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老师把视频发了过来,可以看到瑶瑶会跟着小朋友一起玩,一起上课,也会参与,但老师提问就是不说话,有时会点头或摇头,也不跟小朋友互动,这下瑶瑶父母急了,这孩子是得了什么怪病吗?
选择性缄默症
瑶瑶患的是一种儿童情绪障碍——选择性缄默症(SelectiveMutism,SM)这是一种精神障碍,是以患儿在某些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如学校,有陌生人或人多的环境等)因为焦虑或极度害羞,持久地“拒绝”说话,而在其他场合言语正常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多在3~5岁起病,女孩比较多见,女孩与男孩的比例是2:1。患者在某些特定场合。
SM是一种少见疾病,年美国心理学会推测的临床SM患儿不足儿童总数的1%,发病率在0.2%到2.0%之间,绝大多数患儿持续一年以上。
原因和表现
SM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造成:
1、心理障碍。早期的SM个案研究将问题归咎于家庭因素或难以解决的内心冲突,如父母过度保护,最近研究认为SM和忧虑症的密切相关。有专家甚至认为SM就是忧虑症的一种类型,SM应该被称为儿童社会恐怖症,SM患儿和成人社会恐怖症患者有很多共同特点。SM和忧虑症相关的另一个有力证据是抗焦虑药物对治疗SM有效。
2、行为障碍。行为学家认为SM是一系列被加强的消极的学习模式所造成的行为问题,是一种“以拒绝说话作为巧妙应对外界环境的惯常反应”。也就是说,缄默状态是患儿处理与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行为表现。行为专家认为患儿的沉默行为是功能性的,主张不良的外界环境是这种状态持续存在的维持因素。因而患儿的这种缄默状态是一种适应行为,而不是病态行为。
3、智力发育障碍。Kristensen等认为SM和智力发育障碍有关,与妊娠或分娩疾患相关,常合并咀嚼吞咽障碍、运动协调障碍及睡眠障碍。焦虑症状可能为认知困难引起,比如,工作记忆障碍容易导致焦虑症状。在完成超过认知能力的认知任务时,患儿个体工作记忆可利用的资源匮乏,焦虑随之加重,于是采取妥协方式(消极的,不说话)完成任务。然而SM患儿通常不存在认知能力低下,Katharina等的研究显示SM患儿和对照组儿童的认知功能没有明显的差异。
4、言语或语言障碍。有研究发现SM患儿存在言语或语言障碍,Kolvin和Fundudis[研究证实SM患儿开始说话的时间明显晚于正常儿童,而且SM患儿组50%的患儿言语不成熟,而对照组只有9%。Wilkins研究了24例SM患儿,尽管评估时只有8%的患儿有言语问题,但有25%的患儿是有言语延迟现象,21%的患儿言语不清晰。在欧洲,对例SM患儿的大规模研究中,至少38%患儿存在言语或语言表达障碍。移民儿童中SM发生率高,也印证了语言障碍与SM有关。频繁搬家或转换学校,可以诱发SM,因此SM不应仅仅是一个语言问题。
临床诊断
SM的准确诊断相当困难,需要一个全面的检查评估,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精神心理检查、听力检查、社会交流能力检查、学习能力检查、语言和言语检查以及各种相关的客观检查(如脑电图、头颅影像学、事件反应电位)等。SM的临床特征有5点,可作为诊断的依据:
1)在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不能”说话,而在另外一些环境说话正常;
2)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
3)无言语障碍,没有因为说外语(或不同方言)引起的言语问题;
4)是由于入学或改变学校、搬迁或社会交往等影响到患儿的生活。
5)没有患诸如自闭症、精神分裂症、智力发育迟缓或其他发育障碍等发育或心理疾病。
可用的治疗方案
选择性缄默症预后良好,经过治疗大多数可以在数月至数年内恢复,少部分患儿发展为慢性部分患儿在青少年和成年时期仍有过度害羞和社会焦虑症表现,在某些社会场合仍有说话不流利,词不达意的表现。
1、心理治疗:是最早应用于SM的治疗方法,目前仍广泛应用于SM的治疗。心理治疗以缓解患儿的内心冲突为主要目的,强调个体化治疗,具体方法有心理暗示、心理辅导、精神分析法、认知治疗等。心理医师从个案研究及经验,认为心理治疗是有效的,但心理治疗是一个长时间过程,个案研究无法摆脱SM自然康复因素干扰,不能证实心理治疗是否真的有效。
2、行为治疗:SM是一种行为障碍,行为治疗可以帮助患儿调节情绪,克服急躁和焦虑,纠正处理问题的行为模式。常用的方法有正性强化法、负性强化法、脱敏法、录像自我模型法等。
3、家庭治疗:包括家庭教育和家庭游戏。家庭教育目的是改善不健康的家庭环境和家庭关系,加强家长对SM的认识,给患儿创造一个适宜的家庭环境,改善家庭关系,减少粗暴的呵斥,增加善意的鼓励,如患儿主动与客人交流包括(眼神、手势、躯体姿势、言语等)时给以适度的鼓励,不强迫患儿说话;家庭游戏,邀请患儿的朋友、同学和老师来家中做客,同患儿一起做游戏,让患儿在熟悉的环境中,同他们进行交流。不鼓励患儿使用其他的方式交流,但不能反对,以增加患儿的焦虑,诱导鼓励患儿交谈。来客由熟悉到陌生,由少到多,最终,患儿在学校接触到的人都是自己熟悉的人,而忽略学校是一个陌生的环境。
4、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参与和支持:给患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多鼓励患儿讲话,不取笑其言语障碍,不恐吓捉弄等。在学校组成以老师和部分同学为主的帮助小组,告诉他们配合医师治疗的重要性,了解患儿情况及治疗特点,多与患儿交流,不强求患儿言语应答,鼓励患儿各种形式的回应。课堂上:最初鼓励患儿参与集体回答,回答人数逐渐减少;鼓励患儿单独和老师交流,提前准备要回答问题,然后小范围内由患儿单独回答,老师或同学们用言语诱导、提示、配合患儿回答问题,逐渐将范围扩大。
5、药物治疗:在过去十几年中,对抗抑郁药物治疗SM进行研究,认为药物治疗有效。Dummit等报道了SSRI类药物氟西汀治疗21例SM患儿研究,没有进行对照,经过9个星期治疗,其中16例患儿焦虑减轻,症状得到改善,患儿公共场合说话逐渐增多,改善程度同年龄成反比,疗效优于心理或行为治疗。一般不把药物治疗作为首先的治疗方法,但是如其他方法效果不好,药物治疗可以加入到治疗方案中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