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白云评论百鸟缄默是你最后的婚床读

王国平:年8月生,四川江油人。年与杨然、凸凹、丁乂等创办“芙蓉锦江·成都诗歌论坛”和纸质诗刊《芙蓉锦江》。诗歌作品百余首见于多家网络媒体,入选多种选本及“5·12”大地震诗歌纪念墙。曾应邀参加第四届中国诗歌节,第九、十次中韩作家会议,中欧国际文学节,策划发起并已举办了三届中国田园诗歌节,策划多届全国田园   王国平是位可以将大海凝成一滴泪的诗人,这种感觉我在他的诗中反复印证。他懂得如何缩小自己进入万事万物,获取静水流深的力量。他的状态是从容舒缓、不动声色的,他有足够的耐心坐等心灵的反应,写出与心灵同频的诗行。我特别欣赏他诗歌的灵视感与透视力,他可以一边在巴别塔的塔尖上造塔,一边在示拿地仰望彩虹,以语言最内里的脉动来显现诗歌的和谐与美质。他以诗人的灵性、诗的心景活现出一首又一首令人沉迷的诗歌。

  这首《若水》进入我的视野的时候,那种又古意又新鲜的诗情就像那古水冰凉的光芒美得不可思议,那种异样、想象、穿越、智性、灵觉都一再地印证了诗歌的终极通向美。

  诗的第一节,诗人用了两个“何必”就不动声色地把一种“浩荡奔流”与“惊涛骇浪”化于“一粒水微”之中,当“一滴水”可以让“一尾巨大的鱼”“自由地游弋”的时候,“一滴水”浩瀚的张力与质感仿佛一幅油画秉烛而来,传达给我们一种静寂渊源流长的气氛。

  而第二节则是从久远的返回,这种返回显示出的绝美,有种此境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绝味。人与岸,手与青草和节气,眼睛与白鹤,唇与句子,通过几个动作:坐、掐、喂养、朗诵勾出一幅写意水墨画而悬于千古。充分表现了诗人渴望一种远古幽微的审美意味。

  第三节诗人把我们带入了世外桃源的意境,那个腰系围裙,峨眉不扫、素面朝天的女人是美的理想与亘古的存在,这样的美不是单纯的对某些情景臆想的返回,而是融入了诗人追溯美的源头与现实的渴望的深远寓意。它的美是历史的水墨丹青回到现场的一纸苍茫。

  第四节诗人把我们带到了他的内心,这样的内心有种左右他者心灵的魅力,他说着你,其实就在说着我,说着我其实也是在说着我们,我们共同的寻找,共同的感受孤独和忧伤,它就像一个电影的画外音,把一个又一个感受层层推进,然后定格,让它的幻美与莫测泡在旧时光中一点一点焦黄。

  第五节,让我闻到了一股不甘于命运却处处被命运渗透的味道,就像一曲高高低低的音乐弥漫在所有的空间,给人一种极深的陷入感,高音区是挣扎,低音区是幽婉与喟叹,一次赋形的演奏,也是命运的隐喻,是诗人现实与心灵的对接,是一颗孤绝之心的自我抒解。

  第六节,幻美而具神性的光晕,暮色里从天而降的虫鸣奏响了天地万物间的音符,菁华的月光使众生瞬间具有了神化感,从而形成一种美学的旋涡,而心中的美神不知不觉破水而出。这是诗人对于美好世界的无声呼唤。幻景的背后,所潜藏的是关乎美的咏叹。

  第七节诗人再次从冥想回到内心,整个画面有种极深的孤寂感,诗人在灯下,铺纸展笔,与其说是记录那些生活中琐碎的小事,疼痛或甜蜜,不如说在传达一种孤独的气氛,“百鸟缄默是你最后的婚床”,这样的神来之句既有情感的孤绝意味又有种迷人的幻灭之感,而“遗忘”是所有情感最好的解脱。

  第八节其实是所有微水的汇集,它产生的是某种消解的作用。被消解的是名字与称谓还有前生与来世,而随即呈现的则是永不消失的“春天”,春天是希望是生机,而水是源泉,它打开了另一道门,透过它,诗人获得了另一种救赎。

  全诗,诗人以“若水”搭起一条前世后生的通途,诗人在其间往来穿梭,每一节都与“若水”紧密相扣,又独立新意。“若水”是诗人虚设之臆想又是诗人现实之存在,诗人在虚实之间完美地完成了该诗的设定空间。他没有用主观的思想去代替“若水”本身的逻辑,而是以具体的所在所思所想自行来去,一节接一节照应出诗意的圆融,将这条“若水”引向一个至高境地。在我们的人生中,总有一些东西神奇地占据着心灵,“若水”之于诗人正是如此,它是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咏叹,是灵魂的倏忽来去,是对生命本相的凝视与探寻,在虚幻与真实之间,在人生与命运之间,以诗歌的艺术完成的一次救赎。

-12-16

宫白云,女,写诗、评论、小说等。作品散见于各种报刊与选本,曾获《诗选刊》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第四届中国当代诗歌奖(—)批评奖等。著有诗集《黑白纪》,评论集《宫白云诗歌评论选》、《归仓三卷》。现居辽宁丹东.。

诗赏读

在读与写中与您相见

长按







































北京儿童医院白癜风外用药
北京中科白癜风专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gzhoumeirongyuan.com/jmzzj/447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