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向冲着自闭症点进来的妈妈们道个歉,今天我有点标题党。严格来说,我儿子从来不是自闭症,只不过他妈一度觉得他是而已。但我仍然清楚记得最初得知这种可能性时的心情:我坐在公交上,沙小恩躺在我的膝盖上睡着了。我的眼泪流了一路,设想了千万种未来的情景,那种心碎的感觉一直弥漫到今天。所以,要说心路历程,这也算是个开始吧。
在沙小恩4岁差两个月的时候,我们搬到了现在所居住的瑞士小城,适应了两周的托儿所(Kita)后,就正式入园了。瑞士幼儿园属于义务教育,4岁开始,入园年龄以7月底为界限,以后出生的都第二年入园。因为沙小恩是7月的生日,所以他是幼儿园里年龄最小的娃。当时,我也曾犹豫过是否要给他申请晚一年入园,但参考了一些意见后,也因为有点怕麻烦,所以决定还是算了。在这点上,我是有点后悔的。这里真心建议各位妈妈,如果你的孩子年龄偏小,而且自理能力不是很强,且情商发育不过成熟的话,这点在男孩子身上体现更明显,真的可以考虑让孩子晚一点上学。这样对孩子的自信心有很大帮助。
一上幼儿园,沙小恩就出现了一些不适应,比如自理能力太差,衣服鞋子都穿不好,这让他在小朋友中很自卑。我每次送他去幼儿园,都要把他送进教室,交到老师手上才行,否则他就不肯进门。当然,最严重的问题是他在幼儿园不说话,能点头摇头动手的就绝不开口。开始我们以为是因为他听不懂本地方言,需要时间适应,就没有太在意。直到两个月后,老师反应这种情况没有任何改变的时候,我们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奇怪的是,如果单独约小朋友来家里玩,沙小恩就没有这种情况,听得懂也说得出,说明这不是语言的问题。沙小恩在幼儿园的社交也因此困难重重。
不愿进幼儿园的小孩
在幼儿园不能自理的小孩
回想那段日子,无论对他还是我都特别的煎熬。孩子在幼儿园的日子肯定不太好过,不敢说话,不敢主动找小朋友玩,有时还受到小朋友的嘲笑,说他是”胆小的兔子”。我曾好多次在幼儿园户外活动时,躲在外面观察,看到自己的孩子要么被人强拉着玩,要么自己一个人,心里都特别难受。还好幼儿园老师对他还是很照顾的,给我们推荐了语言家长。我们自己预约了心理学家,希望能帮助孩子尽快改善这种情况。那段时间我胡思乱想地严重,猜测了各种可能的症状,担忧、恐惧、不安和心痛每日折磨着我。
经过多次问诊确诊,逐一排除了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选择性缄语症, 沙小恩被确诊症为:在某种特定环境对语言不自信。如果大家对这三种症状不太了解,可以看一下下面的简单定义。这里我想提醒大家,对孩子出现的任何问题,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又或自以为是,有怀疑一定要找专业人士问诊,越早干预对孩子越好。前两者属于专业医生需要应对的症状,而缄语症和我儿子的情况在瑞士则是由语言治疗师(logopadin)负责。
#
自闭症
是一种由脑部发育障碍所导致的疾病,其特征是情绪,言语和非言语的表达困难及社交互动障碍,会对限制性行为与重复性动作有明显的兴趣。自闭症和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
#
阿斯伯格综合症
总体上是被认为是自闭症的一种,这类人群不存在语言发展障碍,具有正常的智商,但他们的大脑在处理信息和感官刺激是有别于一般精神状态的人。
#
选择性缄默症
是一种社交焦虑症,患者有正常说话的能力,但在特定情境下就是说不出口。
在瑞士,语言治疗师这一职业可以说是非常有市场,负责孩子们各种情况的交流和语言障碍,除了社交障碍,还有结巴、发音问题、阅读障碍、书写障碍,甚至数学理解问题等等,总之包罗万象。我周围很多孩子都曾去看过语言治疗师,问题五花八门。
通常情况下,老师发现孩子的问题后,会和家长沟通,然后向教育局提出申请,由教育局分配语言治疗师。家长先跟语言治疗师沟通孩子的情况,然后语言治疗师会跟孩子单独进行疗程。
那段时间,我每周一次带沙小恩去语言治疗师那里进行一对一疗程,也配合治疗师的建议在家里做一些情景游戏,定期邀请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家里玩。
当时,语言治疗师不建议我们在家里再让他学习数学等自然科学类,尽量不拉大他智商和情商的差距。我们在心理学家那里给他做的发展测验结果也显示,他的逻辑思维高达90以上(也就是超越90%以上的同龄儿童),语言能力也不低,但社交能力却在平均线50(社交水平低于50%的同龄儿童)以下。所以我们只好谨遵老师的建议,即使孩子表现出有兴趣,我们也拒绝跟他讲。在这一过程中,我也难免经常质疑,不知道这样压抑孩子的天生兴趣到底是对是错?
所幸,经过半年的治疗,沙小恩在语言交流上大有改观,虽然在幼儿园仍然说话声音很小,不敢主动跟他人交流,但甚至可以回答老师的问题,也慢慢可以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特别是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甚至滔滔不绝。治疗后期,沙小恩的语言治疗师会每周一次到他所在的班级里去,陪他一起玩,并帮助他主动和其他小朋友互动。
除了孩子情况的改善,作为母亲,我的心境转变其实也非常重要。在沙小恩开始治疗的时候,我也去看了心理医生,否则觉得自己抑郁得快要疯掉了。
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我认识到:作为妈妈,我必须接受孩子的与众不同,特别是跟自己的区别。我不应该纠结在把孩子改造成外向而擅长交际的人,只因为我认为这种方式更好,而是应该全心接受内向而敏感的他。我明白了,世间有各种各样的人,就有各种各样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短板,并没有一个必须达到的标准。
我们纵然是要配合学校的要求,也要保护自己的孩子,让他能够快乐地做自己。如果,他一个人向内能够找到快乐的能量,那又何必要求他一定广结朋友呢?
改变了自己的心境后,一切就变得没那么压抑了。我从心里接受了孩子的不同,尽力配合老师和专家做出努力,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我也会感到欣慰,给孩子奖励。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的辛苦与反复。
沙小恩幼儿园快毕业的那段日子,是最为轻松快乐的。他在幼儿园的表现有了很大改观,虽然他仍然不是一个爱社交的孩子,但也有了一两个不错的朋友,以前总是强迫他的孩子也不再招惹他了。在幼儿园的毕典礼上,沙小恩还又唱又跳地担任了小歌剧的小男主,让在下面看的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可是幼儿园结束,也意味着新的开始,沙小恩进入新学校新环境,是不是会情况恶化,再次缄默不语呢?
(未完待续)
瑞士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