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紧张症外衣的致死性疾病临床启示

紧张症是一种与认知、运动及行为临床症状相关的运动障碍。紧张症的鉴别诊断包括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等。

7月的《TheJournalofClinicalPsychiatry》中,TobyWinton-Brown等报告了一例个案:患者最初诊断为紧张症;然而在接受电休克治疗(ECT)后,患者的病情持续恶化。结合神经精神科医生意见及临床、影像学表现,最终诊断为克雅氏病(CJD)。

病例回顾

A先生,61岁,电气工程师。年8月主因「意识混乱、找词困难、言语不清、右手笨拙2周」入院。10年前,患者曾产生妄想,认为妻子有外遇,经帕罗西汀、奥氮平治疗后缓解,但坚持长期服药后仍未恢复病前工作能力。躯体病史、精神病史简单,近期无感染性接触。

A先生被初步诊断为后循环卒中,收入神经内科病房。检查显示无局灶性异常;脑CT、磁共振成像(MRI)结果均正常;包括病毒感染、甲状腺激素、维生素及抗神经元抗体在内的实验室检查均呈阴性。随即考虑临时诊断为适应或转换障碍,出院并转诊至精神科医生。

患者的妻子留意到,A先生的病情连续两周呈恶化趋势,包括难以沟通及服从命令、呜咽、作态、失用症等。患者再次入院,但再次进行实验室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血液检查结果仍无异常。

基于A先生的精神症状及精神病史,患者被确诊为非典型紧张症复发,接受ECT治疗4次。然而,患者的病情持续恶化,出现脱水及心动过速,伴肌阵挛。随即接受了神经精神科专家会诊。

经过神经精神科专家对此前MRI扫描中轻微异常的综合分析,A先生的诊断指向CJD(图1A)。A先生持续恶化,肌阵挛及意识模糊更加频繁,而第二次MRI扫描显示散在CJD特征表现(图1C、1D)。脑电图(EEG)显示广泛、无周期性慢波增多,即痫样放电,脑脊液(CSF)14-3-3蛋白阳性。患者诊断为散发型CJD,出院行姑息治疗,4周后死亡。

尸检证实CJD诊断,大脑、基底节、小脑皮质及脑干切片呈海绵状脑病、神经元丢失、胶质增生,突触及局灶均发现片状朊蛋白颗粒。

(Winton-BrownT,etal.)

讨论

CJD是最常见的朊病毒病,发病率约为1人/每百万人/每年。90%病例为散发型CJD,10%为家族型,<1%为医源型或变异型CJD。典型临床表现为认知迅速恶化伴肌阵挛。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散发型CJD(sCJD)疑似诊断标准为:

1、快速进行性痴呆;

2、至少具有以下四种临床表现中的两种:

肌阵挛、视觉或小脑症状、锥体/锥体外系症状、无动性缄默

3、以下检查中至少一种呈阳性:

脑电图(周期性尖慢复合波)、CSF(14-3-3蛋白)、MRI检查

对于年轻患者,早期精神症状还包括心境障碍、行为障碍或精神病性症状。近期提出的若干新型检测兼有较高敏感性与特异性,如利用CSF、鼻刷(sCJD)、尿液样本(变异型CJD)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CJD的影像学表现,特别是扩散加权成像(DWI)MRI,较EEG与CSF更敏感,可能先于临床特征如肌阵挛的出现。典型早期表现为基底节、丘脑或大脑皮层(「皮质带状征」,图1)的DWI扩散受限,可能与某些病理因素有关:空泡、朊蛋白积累、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随着疾病发展,变化更加明显,导致更广泛的受累及广泛性萎缩。

总之,本病例患者由于既往精神疾病史阳性,加之神经系统测试及检查均正常,故在最初掩盖了潜在的诊断。然而,快速进行性精神与神经功能恶化的存在提示CJD的可能,以及行EEG、腰椎穿刺及DWIMRI检查的必要性。

紧张症的“黑历史”

狂犬病早期误诊为焦虑状态一例

文献索引:Winton-BrownT,etal.ACaseofCreutzfeldt-JakobDiseasePresentingasCatatonia.JClinPsychiatry.Jul;77(7):e-1.doi:10./JCP.15cr.

医脉通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赞赏

长按







































哪家医院治白癜风较好
谁看好了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gzhoumeirongyuan.com/jmzzj/228.html


当前时间: