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纪录片《我只认识你》有感
黄硕
年11月11日,我和家人在解放碑国泰电影院,观看了诤友烟火点映的《我只认识你》。看完这场气氛相对沉重的电影,我对爱情、亲情、友情有了更深的认识。
——关于爱情:一个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故事,教育我们相濡以沫,忠贞不渝
年出生于上海的树锋(导演赵青叔公)在姐姐的婚礼上,被姐夫的外甥女味芳(导演赵青叔婆)一眼相中,可那时树锋已和素琴订婚。年,树锋和素琴结婚,并生下一儿一女。年“文革”开始,树锋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后被抄家三次,素琴积郁成疾,得了肠癌。年,出生时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儿,在树锋的怀里病逝。年,年仅40岁的素琴也离树锋而去。这时的味芳仍孤身一人,可树锋已非彼时的树锋。没想到姐夫跟味芳一说,她竟然答应了嫁给树锋。年,42岁的味芳和43岁的树锋结婚,他们没有再要孩子。
弹指挥间,他们变成了上海一对耄耋老人,遭遇“空巢”和“阿尔茨海默症”的双重困境,生理、心理及社会关系等多个层面上历经的种种挑战:味芳患阿尔茨海默症十多年了,她认不出周围的亲戚朋友,唯独记得叔公,而树锋的身体每况愈下,一人照料叔婆已力不从心。若只将老伴送进护理机构,树锋于心不忍;若两人一起住进养老院,则意味着树锋要放弃自由自在的老年生活,被精神“绑架”和自由绑架,饱受折磨。我们看到,两位老人在衰老、病痛、孤独的情况下始终相守相依,不离不弃。
爱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无论是从一而终、半道结合、短暂相爱还是求之不得,只要两人付出的是真心,都值得尊重。树锋和味芳迟来的爱,并没有太多的跌宕,却经历了时间的考验。37年来,他们过得怎么样,在75分钟的电影中肯定无法一一展示,然而,我们却可以从他们生活中一频一笑的那种默契中读懂爱恋,可以从味芳铭刻心底、独此一人的依赖中读出深情,可以从树锋一句不经意的“我也八十多岁了,一生病就感觉将要离开她了”的担心中,透露出共同走下去的专一和笃定,透露出同生共死,患难与共。
英国纪录片导演柯文思曾经评价说,这部影片教会我们所有人,要相信坚持和爱的力量,相信夫妻关系可以经得住最艰难的考验。
在我看来,爱是一份责任,选择了就要担当;爱是一句告白,承诺了就要兑现;爱是一种守候,付出了就不要盼回报。
分享会现场,我轻声对妻子说,如果有一天,时间忘记了、说过的话忘记了、孩子都忘记了,希望我还认识你。无论健康还是疾病,我们就像树锋和味芳一样,未来相濡以沫,忠贞不渝。
——关于亲情:一个近在咫尺,远在天涯的儿子,教育我们陪伴父母,胜过告白
树锋和味芳的亲情,是令人羡慕的,又是无法圆满的。儿子作为同龄的佼佼者,学成移民国外,事业在澳大利亚有了一席之地。然而,亲人之间的团聚大多只能依靠一条网线与儿子全家维系。因为远隔重洋,爷爷、奶奶想看孙女儿得以年为单位来预约。儿子惟清从澳大利亚赶回看望父母,继母味芳认不出来,对着镜头说,“这是我们家亲戚,赶来吃饭的。”
这种场景不是台词,是认知障碍者的真实写照,是大多中国空巢老人的内心独白,催人落泪、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