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培养法

来自富兰克林的智慧。

一、十三项美德

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其自传中,为我们介绍了他的一项伟大的计划,那就是培养美德。之所以有此计划,大概源于他对宗教在培养人的美德方面的不满。

他在书中说到,牧师的布道不是教派之间的纷争,就是对教派特有信条的阐释,这些东西听来枯燥乏味,毫无启发意义,牧师并没有向人们传授道德原则,又无法叫人付诸实践,其目的是让人们成为一个长老会的合格教友,而非一位品德高尚的公民。

这里给我另一个启发,绝大多数人的言行都是出自自身的目的,不管他嘴上说的多么漂亮,如果我们还没有察觉他的自身目的,那就要警惕了。我们察觉后发现于我们并无大碍,那就基本可以放心了。

富兰克林决定不再到教堂去做礼拜,而是开始关于美德的自我修炼。他的13项美德如下:

节制、缄默、条理、决心、节俭、勤勉、真诚、正义、中庸、清洁、宁静、贞洁、谦逊。

二、美德的释义

富兰克林在阅读中发现,美好的美德各式各样,不同作者列出不同名目的美德,含义也不尽相同。为了表达清晰,他的方法是多设立名目和分类,每个名目下少包含些内容含义,而不是少设立名目,而含义庞杂。

富兰克林的这一做法正好和我们的老祖宗的相反,我们的古文之所以难以理解,就是因为同样一个字,含义太广了,即可以这样解释,又可以那样解释,不同环境含义完全不同。这就导致后世出现各种版本的解读,非常不利于作者原意的继承和发扬。

富兰克林将当时认为是必须的和有价值的所有美德分为13个类别,每项都附有简明释义,非常方便我们理解,具体如下:

1.节制:食不过饱,饮不过量。

2.缄默:凡谈话必对人对己有益,避免轻浮闲聊。

3条理:生活物品要有序收纳,工作时间按部就班。

4.决心:做事之前下定决心,决心去做之事务必完成。

5.节俭:不得浪费,任何开销都要有益,不论于人于己。

6.勤勉:珍惜时间,不为一切不必要之举,常为有益之事。

7.真诚:不欺骗,思想纯真公正,说话有理有据。

8.正义:行分内之事,不得损人利己。

9.中庸:不走极端,克制报复心理。

10.清洁:身体、衣着及住所不得杂乱邋遢。

11.宁静:不为小事、常见之事及不可避免之事烦恼。

12.贞洁:少行房事,除非处于健康和延续后嗣需要,以免有损自己或他人安宁及声誉。

13.谦逊:消防耶稣和苏格拉底。

三、培养顺序

这13项美德的排列顺序是有讲究的,有先后之分,因为一些美德的养成能促进另一项美德的实现。

节制放在第一位,因为它有助于平复心情,使思维清晰,只有如此才能时刻保持警惕,预防陈旧习俗无止境的吸引,抵挡永无止境的诱惑。

一旦养成了这种美德,保持缄默就会很容易了。他希望培养美德和增长知识两者并举,与人交谈中之所以能增长知识靠的是耳朵而非嘴巴。

他希望“缄默”和下一项“条理”能为其赢得更多读书和实现自己计划的时间。一旦养成“决心”的习惯,便能契而不舍地培养下面的美德。

“节俭”和“勤勉”的美德能帮助他摆脱债务问题,实现独立和富有,同时也能为他创造培养“真诚”和“正义”的条件。

在自传中,富兰克林这样总结美德的培养对他的帮助:身体一直健康应该归功于做到了自我节制;早年便得以发家致富,同时学到了知识,成为一个有用的公民,为其在学术界赢得声誉,应当归功于“勤勉”和“节俭”;国家对他的信赖和委以光荣职位归功于“诚实”和“正义”。

四、培养方法

日日自我反省,用下列方法加以检查。

第一步,做一个小册子,每一项美德各占一页,每一页先画竖线,每周七天各占一列,一共七列,再画横线,每行开头写上一种美德,一共十三行。如下:

第二步,对每种美德相继进行一个礼拜的严密监控,如,第一个礼拜特别注意不要违反“节制”,而对其他美德只需稍加注意。每日反省,如果哪天违反了哪些美德,就在相应的格子上画上小黑点。

第三步,如果连续一个礼拜能让“节制”那一行干干净净,没有黑点,那这项美德其实就得到了加强,就可以扩大







































南昌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gzhoumeirongyuan.com/jmzzj/352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