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和场域
内部开总结会,有一位同事反思自己太急躁了,导致最近工作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我觉得很奇怪,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她是特别内向文静型的。不过从周围同事的反应来看,大家都认同她的自我分析,这说明以前我对她的了解还不全面。
回想一下,这不是我第一次看错人了。有一次搬家,请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帮忙。他说你不要管了,忙你的去,我带几个自己的兄弟就行。搬家那天我还是不放心,因为在我印象里面,这个小兄弟比较腼腆,怕他协调不了。结果我大跌眼镜,小兄弟指挥的有条不紊,颇有大将风度。我后来和他说,你原来不是这样啊。他不好意思的说:“从小听你的习惯了,在你面前施展不开。”
我恍然大悟,不但理解了这个兄弟,觉得自己也有这个问题。在有的场合里,自己觉得信马由缰、游刃有余,天上的事情知道一半,地上的事情全知道。在另外的场合里,觉得自己就像是个小学生,手放在前面怕没有礼貌,手背到后面怕显得骄傲。改变我的其实不是我自己,而是我所在的环境和场域。
当我们将视线过多的集中在自我身上的时候,场域就开始挤压我们内在的空间,也就在别人眼里成为一个内向的人。当我们放下自己,将注意力向外,我们也就成为整体的一部分,成为一个外向的人。这种转变是我们和外部环境互动的结果,大多数时候主动权不在外部,而在我们内心。
场域压迫着内心
曾经有个同事,工作中我们很少说话,尤其是个人方面的事情。有一次年终聚餐,他多喝了一点酒,不停地拉着我说。从我们的感情到他自己的岗位,天上一脚地上一脚的说个没完,一点平时内向的感觉都没有。有人说喝酒就是一个摘面具的过程,喝得越多越彻底,不过我觉得更像是一个打开内心的过程,心打开了,话就多了。
鲁迅通过描写少年闰土,记录了一个社会环境对人塑造的过程。当闰土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是那么的活泼可爱,两个人有着说不完的话。当闰土成为一个成年人的时候,却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小说中是这样描述两个人见面的情形: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闰土的心已经死了,在年少时候,每个人的世界是相对平等的,甚至老爷和下人都一样。当长大成人之后,社会的阶层和财富慢慢左右了人们之间的关系,蒙蔽了大家的心灵。知道尊卑贵贱是成年人的一项基本技能,而这项基本技能的背后,就是在不同人面前展现出不同的性格。内相对有的人来说,可能是一种性格使然,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种不同场域下的内心选择。
就像闰土“心里苦,不过说不出”一样,很多人的内向是被动的。或许知道这种场合下自己没有发言的权利,或许知道自己发言的内容会不合时宜,或许知道说了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与其自讨无趣,还不如趁早承认自己内向,大家都好收场。
哀莫大于心死
在一个组织里面,一个人不爱讲话可能是内向问题,如果大家都不爱讲话,那就是环境和场域的问题了。要别人讲话是一种领导艺术,不要别人讲话也是一种领导艺术。
领导力高的人把大家的嘴上装了一个开关,希望大家说的时候就说个不停,希望停下来的时候就戛然而止。领导力低的人刚好相反,希望大家说的时候,大家缄默不言,不希望大家说的时候,大家却刹不住车。做一个领导力高的人有点难,做一个领导力低的人又有点low,所以很多领导选择了不高不低的做法:尽量不鼓励大家说话。
在这样的场域下,还是有人愿意讲话。要做到既要讲话,又不能使领导反感,最好的做法就是按照领导的意图去说。于是开会座谈就变成了一个领导如何英明的论证会,大家遣词造句歌功颂德。那些还有点自己的看法,也有几根傲骨的人只好认输,承认自己有点内向。
内向的人不是能力差,更不是傻瓜。当别人夸夸其谈的时候,内向的人心里有一千个理由和证据去反驳,但是却没有付诸于行动。有些时候实在忍不住说几句,却被别人认为是不值一驳的浅见。时间长了,索性真的成了一个内向的人,应了那句话:“哀莫大于心死。”
扁鹊为什么变内向了
扁鹊曾经也是一个爱说话的人,第一次见蔡桓公就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十天后又说:“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十天后又说:“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又过了十天,扁鹊直接逃走了。于是,一个月的时间,世界上多了一个死人,也多了一个内向的人。
内向不是你的错,错的是环境和场域,但是如果你一定要加入一个错误的环境和场域,那就是你自己的错了。人世间既有艳阳高照,也有淫雨霏霏,艳阳高照的时候播种收割,阴雨的时候品茶对弈是理性的。如果一定要在阴雨的时候收割,晴天的时候喝茶,那就不能怨环境的不公了。孔夫子说:“用则行,舍则藏。”就是这个道理。
从组织和社会的角度来看,营造一个开放的场域,才能使大家畅所欲言,将很多问题解消于未然。有人盖了新房子,别人建议说,烟囱最好加个弯道,柴火离厨房远一点。主人听了很不高兴,结果最后真的着了火。“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世界上的事往往如此。不要人说话,也就错过了很多改正错误的机会。
实现认同就是塑造一个自己的内在环境,在身心平衡的条件下实现理性的增长。利用自己的理性,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身心自由空间,不会被外在的环境所困扰,建立自己开放的场域。这样我们的缄默就不再是内向,而是一种对外在环境的适应手段。
点击标题直接阅读系列文章
往期链接
讲真话和听真话
开聊丨雄安为什么是千年大计?
流淌的北京
教育的功能
德不孤,必有邻
水、空气和社会福利
任泽平为什么值万?
短期交往凭感情,长期交往凭理性
更多学术交流,长按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