的爱,都让我觉得她像一个圣母(纯褒义)。第一次有这种感受是读她的第一本书《她只是个孩子》希拉被叔叔性侵后,桃莉在向希拉解释这一切时的表述和对发自内心的对叔叔的悲悯。对照我自己,在读到这一段时,气愤、难过,以及已临近成功时却功亏一篑的沮丧感,简直要击垮了我的意志。桃莉不但带着希拉走出了阴影,某种程度也带着我走出这种极端的情绪。
5.对群里年轻人的建议:如果要养孩子,有条件的话尽量要有两个及以上的孩子。在桃莉每一个治愈的案例中,都一个强大而坚固的团体,即使他们每个人都是那么不健全的,但在桃莉的爱和拥抱中,他们天然就会互相陪伴、彼此安慰,让心灵上巨大的创伤慢慢愈合,迎来新生。每个孩子,都需要孩子的陪伴。
唐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