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有焦虑情绪,适度的焦虑有助于我们进入最佳状态,比如考试,体育比赛,或者遇到危险时警觉性更高,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可以说焦虑情绪是利大于弊。但是当这种焦虑情绪超过一定的度,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强烈的痛苦时,就有可能是焦虑障碍了。
焦虑因为“害羞”竟然找不到工作
7月是毕业的季节,刚踏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们各自兴奋地交流着自己找到的工作岗位,可小李却一个人躲在一旁,高兴不起来。
小李是著名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平常比较胆小、害羞,交际圈子里就几乎只有同宿舍的3个女生。看到其他同学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小李并不是没有心动过,但只要一想到要和那么多陌生人打交道,她就立马感到心慌、紧张。
几个月前,当小李收到第一个面试通知。一看到面试官,小李就面红耳赤,说话都语无伦次。之后又接到几个面试电话,小李都直接挂断。直到现在毕业了,小李都还没有找到工作……
像小李这样因为不敢或害怕与人交流,而难以找工作的毕业生其实并不少,他们很有可能是患上了“社交焦虑症”,也称为社交焦虑障碍,是焦虑障碍的一个重要亚型。
其主要症状是患者害怕受到注视,例如,怕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严重的甚至寸步难行、不敢出门等,因而使患者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还有部分患者甚至出现社会隔离,整日待在家里,不敢与外界接触,内心十分痛苦。
害羞是一种常见的人格特质,本身并不是病理性的。区别社交恐惧症和正常的恐惧、害羞,关键要看这种恐惧的合理性、发生的频率、恐惧的程度(和同类人群相比是否明显超出正常范围),是否伴有出汗、手抖、心慌、面红、发热等自主神经症状,并根据是否明显影响学习、生活、工作等社会功能,是否有回避行为等综合考虑。此外,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往往能够意识到自己恐惧的不合理性,但无法控制。
烦躁焦虑情绪、焦虑症、焦虑障碍各不同
焦虑障碍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可分为:分离焦虑障碍、选择性缄默症、特定恐怖症、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怖症)、惊恐障碍、广场恐怖症、广泛性焦虑障碍等。
焦虑障碍的患者反复出现恐惧与害怕,程度与实际不符,且自己认为这是不合理、令人困扰的,持续时间较长,对人际交往、社会功能也会造成影响。
一般老百姓讲的焦虑症是指“广泛性焦虑障碍”,实际是一种慢性焦虑,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精神上的和躯体上的。
精神上的焦虑有点像“杞人忧天”,“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操心”,就是过度的没有必要的担心,主要表现为紧张担心,多思多虑,脑子里总是把事情往最糟糕的方向想,比如自己是不是身体得啥坏毛病了?家人晚回来是不是出意外啦?如果第二天有什么安排更是考虑的极其周详,生怕会出现一点点状况。
躯体上的焦虑主要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亢进,包括胸闷,心慌,多汗,手抖,有的人有心神不定坐立不安,甚至有些非特异的症状,如头晕,紧张性头痛,肌肉紧绷感等。有些焦虑症患者还会有感觉过敏,比如对声音,光线过于敏感,坐在家里电话铃一响就吓一大跳,别人都喜欢阳光明媚,焦虑症的人却对光线过敏,要拉上窗帘。
关于焦虑症是有专门的诊断标准的,这个诊断标准包括四个方面,一个是症状标准,要具备精神上或躯体上的不适,二是要达到一定的时间,至少是几周或几个月。三是严重程度标准,只有影响到正常生活,给患者带来痛苦才考虑达到疾病标准,四是排除标准,比如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甲亢等疾病也会引起上述症状,只有排除了这些躯体疾病,才考虑是焦虑症。
当然,如果您有以下表现,医院就诊:
觉得活着没意思,不如死了算了,甚至有时已经开始考虑具体的自杀方式,并且着手准备(比如积攒安眠药)时,一定要及早求助于医生;
吃不下饭,体重明显减轻,做了相关检查比如胃肠镜、肿瘤指标等却无明显异常;
睡不着觉,躺在床上半小时还不能入睡;或者早上比平时早醒1-2小时;
身上有各种不舒服,比如疼痛,尤其部位不固定,性质不明确,而反复检查却找不到病因;
工作经常出差错,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自觉反应迟钝;
脑子里总是胡思乱想,多思多虑,各种担心,难以控制;
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多汗,手抖,心慌,却检查不出病因;
血压持续升高,服用各种降压药无效,尤其紧张担心时更高;
在某些特定场合会紧张担心,恐惧害怕,如社交场所,当众发言,或空旷场所,高处,密闭空间(地铁、飞机、磁共振等)等,并且主动回避去这种地方;
无原因无预兆突然发生心悸,气透不出,觉得自己要死掉了,担心心脏病发作,担心失控,有强烈的恐惧感,检查无明显异常,约半小时自行缓解。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