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小语:那天在朋友圈转了一篇关于紫色染料的文章,并感叹高贵的紫色曾经真的是很贵。很快,Ms.Wang就给我推荐了一套讲色彩历史的书——《色彩列传》。
收到书后马上开始读。书是那种很有趣味的历史类、知识类的书,配图也非常精美而丰富,爱不释手。
这是法国历史学家米歇尔﹒帕斯图罗的一套研究色彩的著作,三本,讲了黑色、蓝色、绿色的起源、寓意、象征和使用等等。
帕斯图罗教授在年出版了《色彩列传之蓝色》,年出版了《色彩列传之黑色》,之后又出版了《色彩列传之绿色》,在他的研究写作计划中,接下来还有黄色和红色。
按照帕斯图罗教授的写作顺序,我先从《蓝色》读起,边看边做笔记,不知不觉成了一篇很长的读书笔记。文中的照片除了注明出处的以外,都是我自己这些年在行走中拍摄的。
米歇尔﹒帕斯图罗
?年出生。历史学家。
?法国高等研究应用学院研究员,专门研究色彩、图画、纹章和动物的历史。年起,在该校担任西方符号历史学教授。
心得小注:纹章符号学在很多人眼中充满了神秘,我也不例外。一看见“纹章”“符号”着两个词,就会想起美国作家丹﹒布朗,想起他的《达芬奇密码》,那些年着实迷了他好一阵子。
色彩和色彩研究
?颜色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更是一个复杂的文化建筑,它不服从于任何一概而论的总结,抑或任何分析。
?颜色首先是一个社会现实,颜色中不存在一个跨文化标准。
?色彩从本质上说是一个跨文献、跨学科的领域,是一种社会行为,而不是一种物质、更不是光线的碎片或者人眼的感觉。
?色彩的历史首先就是社会的历史,社会“造就”了色彩,社会规定了色彩的定义及其象征含义。如果不承认这一点,狭隘地把色彩当作一种生物神经现象,就会陷入危险的唯科学主义。
?色彩的研究工作,从表面上看是专题性的,其目标在于为这样一门学科奠定基石:从古罗马时代到18世纪,色彩在欧洲社会的历史。
?即便是限定在欧洲范围内,为色彩立传也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甚至可以说是一项特别艰辛的任务。直至今日,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艺术史乃至绘画史的研究者都纷纷回避,拒绝致力于此。
?颜色研究的三个难点:
1,文献资料性的难点。
◆我们今日所见的古建筑、艺术品、物品和图片资料,并不是几个世纪之前这些东西的原始色彩,而是历经岁月洗礼变化而成的颜色,它们的原始状况和如今呈现给我们的面貌之间,其差别经常是巨大的。
◆我们今天看到的颜色,与以往相比处于完全不同的照明条件之下,火把、油灯、煤气灯以及各种蜡烛发出的光线与电灯是不一样的。
◆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是应该予以复原,不惜代价地让它们恢复昔日的颜色,还是应该承认时间因素造成的影响本身就是历史资料的一部分呢?
心得小注:四川安岳古佛像群的修复败笔,就是岁月洗礼后的变化和古今光源不同造成的在色彩上的失败,大概就是这个难题最合适的诠释吧。(图片来自网络))
◆文献资料类的最后一个难点,在于多年以来,历史学者都已习惯于根据黑白图片对器物、艺术品和建筑进行研究:早期是黑白版画,后来是黑白照片,造成的结果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似乎都受到了黑白图片的同化影响,他们习惯于通过黑白书籍和黑白照片展开研究,他们脑海中的历史似乎也变成了一个黑白灰的世界,变成一个色彩完全缺失的世界。
2,研究方法的难点。
◆每当历史学家尝试去理解图片、器物或艺术品上颜色的地位和作用时,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材料问题、技术问题、化学问题、艺术问题、肖像学问题、符号学问题,这些问题纷至沓来,是历史学家手足无措。
心得小注:我都不知道肖像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更不要说去理解肖像学问题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了。3,认知方面的难点。
◆我们今天对色彩的认知与过去的人们不一样(很可能未来的人类与我们也不一样)。
◆人的感觉与知识总是密不可分的,在古代人或者中世纪人眼中,对色彩与色彩对比的感觉就与21世纪的我们截然不同。
◆无论哪个时代,人的目光总是带有强烈的文化性。
?17世纪之前人们并不知道光谱与颜色的光谱排列顺序;也是在17世纪,原色与补色之间的关联才慢慢的浮出水面,并直到19世纪才真正为民众所接受;暖色与冷色的对比完全是约定俗成的,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社会中有不同界定,例如在中世纪,蓝色是暖色。
?说到底,一个颜色不是凭空“降临”的,它只有与一个或几个其他颜色进行关联或对比的时候,才能体现其意义,完全地“发挥作用”。
蓝色史
起源—12世纪,蓝色是隐秘的颜色
11—14世纪,蓝色是全新的颜色
15—17世纪,蓝色是道德的颜色
18—20世纪,蓝色是钟爱的颜色
今日,蓝色是一个中性的颜色吗?
蓝色的亚得里亚海
隐秘的颜色(起源-12世纪)
?蓝色在社会、艺术和宗教领域的运用历史并不能追溯到古代,甚至不能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尽管当时仍以游牧为生,但群居已久的人类已经完成了最早的壁画。这些壁画上有红色、黑色、褐色,以及各种不同赭石颜料,但没有蓝色,没有绿色,也几乎不见白色。
心得小注:旧石器时代晚期没有蓝色和绿色能理解,但是白色可能会有吧?因为能留存下来的壁画都是凿刻在岩石上的,而能画出白色印记的矿石并不难找,会不会是经过几千年的风吹日晒,那些画出的白色印记早已消褪或者变色了。
纳米比亚颓废方丹岩画,约年前
宁夏贺兰山岩画远古先民游牧图
?到了几千年后的新石器时代,已经诞生了最初的染色技术,人类已经有了固定住所,他们先是学会了染红和染黄,很久之后才学会染蓝。
?蓝色这个颜色其实自地球诞生以来就在大自然中大量出现,但人类通过艰难的努力,直到很晚才把它复制和制造出来。
?这恐怕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西方,蓝色长期以来都是背景色,它几乎没有在社会生活、宗教活动或是艺术创作中扮演任何角色。
?相对于红、白、黑这三个古代社会的“基础”色,蓝色的符号性太弱,它无法表达或传递观点,激发强烈的情绪或感受,形成规章与制度,帮助分类、关联、比较和划分等级——分类功能是颜色在任何一个社会的首要功能——甚至无法与冥世对话。
地中海南岸摩洛哥蓝色山城舍夫沙万
?由于蓝色在人类活动中占据如此卑微的地位,并且有几门古代语言难以对这种颜色进行指称,19世纪的部分学者不禁疑问,古典时代的男性和女性是否能看见蓝色,抑或,他们看见的蓝色和我们今天看见的蓝色是否相同。
心得小注:我也不禁疑问,蓝色难道不是天空的颜色吗?难道不是大海的颜色吗?古典时代的天空和大海难道不是蓝色吗?学者们眼中的蓝色到底是指向什么?
◆考虑到蓝色的罕见,尤其是在词汇史料上的稀缺,一些语史学家曾提出疑问:古希腊人以及他们之后的古罗马人是否不认识蓝色?
◆由于缺乏一个或几个固定、常见的基础词汇,古希腊语与拉丁语很难为“蓝”这个词命名。相反,白色、红色和黑色则拥有这样的的基础词汇。
◆荷马时期,用于指浅蓝色眼珠的词可以用来指丧服的黑色,但不能用来形容天空或大海的蓝色。一个形容深蓝色、紫色、黑色、褐色等阴沉颜色的词,强调的是颜色的“情感”,而非色彩。
心得小注:原来质疑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是不是认识蓝色的学者是从语言词汇的角度,也就是说,那时对于不同情形下的蓝色有着不同的表达,而不是像现在我们会同一个词汇来形容不同状态下的蓝色,比如:蓝色鸢尾花,蓝色的大海,蓝色的眼睛,蓝色的天空。
◆如果说古罗马人并非如19世纪的学者所以为的那样“看不见蓝色”,那么他们也至多是对蓝色漠不关心,甚至是抱有敌意的。事实上,对他们来说,蓝色尤其代表了野蛮人,也就是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据凯撒和塔西佗称,他们习惯在身上染上蓝色,以吓退敌人。
?在古罗马,身穿蓝色衣服是非常低下和古怪的,尤其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和罗马帝国初期,它或是象征丧葬。这个颜色在明亮的时候很粗鄙,在暗淡的时候又很令人不安,经常与死亡和地狱联系在一起。
?在古罗马,若是生了一双蓝色的眼睛,则几乎是身体上的耻辱。在女人身上,蓝眼睛意味着有伤风化;在男人身上,蓝眼睛则代表着娘娘腔、野蛮或是荒唐可笑。
(图片来自网络)
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古罗马剧场遗址
?古罗马戏剧热衷于把这样的特征夸张到极致。泰伦提乌斯就好几次把蓝眼睛与红色卷发或是魁梧身材、肥头大耳联系在一起,这些都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古罗马人看来十分低俗的象征,他在喜剧《婆母》中描述到:“一个肥胖的巨人,红色的卷毛短发,蓝色的双眼,面庞苍白得如一具死尸。”
泰伦提乌斯,古罗马喜剧作家,出生在北非的迦太基,公元前年逝世于从罗马到希腊的旅行途中。他一生创作了六部喜剧,《婆母》是他的代表作。
摩洛哥舍夫沙万矿物染料摊
?靛蓝,作为古典时代的染料,虽然被古希腊人和罗马人很少使用,但其他民族并非如此,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便使用菘蓝。菘蓝是一种十字花科植物,生长在欧洲气候温暖和潮湿的地区,染色剂靛蓝就是从菘蓝的叶子上获取的,这个方法来自东方。
心得小注:百度了一下,原来菘蓝就是板蓝根。过去只知道它有着非凡的药用价值,现在了解到,它的叶子里所含有的蓝色还在蓝色染料方面有着鼻祖的地位,最初的靛蓝色始于它。
菘蓝(图片来自网络)
◆从新石器时代起,灌木丛生的地区开始运用靛蓝染色,它推动了蓝色在织物和服饰上的流行。
◆菘蓝植物很早便成为出口产品,尤其是印度靛蓝。
◆《圣经》里的民族在耶稣诞生之前就开始使用靛蓝,但它是一个昂贵的商品,只用于高档织物。而在古罗马,这种染色剂的使用范围更为狭窄,不仅因为其高价,更因为它依然很少得到人们的赏识。
?与靛蓝一样,青金石也来自东方。青金石作为一种颜料可以呈现出不同色调、高强度的蓝色。
◆《圣经》中最常提到的宝石—蓝宝石,它与我们现今所了解的蓝宝石未必是同一样东西,有时其实是把它青金石混为一谈。
◆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以及整个中世纪,都认为蓝宝石和青金石具有相同的高贵性,都用于饰品和奢侈艺术,但唯有青金石提供了绘画使用的颜料。
?相对于青金石的昂贵,石青则便宜许多,它是古典时代和中世纪时期运用最为广泛的蓝色颜料。
?古人还知道如何将铜屑与沙子和钾肥混合,制作出人工蓝色颜料。古埃及人更是从硅酸铜中制作出了壮观的蓝色和蓝绿色。
古埃及皇室头像公元前13世纪
巴黎卢浮宫
(图片来自《色彩列传之蓝色》插图)
心得小注:我们从木乃伊的制作知道古埃及的医学是多么发达;从金字塔和方尖碑的建造知道古埃及的建筑工程是多么的不可思议;从这里又可了解到古埃及的化学是多么的领先……
?虽然说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可能看不到蓝色的理论,是基于词汇学和命名学,但那时对彩虹的认知里,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七种颜色,从观察到三种颜色到六种颜色的观点论著中,蓝色始终缺席。
一堂有关彩虹的课14世纪
巴黎圣日内维耶图书馆
(图片来自《色彩列传之蓝色》插图)
?在西方中世纪前期的符号体系与感知里,蓝色依然是一个得不到重视、象征下等的颜色,与其在古罗马时期的处境一样,仍然对蓝色保持着缄默。
◆尽管在符号体系中无立锥之地,蓝色依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颜色。蓝色在这里代表了一种野蛮的传统,从不出现在宫廷里,只有农民和下等人才身着蓝色。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2世纪。
?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也就是直到12世纪上半叶出现蓝底彩绘玻璃窗之前,蓝色几乎一直远离教会和基督教信仰。就这方面而言,蓝色在礼拜仪式颜色体系中的缺失尤其具有教育意义。
◆从12世纪开始,礼拜仪式学家们开始更频繁的讨论颜色,对白色、黑色、红色的含义与象征达成了一致,甚至讨论了绿色、紫色、灰色和黄色,唯独蓝色没人谈论。生活中常见的蓝色在他们眼里不存在。
◆这种缄默令人吃惊,因为12世纪晚期,蓝色已经开始其“变革”,通过彩绘玻璃窗、釉、绘画、织物和服饰,蓝色已进入教会,但它在礼拜仪式颜色体系中依然是缺失的。
全新的颜色(11-14世纪)
?蓝色地位的提升在早期主要表现在11-12世纪的艺术与绘画之中。蓝色获取了全新的绘画地位和肖像地位,同时成为服饰和日常穿着上的潮流所趋。
?众所周知,圣母玛利亚并非一直身着蓝色衣物,直到12世纪在西方绘画中的圣母玛利亚才优先选择了蓝色,使得蓝色成为她必备的特征之一。
威尔顿双连画约年
伦敦国家美术馆
(图片来自《色彩列传之蓝色》插图)
?蓝色在12世纪和13世纪的传播不仅仅体现在艺术和绘画方面。它关涉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情感模式作用深刻,对经济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13世纪开始的蓝色潮流得益于染色技术的进步和菘蓝文化的发展。年-年间,欧洲的一些地区开始专业种植菘蓝。到14世纪中期,朗格多克和图林根一起成为欧洲的菘蓝之都,图卢兹和埃尔福特等城市因为菘蓝而变得经济发达,菘蓝的制造国也在中世纪末期成为“乐土”,菘蓝成为“蓝色宝物”。
佛罗伦斯的洗染商15世纪末期
佛罗伦斯麦迪奇洛伦佐图书馆
(图片来自《色彩列传之蓝色》插图
?在纹章这个特殊的领域,蓝色的新风潮得益于一个了不起的“推广大使”—法国国王,他的重要性堪比绘画中的圣母玛利亚。
◆从12世纪末起,法兰西卡佩王朝的国王开始使用蔚蓝底金色鸢尾花盾形纹,这是一种以蓝色为底色、不规则地布满用单线条勾勒得黄色花朵得盾形纹,他是当时西方唯一一位在纹章上使用蓝色得国王。
◆到13世纪,法国国王的威望使得许多家庭和个人通过模仿蔚蓝色运用在他们得纹章之上,起初这种做法仅在法国流行,但很快整个西方基督教世界都开始效仿。
◆中世纪传奇中的核心人物亚瑟王也不例外:人们在13世纪中期开始的绘画中不仅看到亚瑟王身穿蓝色衣服,而且他还佩戴着一个蔚蓝底三颗金色王冠的纹章,用色方法与法国国王一致。
?作为圣母玛利亚的肖像颜色,法国国王和亚瑟王的代表色,皇室威严的象征色,时尚的颜色,与主题为喜悦、爱情、忠诚、和平与鼓舞文学文本联系越来越紧密的颜色,蓝色在中世纪末期成为很多人眼中最美丽、最高贵的颜色,逐渐取代了红色的地位。
?13世纪末期,一本写作于洛林或布拉班特的教育小说《微笑的玫瑰》里写道:蓝色慰藉心灵,因为它是色彩之王。
道德的颜色(15-17世纪)
?14世纪到17世纪的蓝色史,与其他颜色的历史拥有着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与黑色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
?年-年欧洲大瘟疫前后,或许因为道德和经济的因素,颁布了限制奢侈法和服装法。起初这些法律只适用于皇室与贵族,后来逐渐传播到城市,以各种形式延续到整个18世纪的威尼斯和日内瓦,在近现代服饰体系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14世纪和15世纪的服装法律、法令和法规中的颜色被禁止用于某个社会群体,不是因为它们的色彩太鲜艳或者不朴素,而是因为它们是以过于昂贵的洗染手段获取的,而这种奢侈是专门留给财富众多或出身、地位高贵的人士所用的。
◆在欧洲各地,任何需要表现严肃与保守的人物都禁止使用饱满或鲜艳的颜色:不只是神职人员,还有寡妇、法官和所有身着长袍的人。
◆总体来说,彩色、强烈的对比、横格纹、棋盘格纹、杂色都是被禁止的,它们被认为与虔诚的基督徒身份不相吻合。
心得小注:是不是19世纪CHANEL最先用横条纹、LV使用棋盘格纹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18世纪蔓延至整个欧洲的服装法令迟来的对抗?也赋予了纹章深厚的历史含义,还有自由、解放的意味。
(图片来自网络)
年LV经典棋格纹诞生(图片来自网络)
?有五种颜色被用作歧视性的标志:白色、黑色、红色、绿色和黄色,而蓝色则从来没有进入该行列。
?16世纪对黑色的信仰是双倍的,不仅运用在王室和君主身上,还广泛流行于教廷,而且保持并强化了在道德上的运用。宗教改革视黑色为最严肃、最道德和最基督教的颜色,它也逐渐地被拿来与诚实、节制、代表天空与圣灵的蓝色相提并论。
?从17世纪30-40年代开始,追求颜色朴素的不再仅限于新教徒画家,部分天主教画家也开始奉行这个准则。
◆菲利普﹒德﹒尚帕涅的用色变得更为简省、朴实、与暗淡,变得更为接近伦勃朗,尤其是在蓝色方面。一种精致的蓝色,既饱和又节制,不可捉摸的夜之色彩,一种充满道德感的蓝色。
菲利普﹒德﹒尚帕涅,年-年,佛兰德裔的法国画家,出生于布鲁塞尔,年定居巴黎。他把佛兰德巴洛克的自然主义和法国艺术含蓄的古典主义相结合,形成一种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他的肖像画最为著名。
《痛苦的圣母》约年
菲利普﹒德﹒尚帕涅
巴黎卢浮宫
(图片来自《色彩列传之蓝色》插图)
《读信的蓝衣女人》约-年
约翰内斯﹒维米尔
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图片来自网络)
◆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维米尔十分喜欢使用各种蓝色,他对蓝色颜料进行了超乎精致的运用,并通过些微白色、灰色或黄色的笔触为大片的蓝色饰以闪光效果,形成了一种真实而美好的“维米尔之蓝”。
钟爱的颜色(18-20世纪)
?从18世纪开始,红色在服装和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衰退,这种衰退从16世纪便已开始—为蓝色留出了一大块位置,让蓝色不仅成为织物和服饰商最常见的颜色之一,更重要的是使得蓝色成为欧洲人们最喜爱的颜色。迄今依然如此,蓝色的地位远远超过其他颜色。
?17世纪末期以及整个18世纪,新的蓝色色调在织物和服饰上的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靛蓝的使用,靛蓝色染料的提取和合成,已不仅仅从菘蓝叶子中得到,生长在印度、中东或非洲热带地区的灌木木蓝叶子也能萃提出靛蓝色。
?在这个阶段,洗染业并不是推动蓝色的唯一动力。绘画,尤其是用浓重和深沉的蓝色创作的绘画,也对提高这些之前与黑色混淆在一起的色调的价值做出了贡献。比如,普鲁士蓝色的出现。
?启蒙时代的文学以及早期的浪漫主义文学也呼应了蓝色的新潮流。年出版的歌德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维特那套蓝加黄的服饰,成为整个欧洲追求的“维特式”蓝色衣着。
少年维特的穿着
彩色明信片约年
(图片来自《色彩列传之蓝色》插图)
?18世纪末,我们不仅在全欧洲见证了浪漫的、忧郁的和梦幻的蓝色的诞生,还见证了民族、军事和政治意义上的蓝色的诞生。
◆这种全新功能的蓝色诞生于法国,并在法国将这三个属性保存了近两个世纪。
◆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时间,蓝色最终成为代表法国的颜色,从帽徽到国旗,蓝色无处不在,“法国蓝”深深地扎根于历史。
《一个刚被截肢的男子为祖国奉献忠诚》
无名氏18世纪
巴黎卡那瓦雷博物馆
(图片来自《色彩列传之蓝色》插图)
?18世纪下半叶,在法国以及大部分法国的邻国,蓝色、黑色和灰色一道成为最多穿着的三个颜色。
?在20世纪,就在蓝色成为西方服装中最常见的颜色时,同时也确定了它最受欢迎的地位。这种欢迎可以追根溯源,更多是精神或者象征意义上的,而不是严格的物质意义上的。
今日的蓝色,一个中性的颜色?
?蓝色的漫长历史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社会规章以及认知体系中留下了什么?
心得小注:蓝色从隐秘和被无视到今天成为最受喜爱的颜色,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当人们能够从遥远的距离观看地球时,才发现,地球是个“蓝色星球”,蓝色或许就是人类的本色。
--------------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