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SM,受伤的是孩子

│晴天

无语

今天我们聊SM。如果你真不知道什么是SM,可以去找度娘。

但是,这里要聊的SM和那个SM完全不一样。

这个SM是SelectiveMutism的缩写,中文译作“选择性缄默症”。世卫组织对其的定义是:具有正常或接近正常言语或语言能力的儿童,在某些特定场合明显由于情绪因素导致言语能力丧失。

吃瓜群众对这么专业的东西可能搞不懂,举个例子就明白了。有些孩子在家里或者跟小伙伴玩时能正常说话,甚至自信满满,但一到了学校等地方就紧张,完全说不出话来,甚至数年如一日一声不吭。有的孩子跟小伙伴还可以说上话,但跟大人们就不说了,有的孩子则相反。好一点的尚能做出点头、摆手等身体语言,有的孩子则完全“石化”。还有的孩子越来越不爱说话,到最后干脆不分场合和对象,彻底陷入缄默。

是不是常识又碎了一地。我们原来一直把孩子在陌生场合不说话理解为害羞、高冷或者没礼貌,但从没想过这还可能是一种病。虽然这种疾病只有大概不到百分之一的发病率,但它不会自己好,而且极易被忽视。

要弄明白SM,有必要搞清楚三个方面。

判断

暨南大医院王德民医生指出,选择性缄默症不同于孤独症——自闭的患者不分场合和对象都不讲话,其交流障碍没有“选择性”,而且还有刻板行为,“选择性缄默症患者的语言功能正常,且不会演变为孤独症。”也就是说,“选择性”的缄默不是故意不说话,而是很希望说却说不出来,一些孩子表示自己的声带好像“僵住了”。除了说不出话,患儿还可能出现笨拙、僵硬的身体动作,而且面无表情,特别是不爱笑。

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通常在3~6个月大发病,其症状表现至少持续一个月以上,但入学的第一个月不算数。很多孩子在家里是可以说话的,因此很多家长并未察觉。他们特别害怕上学,往往是在上学后才被发现有问题。由于在学校跟老师无法交流,他们的学习受到影响,长大后在工作和人际交往中也受到拖累。他们喜欢把自己孤立起来,表现为行为退缩,很难与别人保持眼神接触,很难表达自己的感受,却容易过度敏感,经常为一点声音而受到惊吓。

病因

目前,选择性缄默症的具体病因不明,不同的患者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一般认为,患者的大脑杏仁核接受到来自周围环境的危险信号后过度兴奋,激发了“战斗或者逃跑”的反应,导致大脑切断了交流的功能。疾病可能跟个体的性格素质、家庭与学校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很多学者相信社交焦虑可能是根源,而患者也通常有焦虑障碍的家族史。一些患者还有强迫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发育迟滞、听力困难等问题,在婴儿期往往还有分离焦虑。但是,近年来的系统研究未发现患者在小时候比别人受到更多的心理创伤,或者是生活经历特别坎坷。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芭芭拉·马克威博士指出,选择性缄默症与心理创伤没有必然联系,但精神压力可能加重缄默的症状。

应对

不少家长考虑给孩子转学,但新的学校环境一定要比原来的学校更加包容和友好,否则让孩子失去了原来相熟的小伙伴,他们面对全新的环境就更不愿意说话了。

行为治疗对选择性缄默症有不错的效果,可以帮助孩子控制焦虑,学会摆脱对缄默行为的依赖。例如消退法治疗,治疗师让患者先和熟人在一起交流,然后逐渐加入不熟悉的人,能够说上话之后就再增加不熟悉的人。又如系统脱敏治疗,治疗师让患者跟不熟悉的人交流可以先通过邮件、即时通讯交流,再到语音、视频交流,最后才是面对面交流。治疗师还可以让患者开始练习某些发音,再小声说某些词语,然后再说更多的话。需要提醒的是,这样治疗最好找专业的治疗师进行,家长自己做往往不到位。家长可多鼓励孩子开口讲话,但切莫吆喝甚至恐吓孩子,否则只会让症状越来越重。

再说一遍,SM只是个小概率事件。又到开学季了,就算是给新入园小朋友的家长们提个醒吧。

邮箱:bjsjqyyek

qq.







































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gzhoumeirongyuan.com/jmzzj/95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