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发型克雅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论著·

散发型克-雅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吴萱*林艾羽*李智文*王志强*王柠*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经费资助(编号:-GJCZD);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编号:Y)

??福建医院神经内科(福州)

通信作者(Email:ningwang

mail.fjmu.edu.cn)

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disease,CJD)是一种具有严重致残性、无法治愈的人类朊蛋白病。研究认为,该病为引起快速进展性痴呆(rapidlyprogressivedementias,RPDs)的常见原因[1]。克-雅病可分为散发型、遗传型、医源型及变异型,其中,以散发型克-雅病(sporadicCreutzfeldt-Jakobdisease,sCJD)最常见,约占85%[2]。CJD患者临床可表现为头晕、共济失调、锥体束征及锥体外系损害症状[3]。患者出现首发症状后多在两年内出现痴呆[1]。该病确诊需依据病理学检查,由于脑活检属有创性检查,同时存在医源性感染的风险,故确诊该病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充分认识该病早期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同时正确鉴别其他疾病,有助于对该病的及时防治。本研究对我院年1月至年9月收治的sCJ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及随访,对比相关研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年1月至年9月福建医院收治的sCJD患者,对其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入组患者需符合Zerr等[4]年在WHO关于sCJD诊断标准上进行修改的新标准,即具有快速进展性痴呆症状,病史≤2年,并出现下述症状中的两项:①肌阵挛;②视觉和(或)小脑损害体征;③锥体系和(或)锥体外系症状;④无动性缄默。同时下述实验室检测中任一结果阳性:①特征性脑电图表现(周期性尖慢复合波);②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③MRI的DWI或FLAIR像上存在尾状核和/或壳核异常信号或两个以上皮质(颞叶-顶叶-枕叶)的异常高信号,并且常规检查未提示其他诊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1.2研究方法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发病年龄、暴露因素,以及首发症状、典型临床表现出现的时间、颅脑MRI、脑电图、脑脊液一般检查、脑脊液14-3-3蛋白,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共17例sCJD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例,女性11例,男:女为1:1.83,发病年龄为45-77岁,平均发病年龄为60±8.8岁。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2.2首发症状17例患者中,1例患者发病前2年有拔牙史,1例患者5年前有输血史,其余患者无明显接触史、进食生牛羊肉史等。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行走不稳14例(82.4%)、记忆力下降11例(64.7%)、头晕7例(41.2%)、言语含糊4例(23.5%)、头痛2例(11.8%)、四肢无力1例(5.9%)、畏光1例(5.9%)。

2.3肌阵挛及无动性缄默随访过程中,14例患者出现肌阵挛,距离发病时间为0.5~12个月,平均(3.8±3.6)个月,出现率为82.4%;10例患者出现无动性缄默,距离发病时间为1~10个月,平均(4.6±3.1)个月。已死亡的12例患者中,10例出现肌阵挛,出现率为83.3%,距离发病时间为0.5~10个月,平均(3.3±3.1)个月;8例患者已出现无动性缄默,距离发病时间为1~8个月,平均3.7±2.7个月。

2.4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均完善颅脑MRI、脑电图检查。13例患者出现皮层“绸带征”,阳性率为76.5%;10例患者出现基底节异常信号,阳性率为58.8%;14例出现脑电图三相波,阳性率为82.4%。已死亡的12例患者中,9例患者出现“绸带征”,阳性率为75%;7例患者出现基底节异常信号,阳性率为58.3%;10例患者出现三相波,阳性率为83.3%。10例患者完善了脑脊液14-3-3蛋白检查,7例为阳性,阳性率为70%。已死亡患者中,6例完善了脑脊液14-3-3蛋白检查,4例患者为阳性,阳性率为66.7%。14例患者完善了脑脊液一般检查,其白细胞数为1~8×/L,均为正常范围,其中,仅2例患者的脑脊液蛋白轻度升高,其余脑脊液生化检查均为正常范围。辅助检查阳性率可见表2。

2.5结局在随访过程中,12例患者已死亡,出现首发症状至死亡的时间间隔为2~29个月,平均(12±7.7)个月。尚生存的5例患者目前距离发病时间分别为2个月、3个月、5个月、7个月、17个月。

3讨论

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disease,CJD)是一种由特殊的具有感染性朊蛋白(prionprotein,PrP)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变性疾病,其主要累及大脑皮质、基底节和脊髓等结构,因此又称为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或亚急性海绵状脑病。依据年WHO建议sCJD的诊断标准,具有快速进展性痴呆的患者,具有肌阵挛、视觉或小脑症状、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表现、无动性缄默四项中的两项,同时合并典型脑电图或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即可诊断为很可能sCJD[5]。年,Zerr等[4]在原标准很可能sCJD诊断的内容基础上增加了MRI影像学诊断依据,即DWI或FLAIR像上存在尾状核和壳核或两个以上皮质(颞叶-顶叶-枕叶)的异常高信号。

本研究中,多数患者为中老年人,发病前多无明确输血、生食肉类等暴露史,多数以行走不稳、记忆力减退为首发症状,已死亡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1年。

早期认为,脑电图对sCJD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其较特异表现为周期性尖慢复合波(PSD)。病程早期,患者多数仅显示为非特异性慢波;随着病程的进展,可出现双相波或三相波,逐渐变为双侧广泛同步发放的周期性三相波(图1),以0.5~2.5s的间隔重复出现,持续~ms。怀疑sCJD的患者需反复多次动态监测脑电图,方可提高PSD阳性率[6]。国内有文献报道PSD的敏感性为47.8%[7],多次复查,敏感性可达90%[8]。本研究中,PSD阳性率为82.4%,在已死亡患者中的阳性率为83.3%,且在各项辅助检查中出现的几率最高。代谢性脑病、药物中毒性脑病、脑炎等疾病也可出现三相波,临床工作中需注意鉴别[16]。

脑脊液一般检查多无异常,主要用于鉴别其他颅内感染,但脑脊液14-3-3蛋白检验对于sCJD诊断具有重要价值,Zerr等[9]曾报道,在确诊sCJD患者中,脑脊液14-3-3蛋白的阳性率可达95.4%,在很可能sCJD患者中阳性率也达92.8%。然而,有学者对32例病理证实sCJD患者的脑脊液14-3-3蛋白进行检测,发现其阳性率仅有53%。而该项检查也可出现许多假阳性,如脑炎、脑梗死、一氧化碳中毒、多发性硬化患者,也可出现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10]。本研究中,在17例拟诊sCJD患者中,脑脊液14-3-3蛋白的阳性率为70%,在已死亡患者中的阳性率为66.7%,与近期报道相仿。

近年来,颅脑MRI检查在sCJD诊断的地位逐渐提高,主要表现为DWI或FLAIR像异常信号,其特征性病变表现为基底节病变、大脑皮质病变、丘脑内侧病变(图2)。国外文献报道,颅脑MRI在sCJD患者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高达70%~95%和80%~%[11-13]。国内张家堂等[14]回顾性研究13例sCJD患者的颅脑MRI,发现DWI异常信号对于sCJD诊断的敏感性为%,特异性为81.3%,高于脑电图PSD以及脑脊液14-3-3蛋白。但本研究中,颅脑MRIDWI像上皮层“绸带征”的阳性率仅为75%左右,尾状核和/或壳核异常信号的阳性率为58.8%。原因有可能为部分患者检查时间为病程晚期,神经元细胞脱失,胶质纤维增生,造成异常空泡减少,水分子细胞内隔室化效应减弱导致DWI异常信号消失[15]。

综上,本研究发现,sCJD患者多数为中老年发病;首发症状多为行走不稳、记忆力减退,无特异性;脑电图三相波及颅脑磁共振DWI像异常信号在sCJD患者中出现的几率较高,而脑脊液14-3-3蛋白的敏感性较低。sCJD是引起快速进展性痴呆的常见病因,症状出现后的生存期限约为平均1年。

参考文献

1.GESCHWINDMD,HAMANA,MILLERBL.Rapidlyprogressivedementia[J].StrokeMedicine,:-.

2.ROBERTC.BUCELLI,MD,BEAUM.ANCES.DiagnosisandEvaluationofaPatientwithRapidlyProgressiveDementia[J].MoMed,,(5):–.

3.MMIZOBUCHI,CTANAKA,KSAKO,etal.Correlationbetweenperiodicsharpwave







































如何治疗皮肤白癜风
北京怎么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gzhoumeirongyuan.com/jmzjc/31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