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主题:恶的对治与善的呵护
会议时间:年12月7日
13:00-15:00
会议地点:
线下: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会议室
线上:腾讯会议(有限开放)
(备用会议号:)
会议机构: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召集人、主持人:张昭炜
主讲人:梁涛
与谈人:花威(湖南大学)
张明(贵州大学)
王林伟(武汉大学)
李科政(中国人民大学)
邱楚媛(北京邮电大学)
第一项议程:
主讲人报告与回应
(13:00-14:10)
主讲人简介:
梁涛,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国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担任孟子研究院秘书长,“荀子与赵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孟子研究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荀子研究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出版《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儒家道统说新探》、《“亲亲相隐”与二重证据法》、《新四书与新儒学》等,其中《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获多项人文社科奖。
报告主题:孟荀人性论的反思与重构
在《孟子“道性善”的内在理路及思想意义》(《哲学研究》年第7期)、《廓清荀子人性论的千年迷雾》(《中华读书报》(年04月05日))等前期重要成果基础上,主讲人梁涛教授结合近年来的思考,进一步深入探索孟荀人性论的重构。
对话内容包括荀孟的功夫论与善恶处理方式、阳明学对于善恶的处理经验、西方宗教对治恶的经验、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对于恶的态度、舍勒质料先天的价值伦理学(人格自律伦理学)对于性善恶的启示等。
第二项议程:
功夫论视域下的性善恶之统合
(14:10-15:00)
性善恶是儒学伦理学的基础性问题,这一问题的理解决定了伦理体系的建构以及功夫论的着力点。从功夫论来看,荀子由“虚壹而静”而得“大清明”,孟子重视清明的平旦之气,而得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孟荀的功夫、境界论有相似性,如“清明内景”为含气之幽,并且可以统合与重构。由先秦儒学发展至宋明理学,功夫论可分两种:一是《剥》的功夫,即是去恶,无欲,可解读为“恶的对治”;二是《复》的功夫,即是扬善,让善启动,可解读为“善的呵护”。两种功夫论可以联动,协同促进。根据儒学缄默维度的第七个基本特征,随着功夫的深入,道体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而《剥》尽《复》来是“元善”启动的关口。由方以智哲学道体论的“至善统善恶”引申,可归结为功夫论的“‘致善’统‘扬善’与‘去恶’”,也可以说《剥》《复》均是为了致(寻求)善。
与谈人报告:
1、花威《西方宗教的神秘体验与缄默维度》
2、张明《阳明学的神秘体验与缄默维度》
3、王林伟《现象学的遮蔽与缄默》
4、李科政《康德宗教向度的根本恶及其启示》
5、邱楚媛《荀孟境界论》
与谈人简介:
1、花威,北京大学哲学博士,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奥古斯丁思想和基督教思想史。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一项,当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奥古斯丁书信全集翻译与研究”,在《哲学与文化》《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汉语基督教学术论评》和《哲学门》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中英文论文三十余篇。
2、张明,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副教授、贵州大学阳明研究中心主任、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副教授、贵州大学阳明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中国史(思想史、佛教史、阳明学)、区域史、教育学领域。
3、王林伟,曾求学于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地,获中国哲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研究领域为儒家哲学、现象学以及东西方哲学比较。代表著作有《正学理想与天人回环:论船山思想的核心问题与视野》等。
4、李科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讲师,曾任天津社会科学院伦理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道德与文明》杂志社编辑,主要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研究,在《哲学动态》《道德与文明》《世界宗教文化》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译著有《康德的道德宗教》、《定言命令式:康德道德哲学研究》等。
5、邱楚媛,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