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惊,喊醒的是尘封的心灵

GNNU

|崇德尚学求实创新|

吴文星

《喊惊》

“喊惊声从远古穿越而来,跨越千年,至今仍余音绕梁。很多年来,我一直在外祖母凄婉悠扬的喊惊声中寻寻觅觅,走进走出,跌倒了又爬起来,逐渐长大。可是外祖母,她为我,为许多人喊惊,卖力地喊,无休止地喊,终于有一天,我发现,外祖母就像那些被时间磨砺千年的喊词一般,无形中被岁月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近年来,她的身体越来越差,她的嗓音不再如从前那般铿锵有力,变得浑浊而嘶哑,她开始记不清那些熟悉的喊词。终于,她把自己喊老了。”

温馨提示

阅读全文请滑动至最下方哦

(*^-^*)

文稿丨冯佳丽

以上节选自第六届新纪元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散文组冠军作品《喊惊》,这篇作品的作者就是我校级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班学生吴文星。

那个“喊惊”的人,以这样的方式“喊惊”了全世界。

△吴文星手捧奖杯留影

吴文星出生在江西石城的一个小乡村,从3岁开始,就跟在外祖母的身边,一待就是十多年。也许是童年经历的影响,也许是对心灵原乡的执着,在这次作品的选择上,他以外祖母为主角,努力去刻画了外祖母喊惊这一行为。“这篇作品所展现的,是外祖母的风风雨雨,也是那些年我真正去观察体会到的东西。”

有人说,人世间有一种情,叫做亲情,能久而弥笃;人世间有一种眷恋,叫做思念,能跨越天地和时间。而他十多年来始终不能释然的,是曾经抚育和疼爱他的外祖母。十多年后的今天,他以这样的方式致敬他的外祖母。

他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离外祖母越来越远,对外祖母的记忆有一天也会慢慢地淡化,淡化她的容颜,还有童年时的点点滴滴,时至今日只记得印象深刻的事,记得她的喊惊,趁此时记忆深刻,想用文字记录她,记录童年给我留下的一抹光。”

写这篇文章,吴文星花了不到一星期的时间,词理周洽、文不加点。他这样描述了自己的写作过程:

“我追思着,童年那些和外祖母共处的记忆从内心深处喷涌而来,热烈翻腾,往事像荧幕上的电影一幕幕地在脑海里浮现。那一声声喊惊声,一幅幅有着外祖母的画面,那些旧日我热衷于尾随外祖母逗留的各个地点,在脑海里像一张张定格的旧照,铺天盖地而来。”

就这样,他将那人那时那情用文字记录下来。

△吴文星发表获奖感言

有人说,写作是极累人的,每天都在头脑风暴,有些作家连作息都让常人无法理解。就像也有很多人不明白他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文学类的专业,他们也不懂他为什么选择去做一个写东西的人。

他告诉我们,其实就是因为数学太差,顺其自然地就选择了文科。也是这样顺其自然的,大学进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习。或许这就是他性格最深处的东西,顺其自然,顺从自我。

一直以来,他都是这样跟随自己的内心。他也一直用心地不断练习,真诚地表达自己。

“我是一个挺喜欢阅读的人,无论是古代文学还是现代文学,我都挺喜欢的。”

正因为热爱,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总觉得自己看的书很少。所以在采访的时候也多次建议我们一定要多看书。“爱阅读、爱写作”,吴文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也正是怀揣着这样简单而热爱的心理参加了这次比赛。

上大学以来,除了专业的学习,他花费最多时间的就是写作。不断地写,不断地改,陆陆续续,他写了十几万字,也曾获得“第四届野草文学奖”、“包商银行杯全国高校征文奖”等等。但是他觉得还很不够,他还是不断地写,不断地投。

他说:“大部分人认为写作靠灵感,靠情绪,其实不是,写作更像是一门手艺,就像弹钢琴要求你练习指法,做雕塑要求你练习刀工,写作也需要不断地训练。”

△吴文星与大赛评委合影

除了写散文,他也断断续续写了一些短篇小说,大部分是将自己经历过的东西用文字记录下来。他认为,写作带给他最好的东西,是在青春马不停蹄的惶恐和困惑里,解救了自己。在写作中了解自己,疗愈自己,激励自己不能虚度光阴。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他的作品中也会有一些作家的影子。他表示,对于好的作家,也会去学习他的风格和写作方法。比如,当他在读余华的作品时,会尝试去模仿他的风格,当然,只会模仿是不行的,这只能作为一种锻炼自己的方法。

在《喊惊》这个作品中,原本关于外婆喊惊的细节描写,是很难达到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效果,他就去努力回想曾经看过的那些乡土文学中的刻画方法。“多看多学多写”也是他所概括的写作方法之一。

而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自媒体的兴盛,给青少年写作也有了很大的影响。他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

他说,借用狄更斯那句名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一方面,我们借助科技,可以轻松阅读到更多文学作品,也可以让更多的人阅读自己的作品。

而另一方面,掌上阅读和网络化写作的普及,让很多人沉不下心来,没有真真正正、认认真真地阅读书籍,汲取精神营养,碎片阅读,碎片写作,最后只能形成碎片思想体系。

在网络时代,要利用科技读更多的书籍,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面,尝试各种类型的文学创作,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写作方式已经过时。

△吴文星与大赛亚军合影

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吴文星说:“感谢所有为本次大赛作出贡献的人。在这个文字逐渐被边缘化的时代,他们不懈努力、默默付出为青年学子搭建一个追逐梦想的舞台,这种精神让人感动,也让我们备受鼓舞……”

可能话语比较平淡,但从中可以看出一个文学青年对展现自己平台的渴望。近些年来,各种类型的征文比赛都开始涌现,这些比赛可谓是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对热爱写作的青少年一声迟到已久的号召。

这些年文学的几个趋势,碎片化、网络化,这些问题一直被争论。但文学有一些本质的东西,是可以进入人的心灵的。就如唐诗、宋词,虽历经了千百年,至今仍在人们的口中传颂,今天的各种征文比赛也正担负着挖掘出能进入读者心灵、传之久远的作品。

与此同时,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比赛,才能有像《喊惊》这样的作品出现。

这篇作品获奖的消息也在各类媒体上迅速传播,新华网、人民网、央广网等都转载了他的获奖消息。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院长梁元生在颁奖典礼的致辞中表示:“人类因为有语言文字变成一个人,这个人再通过文字接触到另外一个人的记忆和思想,今天的颁奖典礼见证了许多记忆与思想的传递。各位评判精彩的文学作品打动了无数读者和年轻人的心,而今天在座的得奖青年又用文学的技巧表达出内心的感悟,打动了评判的心。”

△大赛获奖选手合影

好的作品总是那么地深入人心,能给人心灵上的共鸣。

“小时候身体不好,家人也会给我喊惊。她们待在这边屋子,我就待在那边屋子,奶奶说,喊一喊,魂就回来了。如今身在千里之外,生病了也不会喊惊,也不再听见亲人的喊声。一生不求多跌宕,惟愿无灾也无难。最让人心安的,无非就是远方的亲人身体健康,不用吃药、不用喊惊。”一位同学看完文章后在







































北京中科医院坑
白癜风复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gzhoumeirongyuan.com/jmzzj/243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