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缄默症是以患儿在某些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如学校,有陌生人或人多的环境等)持久地“拒绝”说话,而在其他场合言语正常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孩子呢?「你家的孩子好安静啊,从我进来到现在一句我都没说过。」来访家里客人这样对你说。
「那个孩子在班上几乎没说过话……我有点担心他是不是有自闭症,他在家里也是这样吗?要不要让他跟学校的辅导老师谈谈?」孩子的导师这样跟你说,而你注意到家里的孩子出到外面便什么话也不肯说,虽然在家里一切都很平常,他也会跟你聊天、说最近发生的事,但你开始怀疑他有没有朋友,甚至担心他该不会受到时下常见的霸凌……
于是你在想,这孩子得了自闭症吗?是不是在学校被欺负了?
随著最近心理卫生资讯的增加,民众对于心理症状的资讯也逐渐增加,比如一些病名如:自闭症、过动症、亚斯柏格、精神分裂症、犹豫症、躁郁症等等,然而根据近期的研究,较不为人所知的选择性缄默症在低年级儿童间的盛行率却远高过常听见的自闭症、妥瑞氏症、重度忧郁症等等,而且经常被误诊为自闭症、智能障碍等,然而这些疾患和选择性缄默却并不相同。
学者研究发现选择性缄默症发生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一般初发在五岁以前,但到进入小学才会被诊断,原因可能是孩子在家都能与父母自在的交谈,但面临陌生的环境让他们感到焦虑而开始出现选择性缄默;而病因仍然不确定,但撇开病因认定相迥不谈,多数专家认为选择性缄默症与社交恐惧有关,也就是说他在不熟悉场合便容易感到焦虑而无法开口说话,比方他在家里的时候跟家长说话都没有问题,但是面对陌生人、或者陌生的环境,他可能就会闭口不言。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给他足够的时间长大如果你担心你的孩子可能有选择性缄默症,你可以寻求咨询心理师的帮助,或者医疗体系中的儿童心智科医师,咨询心理师会对孩子採取一些心理治疗方式来帮助孩子,至于儿童心智科医师则会评估给孩子开药,药物的部分主要在协助孩子减缓焦虑定、感到自在,然而无论何种治疗方式都需要与孩子最亲的、家长的协助与耐心等待,因为没有一项治疗方式是立竿见影的,但相信家长们能在治疗过程中渐渐看见孩子的进步。
也许治疗期间家长可能会心急的希望孩子有立即而显著的改变,然而孩子依然在学习阶段,必须耐心地等待,只要孩子有一点小进步就立刻以赞美或奖励等方式增强孩子继续进步的意愿,降低完全不沟通的比例,让孩子可以用点头或者手势等非口语方式代替,避免强迫孩子发言、也不要把他当作异常的孩子,因为这样可能反而导致反效果以及在厌恶发言与强迫间的恶性循环,本来就很难说话却又被强迫著一定得说,也只会让心里不舒服的孩子更加讨厌说话这件事,于是缄默的情况又变严重了;另外,与导师及班上同学或者治疗师合作也是很重要的,家长是可以寻求其他人的帮助的。
在学校的部分,也许班上有选择性缄默症的同学会让孩子不安、不知道怎么相处,或者会因为没听过他的声音便认为孩子不会说话或不能说话,也不会想听他说的话;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也可能假设上述情况而害怕自己的声音被听见;而另一种情况则是,虽然有同学对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释出善意,但热心过度而把他作年幼的孩子对待,导致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过度依赖、或更加习惯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