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痛苦为什么总是这样痴缠?
Ⅰ你所爱的人病了
◆你所爱的人病了
◆无偿的折磨
◆不幸只是生命的过客
◆不再焦虑
◆有病不足惧
◆关系乃良药
◆比博士更优越的生命
◆感性的关怀
◆理性的关怀
Ⅱ走过流泪谷
◆走过流泪谷
◆怎样解释苦难
◆人生路,朝圣路
◆另一种震撼
◆相系深深
◆往高处行
◆破执
Ⅲ使病者有希望
◆幸福感
◆重组环境
◆重组心境
◆病容
◆宽容
◆寻常与非常
◆使病者相信
◆使病者有希望
Ⅳ生比死坚强
◆不能忘记的眼泪
◆把希望与知识结合起来
年春节前夕
在得知母亲身体状况后
我拿起来此书
想要借书中内容
明白
当我所爱的人病了
我该怎么做
我能做什么
读了此书
我得着了更为有益的答案
我愿意将本书的主要内容
和阅读本书的收获
慢慢分享给你
希望这小小的分享
能给你带去信仰和生活的帮助
《情系深深》内容简介
作者杨牧谷博士,是华人世界著名作家和牧师。年冬天,当他自己患鼻咽癌时,内心的紊乱只是由诊所乘电梯到地面的时间,但听到自己的小女儿被确诊为“红斑狼疮症”时,内心却如同被人遗留在沙漠中一般,很多焦虑,大声发问,没有回音。
苦难可以剥夺我们身外身内所有的,但不能剥夺我们用来表达爱的言语。在本书中,作者细细分享了在照顾小女玄风的过程中的种种挣扎和思考,在追问中,带出生活中照料和支持的行动。
一连串痛苦的治疗令他对信仰及生命作出更深邃的反省。在随后的日子里,作者也开始不断地为身边患绝症的病人打气,开创了探病事工,用自己的文字和行动安慰和鼓励了很多在苦难中的病人和他们常常手足无措的家人。杨牧谷博士将他的有关经历写成《再生情缘》、《相系深深》等作品,这些书成了许多人的激励和安慰。
04JULYⅣ《生比死坚强》
阅读分享2把希望与知识结合起来在本小节作者一开始讲到今昔医生与病人间关系的改善,这对于病患的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并不是所有地方的医患关系都令人满意。作者虽也例举了他所在地的具有父母心肠的眼科专家何志平教授的如何温柔恰如其分的向不同的群体推广眼睛护理的常识,有这样一位医生,真是难得!但是作者仍然提出一个现实且重要的问题:就是有幸遇上良医生,你可以有多少时间对着他?家中的亲人却是年年月月,日日天天的。在接下来的部分中,作者也通过玄风的表现发现一个人的心理变化和情绪反应往往显示出病情的指标。如果病患及家人寄希望于先进的医疗科技、充足的医药费用、严格的遵行遗嘱,以为有这一切就可以了。事实证明,这只会使人处于被动无助状态,并且这虽是一种普遍却落伍的态度。作者致力讲明,家人在病患康复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也是病患痊愈的重要因素,这就是本小节的标题“把希望与知识结合起来”的中心思想。
以下是本小节的内容。
“病人相信医生”,这是浅显的道理。不过病人这种相信可以是自发的,因此他求治;有时是无奈的,因为他没有别的办法;也可以是由医生引发出来的,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因为这种“相信”是能启动病人内心的自愈动力,弥补医疗知识的不足,或加强药力的效用;病人既能早沾勿药(编注:语,意为早日痊愈),医生亦誉满人间。
可惜过去不太能让这种理想情况发展出来,一来因为医生与病人的比例太不成样子,医生太少,病人太多无论是公立或私立诊所总是大排长龙,活像饥荒国家的救护站那样,医生与病人说着不同的语言,各有不同的估计。再者,昔日病人对医生太过崇敬了,对自己的权益亦太过轻视,就是去看私家医生也觉得自己的疾病打扰了医生的清修,因此不敢多问一句,只能满怀歉意地去付高昂的医药费。
现在情况有了改变。医生与病人的比例大大提高,就以香港来说,医院昔日那种挤喧的情况不再是日日发生的事;在医管局有效的管理下区院候诊的环境大为改善,昔日“饥荒国家救护站”的感党大体上也成为过去。加上病人的自尊自重感亦随着生活与文化水平的改善而提高(今天有时在候诊船民的人中会提醒我昔日的那种瑟缩感,特别是女病人),因此医生与病人的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
但在东南亚,要求医生与病人的关系那样亲切及个人化仍不是时候,因今天的客观条件仍未成熟。要启动病人自愈能力的责任,放在家人身上比放在医生身上是更为实际的。
这不是说今天香港的医生是比美国、加拿大的更没有人情味,只是说病人的家人有一种角色是不能诿责于人的。香港有许多名医是非常古道热肠的,眼科专家何志平教授总是用温柔又浅白的言语向不同的群体推广眼护理的常识,无论是对一个病人,在公开讲座,或在电视上向妇女及小童讲解,都是如此;但他在一本普及读物(眼界》(香港三联书店,年)中便感叹今天医生与人常处于对立面,从而削弱了医治的效能。这是一本有眼睛的人都应该看的好书。他为业内自私自利的“害群之马”致歉,又充分肯定病人的权利,甚至认为医生与病人“本来就是站在同一阵线上对抗疾病”,这种具父母心的医生绝不逊于任何地区的名医。
问题是:就是有幸遇上良医,你可以有多少时间对着他?家中的亲人却是年年月月的。
家里有人病了,我们带他去看医生。为人父母的有时以为我们的责任只在于及早发现,诊后付账和回家后给他按时服药,仅此而已。病人的希望乃在乎先进的医疗科技和充足的医药费,病人本身是被动的,病者的亲人也是无助的。这种态度虽然是普遍的,但却是落伍的。
今天有足够的证据显示,引发病人的希望和家人不断的支持,是病人能痊愈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那些现代医疗没把握治愈的顽疾更是如此。
是什么人需要希望呢?我们常以为是那些成长的懂得思想的,或起码说,是懂得解释的人,因此孩子是不需要的,对老人家也没有效用,这真是悲惨的误会。孩子并不是用言语来表达感受,正如他不是单靠概念来认识世界是一样的道理。他是一个未完全被现代教育雍痪了认知能力的人,原知与直觉仍然是他认识世界的重要功能,他能够从医生的脸部表情,以及父母不在意的交谈和反应中来认识自己的病况与前景。他能否怀着希望来对抗疾病就是根源于此。
以为及早发现、照付诊金和督促吃药,就是尽了责任的父母,很多时候都是那些没有足够时间给患病孩子的父母,因此他们没留意孩子的情绪反应,也没时间聆听孩子的感受,结果什么都事倍功半了。
玄风病发之初及后来的再发,我们都发现她的内心感受是最重要的病情指标。病前她是个爱听和爱说笑话的女孩,病发的时侯她缄默了,不再有这方面的兴趣。直到有一天吃饭的时候她再说笑话,而且一如以往地笑倒在她妈妈的大腿上,而且还要拍台助兴,我知道病情受到控制了。之后回去复诊,医生果然说可以减药了。自此,我们尽量晚饭在家里吃,而且协议要吃半小时以上,好让我们有充分时间来讲述日间遇到的趣事。这种晩饭同台、乐事同享的时间成了杨家每日生活的焦点,起码是我一天最等待的时刻,玄风亦从这时刻得到她应得的支持和鼓励。
要支持一个病人,单单口头的那几句鼓励话是不经用的,说多了就觉得没有力量。有人说得好,爱是会寻求办法来使之有效,因此真爱总是有创意的。今天医疗知识远比五年前来得普遍及实用,电台、电视、报纸及周刊全有为让一般人看得懂而制作的医护专题;或是收录,或是剪辑,把需要的汇集起来,分类收好,需要时用起来就方便得很了。就是没有这些现成档案,坊间亦有许多这类书籍,都可以作参考用。此外,特别病症都有志愿团体组成的护理团契,他们除了可以提供有用的资讯外,同类病友的支持也是病人希望的源头,不要轻易放过。要知道这类互助组织,下一次看医生时同一下就可以了。
记着,希望与知识合起来,被称作病魔杀手
有人还会说在它们面前是没有医不好的疾病呢。
我的感受前不久,我家孩子接三连四地经历了成长中的小“烦恼”。先是从凳子上不慎滑落,左小腿磕伤几处、过了不到三天,被马蜂蛰到了右手腕,这一晚我们一起经历了大暴雨、又过了不到两天,下嘴唇被弄伤,肿了,还有些破裂、事隔一天又被活泼可爱的小花猫抓了一下.......
家长的心疼和孩子的伤痛、内心的惧怕会遇时,家长所能做的及所要做的就像本小节所记述的一样,要观察孩子的情绪,看他的生活表现;给孩子以希望,用她/他所能明白并适合他们的语言和方式向其说明伤痛的严重与否,否则会适得其反,也会事倍功倍。
当她从凳子上滑落受伤,当我发现时,她才告诉我,是因为听到我在楼下跟小朋友的妈妈谈论关于小花猫的事,出于好奇,登上凳子爬上窗户观看,下来时所致。她向我叙述这个过程时,还一幅开心有趣的样子,可能是因为她很喜欢那只小猫吧,确实也很喜欢。为了听到关于小花猫的事,受点伤算得了什么呢!从反应,知道这伤对她影响不大。
在训练中被马蜂蛰后,她有些害怕,虽然刺被挤出,但周边地方一片红,还略发肿。她担心,马蜂会不会很毒、还能不能下水....这个时候,我所能做的就是解释、鼓励并给以信心。告诉她:“我有一个祖传秘方,用了几十年很见效的(实证),当被蜜蜂或马蜂蛰了之后,涂抹些牙膏能起到消炎和缓解疼痛的作用,小时候,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对付它们的。信不信,回家可以试试!”孩子还打趣说:什么祖传秘方,是你自己编的吧!这时,你感受到她的惧怕程度减低了,因为她知道我的妈妈小时也发生过我这样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带着被蛰的痛,上路了,一小会,雨倾盆而降,这是晚上九点一刻左右,第一次感受到雨水落在脸上被打得发疼,还有种被削疼的感觉。雨丝毫没有停下的意向,说实话,我有点畏惧心理,但又必须坚强。为使孩子不被这突如其来的大雨吓着,我带她回忆幼儿园小班、和学前班时雨中坚持上学、参加运动会开幕式的情景。那次她们表演的团体操背景音乐是来自于TFBOYS的《大梦想家》,其中一句歌词是“雨再大也总要回家,被淋湿的鞋,晒干再出发,轻松的步伐,被泥土冲刷,力量无限放大”。“顶风冒雨精神足,雨再大也总要回家,被淋湿的鞋,晒干再出发“,我们穿越风雨,踏歌而行,带着前进的信心,平安到家!
被小猫抓伤后,她爸爸从网上搜索相关知识,了解其危险及需要注意的事项。根据经验和了解,得出结论:被抓不如被咬,无需太多 光亮的铜壶和温暖的羊毛手套 棕色纸包有细绳 这些都是我喜欢的东西 奶油色的小马松脆的苹果streudels 门铃和雪橇铃和肉酱面 飞翔的野鹅月光的翅膀上 这些都是我喜欢的东西 女孩在白色与蓝色缎面腰带 雪花落在我的鼻子和睫毛 银白色的冬天融化成春天 这些都是我喜欢的东西 当狗咬 当蜜蜂螫人 当我感到悲伤 只要想起我喜爱的事物 我不认为如此糟糕”想想
想想喜爱的事物,虽被小猫抓了一下,她说,小猫的胡须也蛮可爱的!那晚睡了一个好觉。
以上的这个亲身经历,使我渐渐明了父母的责任和使命之一,就是要在孩子的心田播撒信心、希望、真理的种子,伴她面对风雨、挫折和不快,而能健康成长,勇对生活!
家人,无可替代
”今天有足够的证据显示,引发病人的希望和家人不断的支持,是病人能痊愈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那些现代医疗没把握治愈的顽疾更是如此。”
本书的正文部分是作者分享他与太太是怎样照料他的小女儿
他们所深爱的病人
我将会继续与您分享本书内容
(提后4:13)
保罗写信给提摩太,特地嘱咐来看他的时候,将三样东西带来:一件外衣、那些书、那些皮卷。外衣是身体的需要,书和皮卷则是灵魂的需要。
来吧,来读一读书!
阅读好书可以让人长见识、明事理、增智慧!
愿与你分享阅读的收获!
GENGXIN耕新追求生命长进
心意更新变化
做传道的功夫
尽领受的职分
灵以知识为美阅读分享|杨牧谷《相系深深》第四部分1小节|不能忘记的眼泪|14阅读分享|杨牧谷《相系深深》第三部分8小节|使病者有希望|13阅读分享|杨牧谷《相系深深》第三部分7小节|使病者有希望|12阅读分享|杨牧谷《相系深深》|第三部分6小节|11阅读分享|杨牧谷《相系深深》|第三部分4-5小节|10阅读分享|杨牧谷《相系深深》|第三部分2-3小节|9阅读分享|杨牧谷《相系深深》|第三部分1小节|8阅读分享|杨牧谷《相系深深》|第二部分6-7小节|7阅读分享|杨牧谷《相系深深》|第二部分4-5小节|6阅读分享|杨牧谷《相系深深》|第二部分1-3小节|5阅读分享|杨牧谷《相系深深》|第一部分6-9小节|4阅读分享|杨牧谷《相系深深》第一部分4-5小节|3阅读分享|杨牧谷《相系深深》
第一部分1-3小节|2阅读分享|杨牧谷《相系深深》|序言部分|1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