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华商报”可快速 午夜时分,同房间的队友已经熟睡,她还趴在床上思考和规划着如何让一线医院的线路和各项防控流程,她就是陕西省首批援助湖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队控感组副组长雷小航。
日前,陕西援鄂医疗队已经全力进入“战斗”状态,为了让更多关心医疗队安全状况的后方群众放心,华商报记者对医疗队的“排雷工兵”雷小航进行了采访,为了将对前线工作的打扰降到最低,记者提前发去采访提纲,让雷小航在方便时抽空回复,整个采访是断断续续完成的。接受完采访,雷小航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她又要去开各小组负责人会议,解决队员们救治工作展开2天来发现的一些问题……
华商报:目前陕西首批援鄂医疗队医院吗?已经全力展开救治工作了吗?
雷小航:是的,陕西的援鄂医疗队对接武汉市新冠定点医院医院,从到达武汉后就迅速开医院的运行模式。
医院医院,医院本身没有设置感染性疾病科,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备都医院的要求,虽然已经进行过很多合理化改造,可与专业要求还有差距,而且很多医护人员也没有经过传染专科培训,院感防控意识不足。我就要在医院提出合理的改造方案,设计出最安全的进出流程,制定好特定条件下最有效的自身防护措施……这个前期花费了一些时间,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全面接手救治工作了。
华商报:队员们目前的状态如何?每天工作时间大概多久?医院大概有多远?防护装备还充足吗?
雷小航:大家的工作态度特别认真,也都很积极。我们把所有人员分成两班,每班工作八小时,中间出来休息一次,约半个小时,医院大概两公里左右。
现在的防护用品基本上是比较充足的,很多都是我们自己带过来的。
华商报:现在大家的主要工作都包含哪些?
雷小航:这几天我们医院一层的ICU病区,病人比较多,有创操作如插管,吸痰,较多,翻身拍背,病人的喝水吃饭,吐痰均需要进行护理和操作。基本上八小时工作下来,我们的鼻梁、面颊、耳朵,还有脚都磨出了水泡,手和裸露在外面的皮肤出现了过敏情况,但是没有一个人退下来,大家都很辛苦,工作负荷很大,但是我们个人的队伍是一个团结且能战斗的集体,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很高,情绪很稳定,请大家放心。
华商报:能介绍下您这次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吗?感控工作主要有哪些?
雷小航:我主要的工作就是对陕西医疗队这个队员的安全负责。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防止我们医务人员受到感染,肩负责任重,压力也比较大,需要竭尽全力培训和保护我们的医护人员不受感染。医院前就从所有的防护用品规范学习,穿戴,消毒监督管理全面培训,把所有的制度流程职责制定完成,细化至每一步每一个细节,包括防护用品如何穿,如何操作,意外如何应对,一步一步如何出病区,还有怎么样脱防护用品也很关键,如何消毒,保护自己,保护队友保护其他人,还要尽量做到让环境和其他物品不受污染,我不但要监督队员,还要医院所有的环节隐患,我的职责就是肩负名队员的安全返回陕西。
▲雷小航用自己的脸为队员测试创可贴贴脸上做防护,看8小时后脸贴和不贴破的程度
包括重症病房我都会先去,我会先帮大家查看所有的病房、办公区、缓冲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是否得到有效改造。还是那句话,我会在第一时间为队员们去“排雷”,所有大家要去的场所我们都会先去查看,不会让大家的工作暴露在危险的环境之下。
华商报:你们都很伟大。另外我们还想知道医院医院目前收治了多少患者?病情都是怎样的?
雷小航:包括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大概有几百人,但大多数都是轻症病人。陕西医疗队首先接管的一层的ICU病区,这里主要是一些相对的重症病人,医院的另一个病区,也是该院接收的次重症病人,所医院的重症和次重症病人。
华商报:大家的防护用品大概多久更换一下?
雷小航:所有的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口罩、手套等都是四小时更换一次,在这四小时内,大家都不能吃不能喝也不出病区,在更换防护用品的时候才能去上卫生间。
▲雷小航为队员示范穿脱隔离服
华商报:能从专业角度给普通市民一些建议吗?
雷小航:市民们不要恐慌,过度防护。空气流通的地方、人员少的室外风险相对比较小。日常防护的话口罩没有必要带N95,普通的医用口罩即可。另外做到多洗手,用肥皂洗手即可,肥皂洗手要各个部位都洗到,也就是做到七步洗手法,时间大于40秒。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不要去空间狭小而且人多的地方,回家一定要洗手洗脸,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家中清洁,适时开窗通风。
华商报记者肖琳
连线前方:
听到我们是陕西来援助武汉的医疗队,患者更有信心了
1月30日上午8时,西安交大一附院首批援鄂医疗队正式进入医院执行医疗援助任务。队员们的情况时刻牵动着一附院人的心,31日上午,医院与医疗队队员进行了视频连线,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王晓艳:第一时间优化流程、制定制度,确保感控工作有序开展刘昱:不仅在医疗上给予支持,从精神上也让患者感到安心刘昱是西安交大一附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此次赴武汉担任陕西医疗队重症医学组组长。他说到,“我们重症小组共60名队员,其中医生12名,护士48名,分了6个小组,每组有医生2名,护士8名,其中包括一位专门负责感控监督的护士,确保每位医务人员都是防护合格后才进入到病区。1月30日,已经入驻了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工作8个小时。我们接管的时候有危重症患者7名,重症患者21名,危重症患者的情况还是挺严重的,都有呼吸衰竭、低氧等表现,还有一些患者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医院条件和最新指南,进行了相应的治疗。因为病人长期住在ICU,情绪有些焦虑和紧张,其中有位患者一直是缄默状态,任何人说话都不搭理,经过我们一上午的治疗和护理,到下午的时候,他就愿意和我们沟通了,当听说我们是从陕西来的医疗队后,他不断对我们表示感激。其实咱们医疗队来了以后,不仅是从医疗上给予了支持,也让患者从精神上、心理上感到安心。请大家放心,我们一定会保护好自己,用我们的专业把患者救治好。”
陈天君:我们的生活物资很充足,住宿条件很不错陈天君是西安交大一附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专家。他说到,“我现在是负责管理队员生活的生活小组组长,医院给我们配备的生活物资很充分,住宿条件也不错。队员们的早中晚餐都非常好,有牛奶、水果等,总的来说生活物资是比较充足的。我还会督促组员每天早晚测体温,然后向队里进行汇报。此外,我还会叮嘱大家按时吃饭,多休息、多喝水,保持个人卫生。在感控专家王晓艳老师的指导下,对住宿的房间进行了污染区域、半污染区和洁净区的划分,还对房间物品表面进行消毒,开展手卫生、酒精消毒等方面的培训,我们每个组员都通过了王晓艳老师的考核。”
王沙沙:听说我们是陕西来的医疗队,他们感觉更有信心了
王沙沙是呼吸内科ICU的一名护士,平常工作中就大量接诊危重病人,此次被编入陕西医疗队的重症组。她说:“我们危重一组是整个医疗队第一批进入九院工作的,我首先梳理了一下各项工作流程,包括休息区位置的设置,以及穿脱防护服的顺序、摆放等,以保证后边小组能够顺利地开展工作。进入病区后,和医疗组长把所有患者情况进行床头交接班,和九院ICU的护士长也进行了沟通,保证之后的协调沟通和应急处理能够顺畅。我们护士也进行了分工,除了医疗方面,在生活方面也为患者进行了管理,患者舒适度也得到了提升。比如一位带无创呼吸机的患者,上午他的情绪比较焦躁,在我们给他做完所有的生活护理后,他情绪稳定了很多,对我们也表示很感激,听到我们是陕西来援助武汉的医疗队,他们也感觉更有信心了,所以现在重症ICU里的患者情绪都相对稳定了。”
李昊:我的第一个夜班抢救了三个危重症患者李昊是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是一位与死神赛跑的女汉子。她说到,“1月31日凌晨我上了第一个夜班,从凌晨12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负责全病区所有患者的医疗工作。因为危重症患者情况比较严重,大多数都存在严重的肺部感染,当晚我们对出现紧急情况的三位患者进行抢救,我把一附院重症医学科的医院医生进行沟通交流,最终按照我的思路实施抢救,成功地把这三位血氧饱和度降到50%的患者全部抢救回来,平安度过了第一个夜班。患者一旦出现低氧,他的情绪会特别紧张焦虑,我们也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增加患者舒适度,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困难期。夜班相对于白班静脉输液会少一点,我们的护士第一晚就帮患者做了生活护理,擦了脸,剪了指甲,患者特别开心,认为陕西医疗队进驻后,不论是病情还是生活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上述几名援武汉医疗队的队员们,还借连线之际向大家报平安,陕西医疗队一切都好,请大家放心。医疗队队员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一定会战胜疫情,平安归来!
华商报记者李琳通讯员朱尔曼王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