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根植着一个父亲的形象,他可能如龙应台笔下的父亲一样腼腆,也可能如朱自清笔下的父亲一样沉默,又或者如《红楼梦》里的贾政一样严苛……
这些不尽相同的父亲形象,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在甘肃兰州也有一位父亲,为自闭症女儿“披荆斩棘”,只希望未来孩子有份工作能够独立生活。
我的孩子不一样
父亲名叫姜楠,是一名警察,35岁的时候才有女儿,孩子出生时全家都很高兴,但随着年龄增长,一切开始变得不一样。
姜楠渐渐发现女儿和同龄的孩子相比有一些不同,语言能力差、不会和人交流,在别的孩子能背古诗的时候,自己的女儿只能说上一两个字。
一开始妻子和姜楠以为是女儿学得慢,但等到了上幼儿园之后老师告诉姜楠,孩子不听指令。
在别的小朋友按时上床睡觉时,他们的女儿却在地下蹦跳,而且和别的孩子交流存在障碍,医院检查一下。
这个时候姜楠和妻子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医院进行检查,医生都诊断孩子有自闭症的倾向,建议父母做好终生干预、终生陪伴的准备。
姜楠一开始不敢相信,无奈之下只能慢慢接受现实,并尽自己努力带着孩子训练,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
不要拿我们的孩子和正常孩子去比
从孩子确诊到现在,六年的时间里,姜楠始终没有放弃将女儿送到特殊机构锻炼,在家里也时常练习。
普通孩子教一遍就会的东西,他教数百遍女儿也不会。不听指令、交流障碍、无法控制情绪是女儿的常态,好在努力是有回报的,现在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升。
“不要拿我们的孩子和正常的孩子去比,一比的话绝对失望透顶,绝对会崩溃”。
虽然姜楠有的时候也会抓狂,情绪失控,但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只能自我调节,表现出积极的一面,他说:自己的思想倒了就没有办法维系这个家庭。
孩子不是累赘
不了解自闭症的人会觉得这样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有着惊奇的天赋,但事实是,有天赋的自闭症儿童的比例估计不到所有自闭症儿童的10%。
很多大龄自闭症患者家庭的焦虑:我走了,孩子该怎么办?
有人建议姜楠再要个孩子,他拒绝了,他说孩子不是累赘,如果再要一个孩子,女儿该怎么办?
现在姜楠最大期望就是看到孩子能独立生活,未来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来养活自己,为此他将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自闭症,是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当自闭症孩子的父母不容易!自闭症孩子父母的付出是正常孩子家长的数十倍。
但自闭症儿童最好的医生,就是父母。自闭症的治疗,最核心的就在于家庭。家长只有亲自介入,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地引导孩子,才能够真正帮助孩子成长和改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