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虽苦,但我不需要同情

“同情和共情,到底差了多少?”

▲点击收看催泪短片《第三个愿望》

这部短片,来自金牌导演罗景壬,改编自中国信托慈善基金会“台湾梦儿少社区陪伴扎根计画”的真实案例。

短片描述一位在火葬场长大的女孩,如何在陪伴班老师的理解和帮助下,成功走出“选择性缄默症”阴霾的故事。

片中,主角小姑娘名叫小薇,一开始因为她不爱开口讲话,所有人都觉得是因为小薇家中很特殊,觉得她很可怜。

但直到一天,当老师发现小薇有着独特的画画天赋时,便在当天决定去小薇家家访。

也就是那次家访,让老师了解到小薇并不是不喜欢说话,是因为她的爸爸患有口腔癌。

小薇觉得这个世界上只有爸爸一个人不能讲话很孤独,所以干脆自己也不开口说话,陪着爸爸。

知道了原因的老师给小薇的爸爸写了一封信,在告知他女儿不讲话的缘故时,也告诉了他,能帮小薇走出这种境况最好的人选就是他。

于是后来,在老师和父亲的帮助下,小薇终于又重新开口说话了。

有人在导演罗景壬的手记中揭示了导演的真实意图,他说这是一个关于预设立场的故事。

什么叫预设立场?孩子在人们眼中,通常都是天真无知的,所以当他们不发一语,通常我们都会感到不幸。

而有了这种不幸的情绪后,便会引发一连串只来自我们预设的景象。

当孩子在那样的景象中,我们就会忍不住怜悯她,想要去帮助她。

相信在日常生活中,多数人都会和片中老师最初的想法一样,会不由自主地觉得小薇可怜。

因为妈妈在火葬场上班,小姑娘每天经历的都是生死瞬间,而爸爸又患有口腔癌,这样的条件真的是太符合同情了。

但却在那时忽略了,产生这种情绪的,只是自己。

你去同情可怜的并不代表理解了别人的处境,反而正因为你意识到自己正处于幸福中,所以才会觉得别人过得不好。

我并不否认同情是一种好心的体现,我所无奈的只是身边围绕着太多的同情。

记得作家茨威格就曾在《同情的罪》一书中说过:

同情有点像吗啡,它起初对于痛苦确是最有效的解救和治疗的灵药,

但如果不知道使用的分量和停止界限,它就会变成最可怕的事物。

所谓真正的同情该是对别人的遭遇有感情共鸣,或是对别人的行动理解赞同。

而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的怜悯心和同情心,却是对他人的歧视。因为觉得对方可怜,所以才不自觉地用更低的标准去审视对方。

1

看过一对摆地摊的夫妇的故事。

路边有一个中年女人正在摆地摊,正值午饭时间,一个中年男人骑着自行车过来送饭。

男人一下车,就歉意地笑道说:“对不起,我来晚了,饿了吧?”

女人看着着急给自己送饭的丈夫笑笑说:“没事,不着急,还早呢。”

男人笑着从自行车前面的筐里取出午饭,两人就着路边的阶梯坐下开心地吃了起来。

此时来了一个中年阿姨,看着两人餐盒里的饭菜,诧异地对女人说:“大妹子你真可怜,辛辛苦苦工作,老公就给你吃这些寒酸的东西,一点油水都没有。”

说完,扭着身子离开了。

夫妻两人面面相觑,原本美味的饭菜也失了幸福的味道,多了分苦涩。

每个人的生活条件不同,你眼中的不幸,在别人眼里却是莫大的幸福,轻易去评价别人的生活,会打扰别人的幸福。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讲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同样的道理,世上也从来没有两个人能拥有完全相同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你可以选择在家吃着你的豪华午餐,他们也可以选择在街角的阶梯享受二人虽不丰盛却很甜蜜的饭菜。

不轻易评价别人的生活,不随意打扰别人的幸福,是一种做人的修养。

2

微博上有一段话很火:

我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你生活在一艘豪华的大船上,船上什么都有,有一辈子喝不完的美酒,还有许多跟你一样幸运登船的人。

而我抓着一块浮木努力漂啊漂,海浪一波一波拍过来,怎么躲也躲不掉,随时都有被淹死的危险,还要担惊受怕有没有鲨鱼经过。

你还问我:为什么不抽空看看海上美丽的风景?

在我们潜意识里,认为很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

我们认为在海上航行,要学会享受,抽空看看美丽的风景;

我们认为吃东西除了要吃饱,要吃得健康养生;

我们认为一定要尽可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

但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优越的生活条件,对有的人来说,能在海上生存下来就很了不起了;

有人不奢求吃得有多么精致,能每天填饱肚子就是一种幸福;

有人不强求给到孩子最好的教育,能供孩子上一个普通的学校就很满足了......

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理所当然,不要总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评价别人的生活,在你眼中平常无奇的事情,可能需要别人费尽全力才能得到。

《了不起的盖茨比》在开篇第一句就写了:“在你想要评判别人之前,要知道很多人的处境并不如你。”

3

在一次采访中,锤子科技的创始人罗永浩说了这么一段心路历程。

年轻的时候,他很反感那些有迷信思想的人,凡是那些信风水,见了佛像就要跪拜的人,他是非常不屑的,更不用说与之交朋友。

直到自己开始创业之后,慢慢了解到,事业做得越大,承担的风险和责任也就越大,他们迷信,不过是消解压力的一种方式,既不伤人也不伤己。

于是他开始慢慢转变他的想法,虽然自己不迷信,但也不再一味地反感那些迷信的人,而是试着以一种同理心去包容更多与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

伏尔泰说:“我不认同你的观点,却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同样的,我不认同你的生活方式,却尊重你选择生活的权利。

不要轻易地去评价别人的生活,每个人的行为,都有着自己的出发点和原因,也容易被自身所局限,多尝试换位思考和寻找共情,求同存异地去理解别人。

4

相信你一定有这样的经历。

爸妈比较节省,即便很多东西已经很旧了,一年可能都用不上一趟,他们还是舍不得丢,摆在家里占位置;

他们平时玩







































治白癜风的医院
中科公益抗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gzhoumeirongyuan.com/jmzyy/258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