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迎宾馆外景
年9月9日8:00,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在河南省郑州市黄河迎宾馆正式开幕。这场为期两天半的大会邀请了众多康复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前来授课及学术交流,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医生、学者前来参会。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继承创新、共谋发展”。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副主委兼秘书长、医院吴毅教授和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常委、医院郭钢花教授共同主持了本次大会开幕式。
吴毅教授和郭钢花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河南省医学会王伟秘书长、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主任委员励建安教授、前任主任委员顾新教授、侯任主任委员岳寿伟教授、副主任委员吴毅教授、黄晓琳教授、刘宏亮教授、牟翔教授,医院康复部主任李常威教授;医院副院长汤有才教授;河南省康复医学会会长冯晓东教授等。
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主任委员励建安教授、河南省医学会王伟秘书长分别为开幕式致辞。
在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上,医院康复医学科成员积极参会,在会上进行了多项口头发言及英文演讲,受到与会同仁的好评和认可。
主旨报告
吴毅教授正在进行主旨报告
医院吴毅教授就“构建脑卒中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的精准医疗体系”的专题在大会上作了主旨报告。吴毅教授指出,脑卒中后精准评定是脑卒中患者“个体化”精准康复治疗的前提。要精准治疗,首先需要建立有序的三站式数据库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整合。目前,随着生物医学分析技术的进步、影像学技术的提高、大数据分析工具的出现,都为我国推动“脑卒中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的精准医疗体系”的发展,创造了成熟的时机。
口头发言
朱玉连副教授正在进行口头发言
医院朱玉连副教授就“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生物力学的影响”的主题在大会神经康复治疗技术论坛作了口头发言。
此研究旨在将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用到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训练,探索其对患者步行能力及步态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和临床有效性。经过脑卒中偏瘫患者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8周的干预,BBS平衡功能、站起行走计时测试以及10米步行改善明显;患者身体重心控制明显改善,患者姿势稳定得到提高,动态平衡能力改善。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的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发病后2-4个月可安全有效的改善患者“不能走、走不好、走不快”的现象,值得临床推广。
吴军发副教授正在进行口头发言
医院吴军发副教授就“小脑缄默症的临床康复研究”的主题在大会神经康复论坛作了口头发言。此研究旨在探索小脑缄默症的发生机制和康复干预方法。吴军发副教授对6例小脑中线病变、临床上曾表现为缄默的患者康复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得出小脑中线结构病损和脑积水V-P分流术与小脑缄默症的发生可能存在重要联系,鉴于小脑缄默症的相对良性恢复结果,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沈雪彦医师正在进行口头发言
医院沈雪彦医师就“丰富环境促进MCAO大鼠健侧扣带及其周围灰质血管新生的作用研究”的主题在大会神经康复论坛作了口头发言。此研究表明,丰富环境对于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有促进功能康复的作用,但对大脑中动脉栓塞术后大鼠健侧皮层整体上的血管、神经、突触新生没有检测到明显作用。丰富环境可以促进大脑中动脉栓塞术后大鼠双侧扣带(cingulum)及其周围灰质血管新生,此种作用与增加扣带及其周围灰质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相关。在健侧,扣带及其周围皮质的血管新生伴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增加,此种现象可能预示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健侧半球功能重塑中的特殊意义。
赵娟治疗师正在进行口头发言
医院赵娟治疗师就“功能性电刺激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的疗效评价”的主题在大会神经康复评定论坛作了口头发言。此研究目的是进行功能性电刺激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的疗效评价。研究表明,功能性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电刺激均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以及步行能力,功能性电刺激可能更优于生物反馈电刺激。
医院谢鸿宇医师汇报的题目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皮层血供重塑模式的研究”。本研究结果表明,脑缺血后的血管新生在分子,结构以及功能层面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并首次发现了脑缺血后双侧皮层血供出现持续性减低的分布规律,进一步证实了丰富环境对血供恢复的促进作用和对血供的重塑模式。
英文发言
李策博士正在进行英文发言
医院李策博士以“TheEffectofConstraint-inducedMovementTherapyontheNeurogenesisinCerebralCortexofRatswithCerebralIschemia”为题在大会青年论坛进行了英文发言。李策博士使用流利的英文向大家介绍了强制运动治疗对于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再生作用的研究成果。
医院陆蓉蓉医师汇报的题目是“TheapplicationofBrainComputerInterfacebasedwristrobotictherapyinastrokepatient”。该研究重点是介绍脑机接口治疗技术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已取得一定治疗效果。
卫星会议
贾杰教授正在进行学术报告
医院贾杰教授在9月10日的飞利浦卫星会上进行了学术报告:“手功能康复-产学研医路上的美丽故事”。在回顾了医院康复医学科手功能团队的发展历程之后,贾杰教授分享了手功能团队产学研医的诸多成果,展示了手功能团队和多家科研企业共同研发的诸多治疗设备以及手功能康复创新治疗研究项目,例如FES、BCI、镜像、辅具技术等。
黄河迎宾馆园区景观
年9月11日12时,历时两天半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落下帷幕。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副主委、医院牟翔教授和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副主委、医院刘宏亮教授主持了闭幕式。
华山康复医学科团队在会场合影
此次郑州之行精彩落幕,医院康复医学科收获满满。让我们力争做出更好的成绩展示给全国的康复同仁,来年沈阳再相聚!
作者简介沈雪彦
博士,复旦大学年优秀毕业生,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师从吴毅教授。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丰富环境通过健侧皮层血流重建促进脑缺血损失后代偿性恢复的机制研究”的研究工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