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其他人的满满规划,看起来我对年并无高瞻远瞩与具象期待,我的愿望其实挺简单的,就是保持体面的表达。很简单吧?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还是蛮痛苦的一件事情。因为将一件复杂的事情简化下来平铺直叙其实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情,首当其冲的是文字上的不精练。
这并非妄自菲薄,在文字的精炼与否问题上,我觉得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修辞格,具体表现在有感可通的通感和恰到好处的用典。事实上我并不是很喜欢用典这一修辞格,用得独到高深,他人觉得你刻意拔高头衔;用得浅显,又会被冠以自不量力的罪名。所以我极少在任何社交平台显现自己某一瞬间的独到体验,我的体会、我的表达可能对他人来说毫无用处,或者说难以达意,我向来两手空空,口袋尚浅。
展开复杂这件事,我不敢说自己能够妥帖处理,所以很多情况下我都是选择闭嘴。其实没什么好解释的,很多事情一旦舒展开,解释起来就变得自私、多余且难以推敲,我并不是一个乐意退而求其次的女孩,我没啥大的追求,我不会很在意得失,也不会很在意世俗成见。关于我自身标签中的“高冷”、“凶”、“爱说脏话”等等之类甚嚣尘上,我司空见惯,只要不是“我”与另一主体的成见,我极少做出表态。(如果是我与他人关系的误解,例如xxx是我男朋友,xxx与我关系不好,诸如此类,我才会想要做出反馈。因为这是对二人关系的消耗与过滤,我不希望不当言论麻烦到他人。)很多时候听到某一观点以后,仓皇之间露怯,大肆张扬解释,大张旗鼓地标榜,结果南辕北辙,我渴求的是电光火石间的心领神会。
我不太敢想象我的表达能有一个心有灵犀的对象,求仁得仁对我来说好奢侈。我现在对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看得很淡,人们最终所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事物,只不过是一些在本质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罢了。经历本身就没有交集,何来互通有无本身。如果读不懂某一片段,那是作为读者的我与他人信息不匹配。归根究底还是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与认知,有相同的语境,否则只是夏虫语冰。所以我不能够去攻击作者太过于神神叨叨,遣词造句为何不能换个维度,即普通人所能理解到的层次,我所能做到的事情是提高自己,补足信息,求知探索,并且做好表达本身,情感储备到位了,自然水到渠成。
表达本身门槛也是极低的,伤痕文学的定位与我对文学的定论存在极大误差,我不苟同这类表达承载的情感,与此同时我也没有立场去否认它的存在,只是他们传达出来的普世情怀让我感到油腻且媚俗(此处点名某冰某同某浩,并仅代表个人观点)。还是太浮躁了,大段大段的令人触动的文字、描绘出来的美好画面,只不过是在配合小部分不一定真正爱好文学人群浅显的、易被同化的情绪,或者是在为其“知识盲点”买单,全因看不懂而显得高深莫测。就像面对艺术品时,夸奖都变成单薄的“好美”,不曾留意其中的“韵”。这种无力感带给我的是对自己表达的怀疑,路越走越窄,吾谁与归?
所以,那些有的没的,我都留在了自己的树洞专业的白癜风治疗医院治白癜风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